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麻将,是中国古人发明的一种博弈游戏,娱乐工具。在中国,少至小儿,老至耄耋老人,喜欢打麻将这个娱乐活动都十分风靡。同时,打麻将也并非只是平民俗人才喜欢,比如在中国的民国时期,不少文人雅士也喜欢打麻将,胡适就是其中相当著名的一位。

黄髫

为何这些文人爱打麻将呢?原来麻将由于它的群体性,也是一个把几个人迅速熟络起来的一个社交活动,它能让几个人有事可做,即使是不说话也不觉得尴尬,而输赢之间又有着近似赌博的乐趣,所以哪怕是高高在上的清高文人,也难逃这一劫。

但是打麻将这项娱乐活动,乐虽乐矣,却也因极为花费时间、浪费金钱广受一些人所诟病。毕竟,打麻将只是娱乐休闲,而人的一生犹如白驹过隙,花在娱乐休闲上的时间多了,那么留给其他更有价值的工作上的时间就必然相应就少了。

那些对人生价值有所追求的人势必视麻将为葬送人生之一大恶习。胡适就专门写文痛批过这一项国民娱乐活动。

一、胡适留学也不过是沉溺于打牌?

胡适出生于一个条件十分优渥的书香世家,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人文熏陶。青年时期,他考取庚子赔款的官费生,开始了留学生涯。

在留学时期,胡适写下了一些自己的留学日记。而这其中的部分日记便在网络上流传已久。其中不乏打牌、抽烟等字眼。因而,有部分网友断章取义,言:原来大师也不过是个流连在烟酒一俗人啊。似乎为自己的日日无所事事,沉溺娱乐活动找到了借口。

浪场

但是,胡适真的在留学期间只是除了抽烟喝酒打麻将挥霍光阴吗?但凡对胡适有进一步了解的都不会抱有这样的看法,更何况网络上的只言片语要歪曲一个人的经历、人格,加上点自己煽风点火的评论和推断,那简直是太容易了。

胡适热衷于打麻将,没错这是事实,但是部分网友过于以偏概全了。我们找到胡适的完整的留学日记之后,会发现“打麻将”只不过是胡适在完成繁忙的课程学业之后的一个放松消遣活动。

而且,胡适在发现自己的这个癖好过于消磨时间之后,下定决心要摒弃这一恶习,甚至还亲自行文怒批中国麻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胡适之怒批中国麻将

胡适在留学期间,能有如此高频次的机会接触到“打麻将”,这不免令人好奇,起源于中国的麻将在海外竟也广受欢迎。

更令人咋舌的是,麻将这个娱乐活动的出海,还带动了“麻将教学”的产业。不少中国留学生在资费紧张的时候,甚至通过教人打麻将盈利。不少欧美人也卷入这场麻将风波中来。

“谁也想不到东方文明征服西洋的先锋队却是那一百三十六个马将军!”胡适在他的文中怒叹。

在胡适看来,打麻将这一恶习是可以与鸦片、八股、小脚并称为四害的。但令当时的胡适所担忧的是,打麻将这件事并不能像禁除鸦片、八股、小脚这三害来的简单。

吸食鸦片,是违法行为,理当禁绝;八股,向来被不少文人所诟病、鄙夷;而小脚,代表封建满清文化,在民国成立之后,更是理当销声匿迹的。

但麻将却是个披着娱乐活动外衣的赌博活动。当时的人们没有意识到“打麻将”是如此消耗精力、浪费光阴的一大祸事,以至于沉溺于此,导致最后误家、误国。

胡适深恶痛绝,他在《麻将》一文中这样写道:“西洋的勤劳奋斗的民族决不会做麻将的信徒,决不会受麻将的征服。麻将只是我们这种好闲爱荡,不爱惜光阴的‘精神文明’的中华民族的专利品。”

“我们走遍世界,可曾看见哪一个长进的民族,文明的国家肯这样荒时废业的吗?”胡适在对中国的麻将痛批之时,也对中国对外输出的文化感到悲叹。毕竟中国受外国侵略多年,在他们的眼中,中国早已是一派衰败的迹象。

在胡适留学的那个年代,正是当时的部分知识分子企图叫醒沉睡的封建中国的时代,他们提倡“民主”、“科学”,崇尚“新文化”,本来就对当时中国的种种封建恶习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而这“钉”、“刺”居然还流传到了海外,那岂不是坐实了中国东亚病夫的蔑称?

