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资管时代 金融机构的突围与创新”圆桌论坛环节,五位来自银行、券商、公募基金和财富管理行业的嘉宾,围绕金融机构创新、疫情应对、业务布局与规划、资本市场投资机会、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话题带来深入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资时报》记者 汤巾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不小的压力,金融行业同样需要应对各种考验。不过,改变也意味着新生。一些金融机构审时度势、谋求转型,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走出了一条新路。

2020年9月22日,由标点财经研究院联合《投资时报》主办的“见未来2020第三届资本市场高峰论坛暨金禧奖年度颁奖盛典”在北京王府半岛酒店隆重举行。超过300家上市公司及金融机构的嘉宾共聚一堂,围绕全球经济、证券市场投资策略、中国资管市场新趋势、公募基金投资、区块链与数字经济等多个议题展开了精彩的分享与讨论。

在“大资管时代 金融机构的突围与创新”圆桌论坛环节,光大银行总行零售与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郭滨、天津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助理张博、兴业证券资产托管部副总经理汪浩、国投瑞银基金总经理助理兼权益投资总监周奇贤、高晟财富集团总裁徐长征与本场圆桌论坛的主持人《投资时报》金融机构部主编汤巾一起,围绕金融机构创新、疫情应对、业务布局与规划、资本市场投资机会、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上述五位嘉宾分别来自银行、券商、公募基金和财富管理行业,而且都在金融机构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对行业发展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呈现的观点碰撞,将为投资者把脉金融行业、挖掘投资机会带来借鉴和启发。

结合自身优势创新突围

《投资时报》金融机构部主编 汤巾

汤巾:今年以来外部经济环境错综复杂,金融监管也趋于严格,面对各种考验,金融机构需要不断适应和调整,去寻求符合自身基因的发展方向。

在座的五位嘉宾是来自不同金融行业的资深从业人士,请问你们在各自所处的领域内如何进行创新转型并实现突围?你们对行业的创新方向有什么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大银行总行零售与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 郭滨

郭滨:提到创新,还是应该从金融行业的本源说起。大资管这个主题结合了资管行业的发展主流,其实从创新角度还是应该以客户为中心,以我们的业务转型为方向实现创新。光大银行自2018年以来就开始全行的转型,我们聚焦于财富管理建设,从四个方面理解金融创新:

首先是紧紧依靠客户需求安排整体业务结构。近期整个零售包括财富管理又重新划分客群,一方面基于客户的资产结构,另一方面基于客户的业务需求,从两个维度划分五大客群,分别是私行客群、财富客群、基础客群、零售客群以及信用卡客群。针对不同的客群,我们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建构相对完整的业务线条,从客户画像开始到整个业务的安排以及产品的重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网格状的客群梳理,真正打造关于财富管理整体客户的需求产品线,满足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转型需要。

其次是产品转型。光大银行是第一家将“理财”理念引入国内的银行,2004年开始推出银行理财,是理财业务的先行者。2019年9月,作为光大银行财富管理战略转型的重要板块,“光大理财”正式开业。转型一年以来,我们在产品线上进行了密集的布局,包括现金管理类、固收类、权益类以及FOF、MOM这些不同的产品线,产品创新方面基本上覆盖了基于财富管理的整体产品线。我们也面向大数据、互联网的转型安排了线上的风评、签约等科技创新。这次疫情中,很多客户不来店,通过线上数据化的画像以及风评就可以持续购买产品,后台体验也得到了更好的优化。

第三是集团自身的优势。光大集团内部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牌照,光大银行正在积极构建财富E-SBU生态圈,持续深化与光大证券、光大信托、光大保险、中青旅等集团子公司的协同合作,发挥金控集团产融结合、融融结合和金融全牌照优势,按照“1+4”的工作要求,即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客户迁徙、交叉销售、产品创新和综合服务,赋能零售金融发展。

我们在集团E-SBU整体协同下建立共同的客群,同时建立共同的产品库,集团和成员企业之间形成相互的放大效应,建立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的主赛道,保证我们客户拿到最好的产品和最好的服务。

四是,今年我们开展了大量的线上主题项目。光大银行零售金融秉持“外接场景、内建平台、数据驱动、综合经营”的基本思路,积极推动覆盖“全客户、全渠道、全产品”的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赋能的零售金融新模式,提升用户体验,深化用户画像,强化线上线下融合和双向导流,为零售金融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安排,我们实践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期待这样的创新能够给客户带来更多的收益。

