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非常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病种。传统中医学是一个宝库,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积累了大量治疗本病的经验,发现了许多治疗本病行之有效的药物,创造了许多配伍精良的方剂,且中医药可通过配伍组合,“量体裁衣”搭配出合适于患者体质、病情的中药方剂,不但可以起到一定缓解疾病、改善症状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全身调理,改善患者本身的易感体质,增强患者的身体素质。且通过某些药物的配伍应用,可以缓解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用西医的各类检查可以将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明确,从而减少误诊、误治。西医还可以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来相对精确地衡量疾病的活动程度,从而确定用药所需的种类及用量,帮助治疗。其“早期、达标”的治疗理念也可以帮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明确治疗时间,确立治疗终点。

那么,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体包含哪些方法呢?

中医内治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中属于“痹证”范畴。所谓痹证,通俗的说来,就是风寒湿三种邪气夹杂而至,痹阻经络,不通则痛,出现的一种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即《黄帝内经》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根据该病的不同表现,将本病分为行痹、痛痹、着痹三种类型,即“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书中还提出了“寒痹益温”的治疗原则,即应当使用火热或辛温之品以散寒通络为主要治疗方案来治疗该病,对后世治疗该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医学的发展,各位医家对本病的病机、分型、辨证治疗也越来越趋于完善,如汉代“医圣”张仲景采用发汗利小便、通阳行痹、温经散寒祛瘀三种方法来治疗该病,其搜集及创立的大青龙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加术汤、乌头汤等方剂沿用至今,疗效颇佳。

唐代“药王”孙思邈为“热毒流入四肢历节肿痛”创立犀角汤;为“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之痹证创立独活寄生汤,仍为今日医家广泛应用。

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集历代中药、方剂学之大成。所记载的方药已开始广泛使用乌蛇、白花蛇、全蝎等虫类药,进一步发展了治疗方法。

及至明清,痹证治疗的理论更趋于完善,李中梓认为本病虚实夹杂,攻补兼施可达治疗效果;王清任在其医学著作《医林改错》中提出了“痹证有瘀说”,其独创身痛逐瘀汤为后世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树立了典范。叶天士则集前人大成,创络病学说,并应用祛风通络、化湿通络、活血通络、宣肺通络、温阳通络等诸多方法治疗本病,多为现代医家所借鉴。

可见,对于本病的治疗,在我国历代医家不懈的努力下不断充实完善,至清朝末年已逐渐趋于成熟,并愈加规范及多样化。现代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则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整理、挖掘,建立了以辨证论治为体系的治疗方法。虽然各位医家的辨证分型及论治体系有所不同,治疗方案及处方也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本病主要根据邪气的偏胜,虚实的不同来进行辨证分型治疗。

中医外治

中医外治各类疾病的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中医外治的记载。在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中医外治作为一种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也发挥了它独特的作用。

穴位敷贴

穴位贴敷可起到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常选用的药物有:附子、细辛、乌头、白芥子、天南星、没药、乳香、白芷、肉桂、干姜等等,这些药物大多性温质燥,芳香走窜。一般口服难以耐受,而局部贴敷一般则无此弊端,且穴位贴敷之药物大多价格低廉,易于推广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穴位贴敷常选用的穴位包括:肝俞、脾俞、肾俞、命门、腰阳关、天突、风池、膻中等,结合患者辨证分型不同,还可随证加减,做到因人而异,疗效最佳化。

中药热敷

中药热敷是应用热毛巾、暖水袋、中药热敷包或借助外界热源将中药水煎剂外敷于患处,借助热力使其渗透,达到缓解症状、改善病情的一种治疗方法。

同穴位贴敷一样,常用的中药也以性温燥热、辛香走窜类为主。如:乌头、细辛、川芎、白芷、天南星、乳香等等,但不同的是,药材的用量较贴敷大得多。中药热敷对改善类风湿症状有一定效果,有利于晨僵的改善。

该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以挛急、僵硬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对那些以红肿热痛为表现的急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则不适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热敷的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一般以50~60℃为宜。有周围神经病变及皮肤感觉功能减退的患者亦不宜使用,以免造成皮肤损伤,引起感染。