甚至还有人对打麻将作为文化输出而感到自豪,称其为“国粹”、“国戏”。简直就是自我麻醉、自我污蔑,哪一个堂堂大国以输出这样的文化为荣的?

他又以西方勤劳好学的文明举例,英国的国戏是cricket,美国的国戏是baseball,日本的国戏是角抵,无一不是竞技、争强之体育运动,而在中国呢?

中国的国戏居然是麻将,是四人坐一桌,玩物丧志的麻将。国内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无论富贵贫贱,不分日夜寒暑,把精力和光阴葬送在这一百三十六张牌上。这样的民族怎么长进,怎么能进步呢?

因此在他看来,麻将作为旧中国的第四大害,非禁不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从走上麻将桌到走下麻将桌

然而,就是这样痛恨麻将的胡适也曾走上过麻将桌,甚至为此乐此不疲。这是受他的妻子江冬秀的影响。

每逢江冬秀“三缺一”的时候,她总是会让胡适来补足,本来对麻将嗤之以鼻的他也会偶尔上场。但是胡适的牌技极差,他与当时的著名文人聚会搓过麻将,就被梁实秋亲眼见证过一次输得精光。

话说这天,胡适与几位朋友小聚,一时兴起火热,便开了麻将局,本想稍打几圈就结束,哪知越打兴致越大,原本牌技就不佳的胡适更是火上浇油,输到最后甚至由于自己身上带的现金不够,单独开出了一张三十元的支票。这在当时可算的上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了。

甚至,由于自身牌艺不精,为免得自己输得身无分文,胡适本人非常喜欢在一旁看人打麻将,并且非常有瘾。每每都看得津津有味,哪怕要通宵达旦也一定要看出个结果来。

后来胡适到了美国留学,接受了西方的文明,返回来看中国的麻将文化,深感焦灼,才有了上文提到的“胡适痛批中国麻将”一说。

胡适作为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影响极大的一个文人大家,从他的日记中确实可以看到他虽然在努力完成学业上的任务,但是也深受麻将的荼毒。日日打牌,动辄一下午的光阴就这么溜走了,虽然是借着放松消遣的名义,但是这种频繁的消遣已经在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胡适的正常学习工作活动了。

是以,胡适在九月六日的日记中就规诫自己:“昨日,与金涛君相戒不复打牌。”自此以后,胡适的日记中再也没有了“打牌”这一字眼的出现。

细看胡适打麻将的时间,绝大多数是集中在节假日,一到开学就基本停止了。

而且,与普通人不同的是,在他下定决心戒掉麻将这一恶习之后,也没有出现过想戒又戒不掉,第二天手痒打脸的情况。将自己已经沉溺多年的恶习一时摒弃,这犹如从身体里往外剜肉一般,并非一般的定力所能达到的。

胡适对中国麻将的批判,以小见大,一直上升到民族精神。

固然,这是一个站在神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的,而我们大部分人都只是平凡人,我们会为平时的一点小便宜、一点小娱乐欢呼雀跃,为平常的吃穿用度所戚戚。

但是我们之中不乏有眼睛一直望向前方,一直望向高处的那一小撮人的存在,如果胡适的是以神的口吻来说话,其实被神叫醒的,也只是那一小撮人,正是他们的清醒,推动着历史沉重的滚轮缓缓前进。

生活本就是由枯燥无味日复一日的工作组成的,而我们又不需要去做那出尘的苦行僧,在娱乐上,我们是会对自己宽容一些。

然而,宽容并不代表允许自己纵欲。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纵欲,简直太简单了,所有的信息几乎触手可及。而这些荒废掉的精力和光阴带走的是一个人蓬勃向上的锐气,留下的却只是一具空洞的,毫无灵魂的躯壳,一具行尸走肉而已。

对于那些历史上功有所成,甚至被奉为神的名人大家,那些璀璨夺目的名号、成就,无一不是建立在一天天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耕耘的基础上的。

人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确,那些有所成就的大家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不良的癖好,不影响到大局,倒也算无碍,而真正能意识到自己沾染到恶习,下定决心去摒弃,而又坚守其诺言的称得上是行动上的巨人了。

有如此清醒的头脑,亦步亦趋的持之以恒,撇开天赋资质背景不谈,这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大师的基础的资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