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出现了无数名人,还有他们所留下的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流传后世,让我们看到过往发生的点滴,追忆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与文化。我们从孩童时在学校学习历史名人的作品,诵读语文课本中李白的诗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甫的诗句等等,一言一词在若干年回首之后都印象深刻,可见课本编写需要多么严谨。

在幼时读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等,中国唐诗宋词又起止百百,语文书上的诗词都是经过编写语文课本科研组的专家和学者一次又一次仔细筛选,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经典诗词按照高低年级的课本进行编纂,这并不代表那些没有选进课本的经典不足够经典,有很多千古名句都是专家们痛心省去,也并不代表编入课本中的诗词没有瑕疵,也有一些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道德观念的转变,课本中存在已经不适宜了。

于是在翻阅书本的同时,有人发现语文课本上的《卖油翁》最后一句被删减了,这是为什么呢?

《卖油翁》是北宋欧阳修的著作之一,这篇文章情节贴近现实字数不多又有几分趣味为很多人所知悉。卖油翁讲的是北宋陈尧咨擅长射箭,举世无双,没有人能和他相提并论,他凭借射箭的才能到处夸赞自己,有一次他在家射箭,一个卖油翁停下来看他射箭良久未走,老翁看他十箭中了九箭也只是微微颔首。陈尧咨问老翁,你懂射箭吗?难道我的射箭不高明?卖油翁说不过熟练而已。陈尧咨气急败坏,认为老翁在轻视他,老翁淡然地拿出一个葫芦并将在壶口放了一枚铜钱再慢慢将油倒进壶里,油进入葫芦但钱上却没有一滴油,卖油翁告诉他,凭他倒油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也没别的奥妙,孰能生巧罢了,陈尧咨笑着送走了卖油翁。不过卖油翁的原文最后还有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句话里包含着两个典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庖丁解牛,相传以前有一个姓丁的厨子,一开始他杀牛看到的是牛的整体,随着杀牛技艺的增进,看到牛内部的构造,最后看到牛骨之间的间隙,用了十九年的刀从没有坏过,这源于技艺,从整体到个体,从宏观到微观。二是轮扁斫轮说有一个叫轮扁的人,一次看到齐桓公在看书就问齐桓公在看什么书,齐桓公说我在看圣人的书,轮扁却说这就不要看了,齐桓公很好奇就问为什么,轮扁于是说,我一开始制作车轮,轮孔宽了就滑窄了就缩,只有不宽不松才是合适的轮子。

这两个故事都是为了告诉我们,熟能生巧运用自如自然会摸清事物的规律,我们不仅仅要读书还要力行实践,卖油翁的最后一句是欧阳修在的时候自己加上去的,利用这三个例子教人多加练习,希望人们可以触类旁通进而举一反三。

专家在编纂的过程中考虑到庖丁解牛在其原文的注释,如果把庄子原文的释义放在卖油翁中会让学生对此产生疑惑;而轮扁斫轮的故事重实践,很容易让本身一知半解的学生轻视读书,容易产生误导,编纂组的专家再三考虑之后决定删除最后一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海无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并且不断地去改正问题,这是学习中的常态,我们用简单的几十年的青春追寻着数千年的文化沉淀,汲取精华弃其糟粕,而编写课本的人员穷尽一生所学得来的阅历和涵养为学习中的学生辨别文章的优劣,间接引导价值观念还未形成的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