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柄政长达47载之久,就她的所作所为而言,她就是那么不堪。

她能够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的混脏话,那更是不堪中的不堪,堪为奇耻大辱。

不过,也不能否认她的政治手腕确实超出了当时绝大多数人。

至少,不论是咸丰皇帝也好,又或者是恭亲王奕訢也罢,论政治手腕其实都在慈禧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咸丰皇帝临死之前已经对慈禧的权力欲和野心有所察觉,也曾经动过学汉武帝处死钩弋夫人的心思。

可是临了了,他却又放弃了这个念头。

咸丰为了防止自己死后,慈禧成为汉之吕后、唐之武后,还特意给年仅5岁的同治皇帝留下了后手。

  • 第一,任命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人为顾命大臣,让他们辅佐同治。
  • 第二,又让慈安和慈禧分掌“御赏”、“同道堂”二印,凡顾命大臣所拟上谕必须同时加盖此二印方能生效。

哪怕顾命八大臣掌握了实权,也能让慈安和慈禧对他们进行牵制和掣肘,让他们安心辅佐同治。

这样也就在实际上形成了两方势力,一方是顾命八大臣,另一方则是慈安和慈禧。

除了这两方势力之外,还有一个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帝胤集团”。

于是,顾命大臣、慈安慈禧和奕訢便在朝堂之上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互相进行牵制。

而小皇帝同治则处于三方之外,当然他在根本上还是偏向慈安慈禧这一方,这由他和慈安慈禧之间的关系所决定。

咸丰的这个安排看似精妙,可实际上却是一个空架子,一推就倒。

这个三足鼎立之势其实更多的是咸丰所幻想的产物,他天真地以为慈安慈禧会和顾命大臣站在对立面,也天真地以为她们会和奕訢站在对立面。

可实际上呢?

顾命大臣掌权之后不仅打压奕訢,还不把慈安慈禧放在眼里,等于是同时得罪了这两方势力。

这也就促成了慈安慈禧后来选择了和奕訢合作,从而彻底击垮了顾命大臣,毁掉了咸丰的后手。

咸丰尸骨未寒,可是顾命八大臣就已经被慈禧和奕訢联手除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慈安虽然贵为正牌皇太后,可却不如慈禧那样贪权,所以权力多数都到了慈禧手上,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牵制慈禧而已。

奕訢在辛酉政变中立了功,被任命为议政王,同时任军机处领班大臣,一时之间可谓是风头无两。

这个时候的奕訢也达到了权力的巅峰,所以多少也有一些膨胀,想着进一步从慈禧手上争取更多权力。

然而仅仅过了四年,也就是在同治四年的时候,奕訢就被慈禧剥夺了议政王这一头衔。

这意味着什么?奕訢已经输给了慈禧!

尤其是到了1884年之时,奕訢连军机处领班大臣的头衔也被慈禧给剥夺了,几乎彻底被踢出了权力中枢。

一直到了1894年,被打压了10年之后,奕訢才又再度被慈禧起用。

奕訢是何许人?他可是道光皇帝的儿子当中最有能力,也最适合当皇帝的那个人,可仍然还是输给了慈禧。

而在咸丰之后的同治和光绪这两代皇帝也一样如此,在慈禧手上几乎都是走不了一步棋的人。

慈禧用人也颇有一套,荣禄和李鸿章那样的老狐狸也对她忠心耿耿,不敢有任何二心。

曾国藩在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控兵数十万,可是也不得不在慈禧的猜忌之下乖乖裁撤了湘军。

袁世凯哪怕一手打造了北洋六镇,又对北洋军拥有无人能及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可是,慈禧一句话让他入军机,他也得乖乖入军机。

慈禧为什么让袁世凯入军机处?其实就是在“明升暗贬”,想要把北洋军从袁世凯手上剥离出来。

如果不是在袁世凯被调入军机处的第二年,慈禧就病逝了的话,以她的手腕未必不能抹去他在北洋军中的烙印。

慈禧的政治手腕之高,至少能够排进清朝皇帝前五之列,乃至是前三之列。

只不过,慈禧之所以贪权并不是为了大清,而是为了她自己,这也是她柄政之后破坏大清根基的原因所在。

而慈禧之所以能够柄政长达47年之久,除了她个人的政治手腕高明之外,还少不了列强的支持。

列强为什么会支持慈禧?说白了就是因为她那句话,“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样的人,列强怎么会不喜欢?

列强之所以会时不时地就抛出要扶植光绪皇帝,让慈禧归政于光绪皇帝这样的话,其实就是在打烟雾弹。

可实际上,他们真的会扶植光绪?并不会。

他们只是想通过放出这样的烟雾弹来吓唬慈禧,或者给慈禧施加压力,让她更好地充当他们的利益代言人而已。

否则的话,不说是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关她可能过不去,到了1900年那一关她更加过不去。

列强若真想扶植光绪皇帝的话,慈禧在1901年根本连回銮的机会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有趣的是列强的到来,在给大清带来屈辱的同时,实际上也带来了极大的利益,清末财政收入之高远非康乾盛世所能比。

慈禧为什么敢一天花4万两用于享受?

为什么有钱修建豪华陵墓?

为什么明明赔了那么多钱,财政体系却还能正常运转?

这些钱其实就是列强为慈禧和大清带来的经济利益,没有这些利益,大清其实早就无法运转了。

也正是有了列强的支持,慈禧才能够一直安枕无忧,让她执掌了大清将近半个世纪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