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不赞同创业致贫的说法,起码在我身边,创业的人也比较多,大不了按下暂停键,真到致贫的地步比例很少。多数创业者的第一桶金,不会是由于打工而来,更不会是从父母亲戚家借来的,多数还是靠辛苦、靠奋斗获得的。

那些凭借小聪明,所谓的独特想法,东挪西借筹集资金,开个奶茶店、小吃店、麻辣烫、烧烤店,其实想做大挺难的,现在的发展,还是看用户的市场量级、规模,以及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性,投资回报率才能高。创业如果只是为了生存下去,不会把控机会,没有新产品、新营销,也很难走远。

创业者的思路总结出来有两种,一种是凭借已有的经验,觉得再做一个领域,或者是以前的边界市场,起码自己有家底儿,搞成了皆大欢喜,搞不成,权当交学费了;另外一种是形势所逼,没有合适的单位,上班又不想被管束,几个朋友一起,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各取所需,相互照应着,几个臭皮匠还能顶一个诸葛亮,看什么赚钱,就做什么。

为什么创业者这么多,成功的项目却非常少,喜点多HARRY老师总结了五个失败项目的模式:

1. 门槛低的项目,成功的几率小。类似小超市、便利店、小吃店、小美容店、小美发店、小洗衣店、代加工小食品或小产品等等,很容易被模仿、被替代,资金实力不够,市场还没来得及推广,有可能就败下阵来。我把这类项目叫“小服务”模式,满足用户的天花板很低,产品没有差异化,最多只能做到不赔钱,养家糊口。

2. 存活很难超过三年的项目,一定有硬伤。有些项目看着投资很大,但盈利能力单一,形成不了可持续的发展,像健身房、美容院、服务会所,基本上采取预付款制,第一年,大规模收钱,第二年收得少了,第三年资金链最容易出问题,说是靠服务,面对的人群多半是中老年人,经营项目基本上没有变化。我把这类项目叫“天花板”模式,容易爆发价格战,想变革,却改变不了本质。

3. 追热度的项目,往往被割韭菜。今年受疫情影响,线下实体店不好做,直播带货火了,预计我国MCN机构将超过1万家,而账号营销价值、内容同质化严重,热门垂类的竞争白热化,看客们早已审美疲劳,粉丝不断流失。我把这类项目叫“交智商税”模式,而且,我在做项目测试和评估的时候提出,新品牌新品要谨慎使用KOL或KOC带货,人家追热度就让他们去追,我们自己做好私域营销搭建才是做正确的事,跟风就是踩坑。

4. 迎风险上的项目,混不到用户认可。很多时候,创业者做项目,要建渠道、早卖货、早招商、早回款,已经成为了思维定式,产品不到60分,运营全靠铺货,团队就是小白,我是不明白尽人皆知的“避免创业风险”好像就是一句空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该快的一定不能慢,该把控节奏的一定不能乱,多少项目是没听到冲锋的号令,已经被拍死在沙滩上了,我把这类项目叫“贪多求快”模式,非常危险。

5. 自嗨型的项目。实话说,很多项目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它不像吃吃喝喝,不像服装鞋帽,不像教育培训,不像旅游购物,所谓“刚需”和“痛点”都是商家自己认为的,贴近百姓生活的,好歹能通过推广和营销,获得口碑再谋求拓展,而本质上就是“伪需求”的产品,很容易自始至终,都在“自我”认知中开发、生产和教育市场,没有专业的调研,没有用户的印证,没有价格和策略的分析,基本上属于“上市之时”就是“终结之日”,我把这类项目叫“无用功”模式,以牺牲自己成就别人,让别人的市场越来越繁荣,最后只会草草收场,落得个瞎忙活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业项目的失败,无关投资大小,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能静下心布局,静下心深耕的项目,总能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大道至简,有用的知识其实就那么点儿,千万别让大脑臃肿,思维混沌坏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方留言评论。进到喜点多的多点营销孵化器圈子中,让创业不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