天津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助理 张博

张博:非常高兴参加《投资时报》举办的资本市场高峰论坛,作为一家城市商业银行,面对疫情到来的关键时刻,天津银行挺身而出,响应党中央的各项号召,支持抗疫的第一线。目前整体疫情氛围以及监管政策趋严的大环境下,创新就是要紧跟政策导向,这不是一句空话。国内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全球的疫情拐点还没有看到,这就体现出了我们的制度性优势。对于银行间市场特别是对于银行来讲,我们发现无论是宏观经济政策还是监管政策,出台效力是非常高的。5月份“两会”召开之后发行1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7月份就募集资金到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在创新的时候一定要紧跟政策导向。

天津银行作为区域性的主流银行,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投行业务秉承着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进行创新。今年我们制定了一体两翼的发展策略,一体就是以债券中心为主,为实体经济发债,两翼就是资产证券化业务和资本市场业务,都是为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抓手。新的投行业务考验的就是回归本源之后,对于标准化产品的运用是我们未来创新的焦点,同样是以回归本源为主调整资产结构,现在传统的资金业务、同业业务逐步转型为交易业务,比如债券、贵金属、衍生品等等,逐渐成为我们的主流业务,这也是中小银行打造自身内生增长力的一个关键,就是从以前的规模化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方面创新,这是天津银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说到创新我想再提一点,整体来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创新,尤其是在产品端,未来都要围绕着标准化转型,包括目前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两大主要标准化产品的交易场所和审批机构,未来的标准化产品将是主要的创新源泉。因为人民银行已经出台了关于标准化认定的管理办法,并且这种标准化产品是不断补充的,我们更应该关注一些合法合规非标准化产品的进度,包括标准化债券、标准化票据,这些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未来创新方向。

兴业证券资产托管部副总经理 汪浩

汪浩:今天下午很多嘉宾都提到科技和业务的融合,我个人觉得这可能代表今后整个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不仅体现在偏中后端的运营和风控方面的保障,更体现在前端业务领域的发展生态圈的建设,在此我想举两个比较小的典型案例说明这样的思考。

大家可能会有印象,春节后上班第一天,2月3日对于各位公募界的同仁来说印象都非常深刻,当天晚上很多基金的净值到很晚才出来,甚至隔天才出来,在这么多年公募发展中是非常罕见的事情,背后原因就是非现场办公对整个传统作业的影响。因为我自身是来自托管行业,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每个人都有人均的负载量。兴业证券最近几年业务发展非常迅速,整个人均的饱和度也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今年我们也是借助于整个公司的科技赋能,上线了自动化核准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有效地缓解整个运营的压力。我们做了一个测算,就是极端的压力可以减轻60%,这是一个让人非常震撼的数据,所以我个人觉得科技和业务融合,更多的是在业务发展方面,运营和风控层面会给我们很大的保障。

关于业务发展,今年我们提了一个词叫做“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是财富管理,另一方面是大机构业务,我们想把大机构业务当作一个生态圈建设,按照架构说明就是细到托管业务。我们整个IT建设分为三层结构:最基础的保障结构到中间的智能体验结构,最后是创新生态结构,通过这样一个有机的组合体把整个生态建设搭建起来,我个人觉得科技和业务的融合会代表整个金融机构未来创新的趋势和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投瑞银基金总经理助理兼权益投资总监 周奇贤

周奇贤:作为行业第一批合资的资产管理公司,我们对资产管理行业的观察主要是两点:整个投资理财产品打破刚兑的特性,所以未来理财产品走向净值化。外资持续进入A股,这样的趋势不只体现在资金的流入,更重要的是选股逻辑,对于风险管理的要求,也会持续导入国投瑞银风险定价、风险管理体系。我们有着庞大的资产,未来配合RITZ产品的推广,我们也会将庞大的资产盘活。我们管理着全世界最大的实名基金,今年上半年是250亿美元,过去一年增加了150亿美元,可以体现外资对中国股市的兴趣。

未来我们针对A股也会有类似的产品,主要投资中小型股票,因为外资来未来也希望投资这样的公司,产业的特性不再局限于电子、医药、金融和家电,也许会内生到建筑、新能源和电动车这样的板块。未来我们会持续导入瑞银在国际的成功产品背后的投资理念和方法,并在新的产品规划当中陆续应用到市场上来。

高晟财富集团总裁 徐长征

徐长征:首先感谢《投资时报》举办这么好的活动,我们每年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年年难过年年过,年年过得还不错。前面四位嘉宾基本都是国有企业,只有我们是民营企业,所以我们更难一点。不过还好,民企就是人民的企业,我们也和客户比较贴近。我们2011年开始起步,主要是给高净值投资者做各种类型的服务,刚开始投资环境和投资市场还是比较单调的,我们提供的产品也比较有限,随着这几年的发展,整个产品不断升级和创新,我们能够给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越来越多,目前基本上涵盖了市场上比较主流的高端理财产品。为什么高晟财富一年比一年好呢?因为市场背后的逻辑一直在,我们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加,居民的财富不断增长,市场的力量还是无穷的,所以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我们也有幸在蓬勃发展的行业当中占据红利。