中药足浴

中药足浴又称为中药泡脚,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制成泡脚水,借助热水的热力使其渗透或刺激足底穴位反射区,达到改善症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使用中药足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恶寒怕冷、僵硬不适等症状,亦可起到缓解疲劳,改善血液循环等保健作用。

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足浴治疗的常用中药有:艾叶、肉桂、干姜、附片、白芷、小茴香等。每次足浴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短疗效不佳,时间过长则容易汗出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另外足浴还需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一般以40~50℃左右为宜,太高的水温容易烫伤皮肤。与中药热敷相同的是,有周围神经病变及皮肤感觉功能减退患者不宜使用,以免烫伤皮肤,引起感染。

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已有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案,合理且正规的应用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做到控制疾病发展,缓解关节肿痛症状、减缓关节破坏、提高生活质量。

内科治疗

内科治疗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其治疗原则可概括为“早期、达标”,即尽可能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早期采用有效的控制病情药,使类风湿关节炎达到低疾病活动度,从而达到控制疾病发展,延缓关节破坏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类风湿关节炎药物主要包括: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老百姓常称之为“止痛药”,这些药物起效快,可起到缓解疼痛、肿胀、改善晨僵强度及晨僵时间等作用。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先头部队”。仅能缓解症状,不能阻止疾病进展,不能延缓关节破坏,所以类风湿关节炎绝不能仅仅靠此类药物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它的效果如名字一样,可以起到控制疾病的作用,即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减轻关节破坏,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主力部队”。这类药物需较长时间方能起效,大约需1~6个月。这段时间可能仍然需要止痛药物控制症状,不能认为这类药物短期服用不见效而盲目停用。

  • 生物制剂: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王牌部队”,能够快速控制住病情发展。但是他们价格高昂,一年治疗费用在10万元左右,并非人人能够承受。且其也并非人人适用,使用这些药物前需要进行一些常规的筛查,具有肿瘤、结核感染或其他感染、病毒性肝炎、心力衰竭等患者是不能应用的。

  •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以快速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所导致的疼痛、肿胀、僵硬,可迅速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但激素是一把“双刃剑”,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就如同武侠小说中的“七伤拳”,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可以明显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但它并不能阻止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破坏,长期大剂量应用还会造成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等严重后果。


  • 中药制剂:中药中有许多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有效的药物,利用现代科技对其中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形成了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有效的植物制剂。

外科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经过积极内科正规治疗后,病情仍不能控制,为纠正畸形,改善生活质量可进行外科治疗。外科治疗是内科治疗的补充,但外科治疗仅是改善症状,并不能根治类风湿关节炎,术后仍需要正规服用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的外科治疗有以下几种:

  • 滑膜切除术。类风湿关节炎的成因主要就是“滑膜炎”,部分患者滑膜增厚严重,内科治疗效果有时不理想,这时可考虑进行滑膜切除术,直接切除滑膜组织,延缓关节软骨的破坏,但滑膜切除后仍需要进行正规的内科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人工关节置换术。类风湿关节炎晚期关节间隙狭窄或完全消失,造成自理能力的下降或消失,此时可考虑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将毁损的关节更换成为人工关节,从而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但术前、术后均应有规范的药物治疗以避免复发。

  • 关节融合术。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成功应用,近年来,关节融合术已很少使用,但对于晚期关节炎患者、关节破坏严重、关节不稳者可行关节融合术。此外,关节融合术还可作为关节置换术失败的挽救手术。
  • 软组织手术。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囊和周围的肌肉、肌腱萎缩,加重了关节畸形,通过关节囊剥离术、关节囊切开术、肌腱松解或延长术等可起到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存在类风湿结节,疼痛明显者可考虑外科切除。

中西医疗法各有所长,当然也各有所短。比如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发挥作用的机理大多未知,部分中药存在较为严重的毒副反应,中医治疗往往有赖于医生经验而缺乏一定的临床试验,中药煎剂口感较差常难以长期口服等等;而西医往往缺乏一定的“整体观念”,给人造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印象;有时候西药需联合用药,不但药物种类、数量众多,而且服用方法不一。极容易错服、误服,且长期难以坚持;有些西药不良反应明显,应用不当可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等等。

所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以综合两种医学的优势,起到优势互补,减毒增效的作用。中西结合既可以兼顾整体与局部,又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比。所以,在临床上我们经常选择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帮助病人改善病情,战胜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