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军系中国知名财经评论人士 经济学博士

近日,农夫山泉在港上市的消息一经发布,就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与追捧。而公司在上市前突击分红,却招致了各种猜测与非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公开资料显示,农夫山泉融资不足10亿美元,而分红却高达95.98亿。近年来,农夫山泉慷慨派息。2017、2018年,每年派息3.67亿元;2019年派息金额为95.98亿元,激增26倍多。

相较于大手笔分红,农夫山泉财务状况并不理想。在报告期内,公司流动比率由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1.43减少至2019年12月31日的0.59;速动比率由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1.13减少至2019年12月31日的0.35,而二者的减少都是由于以现金向公司股东派付股息导致结构性存款及现金以及银行结余减少。可见,公司的大额分红给农夫山泉造成了一定的连带影响。与此同时,农夫山泉近年借债也是大手笔。公司从2018年至2020年3月31日累计负债高达22.5亿元。

为什么要在上市前把钱分了,然后再跑到资本市场去圈钱呢?可见,资本市场有关农夫山泉圈钱、割韭菜的议论,如“圈钱意图太明显”“瑞幸咖啡异曲同工”“业务增长到瓶颈了,想到了韭菜盒子”……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上市前突击分红早已数见不鲜。由企业台账闲置资金形成了资产负债率过低,也将引发社会对IPO必要性质疑。光线、公牛等企业就曾有过类似操作。而且,企业慷慨发放股息,能够吸引投资者。在此之前,工商银行、贵州茅台、万科、美的屡试不爽。

的确,拟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分红,能够有效规避上市后的各种繁杂手续,也能对原始股东的合法权利保护周全。相反,公司受制于上市规则,原来的大股东再想分红,操作起来难度较高。

企业上市募集资金加快发展,本身没有对错,大多数发展的需要。但是,上市之前突击分红,这样的操作就有些让人难以捉摸。

其实,在农夫山泉等拟上市公司突击分红的背后,也折射了我国证券市场的不规范操作问题。这些不规范操作影响了企业形象,也往往易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威业界诟病已久。期待,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能够通过修订完善不足,改变这种尴尬境地。

众所周知,上市融资效应可谓是立竿见影,也能帮助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提升企业品牌、银行评级。而上市公司财务与监管透明化,能够提升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而且,只要企业决定上市,就要为之自我改革,相应的不规范操作都要调整为规范的治理机制。而企业在上市过程中的治理体系优化,将有助企业规范、快速发展,解决根深蒂固的历史问题,实现企业财富的变现与传承,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增强公司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与此同时,企业上市,机遇与风险并存。资本市场是信息、资金的市场,信息的真实、公开、准确、及时披露时刻影响着投资者信心,左右着市场枢纽功能的发挥。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打铁需要自身硬。相应的规范操作,既能够有效回应做空机构的狙击,也能提升被误杀的风险。而相较于资本市场要求企业及时披露真实、准确的信息,一些不规范经营的企业非但不按照资本市场规则开展经营,还动起了歪脑筋,这些看似能够为企业短期效益,实则得不偿失。如市值严重缩水、股价大幅下跌,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笔者认为,对于农夫山泉等拟上市公司突击式分红,资本市场无需过度担心。相较于舆论场内的割韭菜论,大股东分红更多还是吸引投资者靠近,或者进行舆论试水。何况,上市就是造势,更多舆论关注,无非是想拉抬拟上市企业声势,从中多捞些好处罢了。对此,资本市场反应过度了。试想,面对危及公司财务健康的大股东分红情势,证监会或者交易所必将行动起来,露出监管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