再往下走的话逻辑是没有变的,行业非常好,居民理财的需求不断增加,最近两年我们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今年我们成立了自己的家族办公室专门业务,之前也和海外业务长期接触,但是看到国内有些“先烈”推过类似的业务,最后没有特别有成效,可能也是时机的问题。我们感觉目前的时机还是非常好的,包括资管新规的出台、产品的净值化变化,外部环境以及税收的调整,法律环境的变化,投资人的教育程度,投资者的培养等等,这是一个很好的时点来推出这个服务。创新的话,还是希望在服务上给客户一些新的体验或者新的服务内容,因此我们把家族办公室业务作为新的业务形态,找到市场上最优秀的人才推进这项业务,希望有机会能够给广大投资人带来符合新的市场需要的业务形态。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外部压力?

汤巾:上半年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出现分化,资产质量也承受一定的压力。在座的两位嘉宾——光大银行郭滨和天津银行张博都是银行重要业务板块的负责人,想请二位谈谈,你们负责的业务板块,今年如何应对疫情等外部压力?在业务发展上有哪些侧重点或主要规划?

郭滨:今年疫情的发生对于零售和财富管理行业来讲还是很大的冲击,尤其是需要面对面和客户去做资产配置和产品销售。光大银行前几年线上有比较多的布局,目前全行的零售客户已经突破1个亿,截至去年末我们的零售用户已经突破4个亿。这些用户主要还是来自于线上的获客,包括APP平台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净资产接近2万亿的水平,以我们的体量在疫情下如果没有线下到店的活跃程度是比较难去做财富管理和零售业务的。

面对这样的改变,我们从光大银行的业务体系出发,结合自身的竞争优势做了数据化转型。其实零售的数据化转型并不是新的话题,这种科技赋能来自于业务发展需要。今年我们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主题就是外接场景、内接平台,具体包括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以客户为场景的数字化再造,我们通过线上平台的打造,从获客到场景,保证客户能够进入我们零售的视野去做经营。其次是产品的线上化,通过线上化的项目推进实现全程的线上购买,截至目前70%以上的产品已经完成线上化输出,客户不需要到店或者到银行端就可以实现便捷的购买,尤其是在转型之后大量的净值化产品其实是在线上完成全流程的配置和购买。

我们已经不太可能再采用偶发式的营销,而是需要批量的精准数据画像,精准描摹客户的购买习惯、购买需求,通过一系列的数据转型综合实现客户的精准配置,一方面提升客户体验,另一方面经营效益大大提升。

此外,建立零售强大的数据中台,结合前端的客户画像和后端的经营决策模型,实现中台的数据管控,这样分行对支行都可以实现比较精准的指导,我们的产能和一线的综合效益也会大大提升。

我们建立起了一支能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队伍,也在不断努力把我们的客户体验用O2O的方式推进,让我们的客户无论到不到店,购买的体验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在客户端真正使我们的经营做到全客户的视角,真正实现零售以及财富管理在数据化经营过程当中应对疫情特定时期。

张博:就像刚才说的,整体经济情况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对于银行的资产质量构成了非常大的压力。我们还是要紧跟政策,在疫情刚刚发酵的第一季度,债券的发行量同比是增加的,就是基于我们整体的政策导向,而且如今的政策与之前相比效率有非常大的提升。天津银行也用实际行动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从投资银行业务债券发行的角度来讲,我们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自己的资产质量提升。能够发债的企业都是不错的,暂时遇到困难需要我们支持,所以从这个角度也提升了银行的资产质量。

金融市场方面我们还是加大交易能力的建设,截至8月末债券现货的结算量以及借债的结算量都已经冲入前十,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可能不是太容易的一件事,所以就是错位竞争,寻找自己差异化的竞争能力。我们充分利用银行再批再贷的政策,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利用人行这种低息的再贴现利率或者再贷款利率对天津市辖区内一些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进行扶持,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通过这样几个方面,我们携手企业共克时艰,达到提升银行资产质量、辅助实体经济的效果。

券商托管立足资源禀赋开启更大空间

汤巾:下面我们有请兴业证券汪浩介绍一下券商资产托管业务的品类和服务模式,以及券商在这一领域有哪些优势?

