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从法律上承认了德意志帝国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此后,德国在专制和军国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通过对外战争,对内改革,最终德国成为了当时欧洲大地上的一只雄狮,一跃成为了当时世界上不可一世的帝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中的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是德国能成为欧洲大地军事强国的保障,但这也间接促使了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世人对于德国的印象就是军国主义浓厚,专制色彩丰富,“民主”一词似乎与德国毫无关系。

不过德国早期民主化进展缓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马丁·路德“世人皆信仰上帝”的宗教意识的影响,让民众对王命深信不疑。加上刚刚兴起的资产阶级不作为,多重因素造成了德国早期民主化进程非常缓慢。

此时同在欧洲大地的英法正盛行民主自由之风,可这阵风却怎么也没吹开德国的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世纪德意志

然而就是这个专制色彩浓郁的德国,二战后却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这是为何呢?

文艺复兴后民主思想深入人心,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尝试追求民主,随着二战的战败,德国人开始觉醒

其实纵观德国历史就会发现,早期德意志也出现过对于民主政治的探寻。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最后基本都以失败而告终,德意志也自此走上了一条特殊的政治发展路线。虽然对民主政治的探寻失败了,但这并不妨碍民主、自由在德国人民心中扎根。

  • 民主思想的文化传播

自14世纪起,伴随文艺复兴在欧洲大陆的兴起,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崛起,民主自由之风席卷欧洲,一时间整个欧洲大陆都徜徉在解放思想和追求个性的氛围中。加上同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资产阶级的兴起,也让德国工业得到飞速发展。由于特殊的政治制度,民主思想虽然没能对统治阶级起到什么作用,可却在文化领域得到了突破,推动了德国启蒙运动的发展。

康德

德意志著名哲学家康德也多次在作品中表达了启蒙运动内涵。大文学家歌德更是应魏玛共和国公爵之邀前去从政担任大臣,以至于后来在《浮士德》的创作中也加入了浮士德追求政治的篇章。民主思想在德意志文化领域的极大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德意志文化的进步,理性、自由、民主思想开始扎根于德国文坛。

  • 184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尝试

19世纪40年代,欧洲大地工业革命盛行,普鲁士和奥地利两个邦国同时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联合工人想冲破封建统治阶级的束缚。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同政府一起镇压工人运动,企图通过制定宪法来实现民主化改革,这次运动也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次运动充分暴露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但它却是德国资产阶级和工人准求民主的一次伟大尝试。

  • 魏玛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实践

魏玛共和国政权的建立是又一次民主化的尝试,虽然它仅仅存在了15年后就被纳粹集团取代,但他对于追求民主政治的勇敢实践,却为后来德意志走向民主化之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 二战后德国人开始觉醒

二战后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集团被粉碎,德国民众也开始从战争的狂热幻想中清醒过来。作为战败国,战后的德国既无主权也无政府机构,任由盟国处理,民众对于这种现象十分愤怒。但对比起那些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人,他们心中的愧疚更大,心灵创伤也一度成为战后德国人民最不愿意面对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后的德国

战后民族的自我觉醒,让德国人民开始正视历史,主动去了解、揭露纳粹罪行,德国人愿意为自己国家曾经所犯的错负责,并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忏悔之意。

无论是文艺复兴还是启蒙运动,都是在向人们宣扬民主、自由的精神。欧洲各国也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化政治改革,开始走上民主共和之路。所以民主共和是当时的时代背景,德国走上民主化政治改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战后同盟国对德国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以及战后德国思想文化上的解放,促进了战后德国民主化的进程

二战后,德国走向民主化道路,离不开盟国势力的干涉,盟国可不愿意战争狂热的德国人再次掀起世界大战。在外部势力的影响下,德国民主化道路不断前进,外部势力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上对德国进行民主化改造。

  • 经济民主化

二战随着德国的战败,同盟国对德国经济上的制裁成了重点,德国两次掀起世界大战,是源于稳定的经济发展和强大的工业体系。

所以二战后,对德国工业体系的彻底改造就显得至关重要。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小亨利·摩根索为了限制德国工业的发展制定了严格的计划——“摩根索计划”。加上波茨坦会议与雅尔塔会议对德国工业区的分割,一步步瓦解德国的工业体系,让德国没有工业资本进行再一次的世界大战。

雅尔塔会议

除了上述的措施,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向德国提供大量资金与物资,帮助德国在战后快速重建国家,恢复生活。美国此举表面看来是十分人道,其实实际目的是对德国进行经济体系的入侵。

无论是盟国的经济制裁,还是各国对德的经济计划,都在倒逼德国经济化民主化改革,德国经济民主化程度不断加深。

  • 政治民主化

早期的德意志帝国奉行的是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这在使德国成为了军事强国的同时,也为其挑起两次世界大战提供了政治根基。所以如果战后德国的政治体制不加以改变的话,军国主义还会再次兴起,德国还可能会再一次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因此,战后西方盟国对于德国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德国能否走上民主化之路关键也在于此。

考虑到德国的历史原因,一直以来也缺少民主政治制度,同盟国决定全面对德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以保障德国社会的健康发展。

1. 在传统地方建立民主自治政府,从而通过基层民主意识唤醒德国大众的民主意识。从地方积累经验,让大众知道通过民主手段来参与地方政治,再逐级推广为更高一级的民主铺垫。

2. 在地方民主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民主手段制定宪法和政府机关,以法律来保障民主政治未来的健康发展。

3. 恢复德国各民主党派的政治活动,通过全民参与推动民主政治的建设。

4. 改革公务员制度,实行人政分离的原则,减少人为的干扰政治。

  • 文化民主化

德国自启蒙运动后,国内的理性、民主思想在文化界盛行,但由于专制主义的干涉,这股民主理性之风随之逐渐消解。二战后,纳粹集团等专制主义被消灭,文化界思想上的束缚被打破,德国文化再次迎来民主化的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后德国一片废墟

从军国主义文化过渡到民主文化,这一切源自于战后同盟国对德国的改造和德意志民族的内在精神觉醒。在学术界,二战后的德国文学也被称为“废墟文学”,文学作品主要都在描写德国战争后的废墟,语言生硬、呆板。这种废墟不仅仅存在于现实,更多的是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让当时的德国人精神饱受煎熬,废墟文学一定程度上也倒逼着德国民众进行文化民主化的精神改造。

结语

德国的专制军国主义以二战的失败而宣布告终,战后在英、法、美等国的影响下,开始走向了民主化的道路。1990年,东西德统一,标志着德国迎来了新的时代,德国也在民主化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德国曾经的军国主义让无数人为此丧生,德国民主化的进程缓慢不仅仅是其政治制度的原因,跟广大的德国人民早对民主的冷漠也是息息相关的。历史也再一次的证明了,专制军国主义是不适合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进的,民主自由才是人心所向,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

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文明,如果一味推崇军国专制,那么它离消亡就不远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离不开稳定的环境和民主的政治。

参考文献:

《全球通史》《德国文化史》《第三帝国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