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感冒了?输液。

吃药效果差?输液。

血液粘稠了?输液。

在国人眼中,输液就像一颗“万灵丹”,大病小病统统可以用它解决。但滥用输液的背后,却是你想不到的巨大危害。

中国人有多爱输液?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披露了一个惊人数据,2009年,中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

这个数据着实让人大吃一惊,据统计,这庞大的输液瓶数里,70%左右都是不必要的。另外,目前我国每年因药物的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高达250万人,死亡的高达20万人,其中大部分和输液有关。[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度输液,危害很严重

2010年,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的17名麻疹患儿在接受输液后陆续出现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陷入昏迷,究其原因可能是孩子们被同时注射了两类互相排斥的药物,肌苷与V佳林。这两类药物虽然都属于营养类药物,但一起使用会出现很大的危害。

另外,临床上还存在抗生素被过度使用的问题。长沙市第三医院肾内科主任项金华教授指出,抗生素过度使用已造成了严重后果。使用抗生素的一个重要不良反应就是肾毒性,可引起肾小管损伤、阻塞,以及肾血管收缩导致的肾血流减少,肾功能减退等,直接导致药物性肾损伤。滥用抗生素还可能会造成机体对抗生素的耐药,导致“无药可用”的局面

除了药物滥用造成的危害外,静脉输液本身其实也存在很高的风险,因为作为一项有创操作,药品经过针头直接进入了血液循环,缺少消化系统的屏障,再加上内毒素、PH值、渗透压等诱因,极容易导致不良反应。普通输液如此,过度输液的危害就更大了,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不良后果。不仅容易堵塞毛细血管、降低人体免疫力、损伤人体肝肾等器官、造成人体不良反应,严重甚至可导致休克和死亡。[2]

三、这些病根本不用输液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倡的用药原则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国际上公认的用药方针是口服药占50%以上,肌肉注射占30%至40%,静脉输液只占10%左右。因此,各地的医改正逐渐落实“取消输液”这一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央视《第一时间》)

虽然我国对医院的门诊输液没有作出统一规定,但截至今年,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广西、深圳等多个省、区市已经控制或取消了医院成人门诊的输液治疗。江西省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张维新表示,目前该院控制的主要是门诊输液,急诊和住院仍可正常输液,并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

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工作人员高鹏表示,需要输液治疗的一般属于急危重症,或在手术中的给药。而对于轻、中度病症的大多数患者,采用静脉注射给药是不必要的。

2017年,广东省卫计委公布了53种无需静脉输液的疾病清单》,包括大部分无并发症的炎症、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慢性疾病等,更别说一些老年人深信的“吊针防病”谣言,在临床上是根本没有科学依据的,反而容易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感染。但对于急需输血和必须通过静脉注射补充电解质、营养成分的人来说,输液还是必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人民日报

总之,静脉输液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之一,容易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输液作为一种医疗给药手段,适用于一些危重症病人的治疗,对于口服药就能治愈的病症,如感冒、发烧等,可以不进行输液。因此大家切勿盲目进行输液,反而有损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