汪浩:托管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但是券商发展这个行业也就六年时间,个人觉得券商托管业务还是处在积极发展的开局阶段。其实资管新规执行之后赋予券商托管更大的业务领域,相信随着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券商托管和传统银行托管在整个服务的方向和覆盖面方面将会进一步趋同,这是一个大的方向。我们也很深刻地看到券商做托管还是处在起步阶段,截至去年,银行托管的占比还是在99%左右,也就是说券商托管只有1%的比重。券商目前主要的深耕点还是以私募基金为代表的细分领域,伴随着最近几年整个私募阳光化的快速发展,券商托管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领域,券商托管目前占比已经达到80%以上。

我们从这样的现象来看,券商托管也会慢慢基于自身资源禀赋赋予更大的业务空间和市场空间。对于券商做托管的优势来说,我觉得可能还是基于刚才提到的资源禀赋,因为券商本身对于一二级市场有天然的联系,所以对于偏二级市场的产品,包括一些新兴的资管领域还是券商做托管的一个主要战场,具体的特点在于券商托管在个性化的服务方面相对传统金融机构和银行机构更加灵活。兴业证券前几年就推出“五位一体”私募综合服务方案,依托整个集团公司的投研、销售,包括托管外包业务以及交易系统,加上基金评价等等服务,全方位地对各类资管机构提供这样的覆盖。今年公司也已经提出整合整个大机构的业务条线,将会把一二级市场的业务打通,成立专门服务机构业务的交易总部,其实这也是对我们托管业务在机构业务当中的一环。

接下来券商托管重点布局的方向,就是基金外包业务,不管是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还是信托计划,其实都还是会给券商外包业务比较大的空间。我们最近和一家信托公司开展深入合作,因为信托公司也是向标准化转变,很多开始切入到二级市场,包括港股通这些细分领域,前期的整个运营和布局也赋予了我们切入的机会。未来我们愿意在外包业务方面和资管机构深入合作,包括传统托管业务可能还是会一直坚持做最可靠的托管人。

汤巾:资本市场一直是投资者非常关心的话题。在现场的嘉宾中,来自国投瑞银基金的周奇贤身处投资一线,而且对海外市场有较深的研究。请问海外资产管理机构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对于投资者来说,当前有哪些市场机会值得关注?

周奇贤:个人有比较多的海外投资经验,今年是第一年到A股市场,过去主要是在台湾和香港市场,投资范围包括台港日韩、东南亚以及美国的科技股。从事这个行业二十多年来,我主要是观察台股和韩股的影响,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外资进入这个市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国内这样的状况,购买各个行业最大的股票和白马股,茅台、台积电和三星都是标配。第二阶段就是2000年前后,台股和韩股对外资全面开放,投资上限从49%一直到了100%以上,也就是没有上限。台积电外资持有比例是78%,三星外资持有比例是55%,台股现在外资持有40%,所以外资未来在新的市场影响是缓步持续发生的。

目前A股还是处于第一阶段,随着我们对QFII的逐步开放,估计在2017年整个外资对A股的持股比例也会达到5%—7%,甚至一口气达到20%。未来的投资方向会往小股发展,不再拘泥于大的股票,更加注重细分赛道以及公司治理。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投资者关系,未来会有比较完整的投资者关系部门对接海外的投资。

现在国内没有可以对接的外方机构,今年陆续有些外资拿到全资的执照。某个团队的总监预计在未来三年内把整个团队做到60个人,在抢市场上最好的分析师,所以对于A股未来的投资不再像过去那样“买大买白”,可能会深入到所谓的优质细分赛道,比如医药、新能源,甚至是一些实体的细分领域。外资选股的逻辑很重要的就是ROE,就是资本投资之后的回报。未来系统化估值体系之下,整个市场风格会更趋于长期和稳定,我想这对于A股的长期长牛肯定是有帮助的。

汤巾:过去十年间,整个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下面请高晟财富集团徐长征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些年来,整个行业、监管政策,以及客户的认知,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民法典》时代,财富管理行业将会产生哪些新的业务形态,财富管理公司应该如何把握机会,服务于客户的需求?

徐长征:我们从2011年开始做财富管理行业十年,自己深深地感觉到居民的理财需求还是没有得到非常好的服务,特别是客户的分层、产品的形态方面。随着最近几年政策不断完善,包括资管新规推出以及对于销售机构的管理,我们觉得这个市场越来越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是在这个市场当中发展很久的企业非常愿意看到的,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加正规、更加系统的服务。

我们从最开始比较单一的业务形态发展到现在私募、保险、理财产品代销和公募基金等等,能够提供给客户的服务越来越多,不过明显还是不够,所以我们也在大力拓展新的业务,包括净值化管理,在产品变得越来越复杂、难以选择的情况下,对于更高级别的客户需要更加贴身、更加长期的系统服务。目前整个税务的变化,海外CAS的落地都对客户在全球的资产布局、资产架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觉得这些方面都有一些机会。

《民法典》出来之后我们也有一些研究,跟我们密切相关的就是《民法典》框架下,现有的《信托法》会有什么新的发展和变化。因为现有的《信托法》对于家族办公室业务还有一些空间,这是我们很期待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