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有个孩子也是这种情况,从小特别聪明,上了小学后只愿意学习要求理解性强、有标准答案、推导类的科目,比如数学,对于比较依赖死记硬背的语文、英语等科目特别不爱学。

平常一个办公室的,总是听见他爸爸发愁说这个孩子的老师总是请家长,今天不完成英语单词背诵了、明天作文不写了、后天是历史作业没交了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科老师共同的想法就是:这个孩子很聪明,就是不能踏实下来搞好基础科目,要知道升学考试是考得全面的分数,光数学高分是没有竞争力的,别的孩子都在用两条腿走路,而他家的孩子总是一条腿蹦跶,肯定是吃亏的。

这个朋友是属于脾气暴躁的那种人,经常是下狠手教育孩子,但这个孩子总是屡教不改,还振振有词的说:反正我都会,干嘛要写那些没用的。孩子说的歪理邪说的还挺理直气壮,而且每次考试也没有掉出过班级前十名。

但我这个朋友总是心里不踏实,孩子学习不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的走,现在都5年级了,如果上了初中还是这个状态,那么肯定是会落后的。

有远见的家长提前给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

第一、孩子一旦养成了“不认真也能拿到好成绩”的投机取巧的心理,对他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

小学孩子拿高分相对容易,因为题型简单不用太动脑筋就能拿到高分,孩子就容易养成上课不听、作业不写、不按老师规定的流程复习等等习惯,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考的名次和分数还不错,就懒得关注孩子学习的细节,这样就孩子就非常容易越来越自负。

第二、孩子小升初的成绩还不错的话,能不能保持优势就要看孩子的学习习惯了。

有经验的老师会更看重学习习惯特别好的孩子,这些孩子一方面学习主动性强、另一方面非常听话,严格按老师的要求踏踏实实的进行每天的预习、听课、复习等流程,这样形成了习惯后,即便是成绩暂时不是很突出,但因为短板和漏项少,慢慢成绩也能提高。

而那些特别自负的孩子就不同的,完全靠小聪明在初中的学业量增大、课程深度加深的情况下就会一下子落后很多,又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变得非常被动,顾此失彼、无法一下改变落后的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如果长时间落后,孩子就容易失去信心。

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即便是大人,如果长时间看不到自己的进步都容易失去信心,更不要说是一个孩子了。

这就要求家长看到孩子成绩的退步的时候不要过于苛责孩子,而是要有“这种状况非常正常”的思想准备,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一些学习方法上的支持,让孩子从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上入手,形成健全的学习体系。这样才能逐步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规律。

很多家长都有过这种体验,就是在小学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孩子,到了初中以后成绩一下子就滑到了后面,这跟小学学习中的不扎实有很大的关系。

但因为小学学习的主要科目就那么几门,孩子平均发展的成绩还不错,而且相对来说课程没什么深度,有的孩子根本不用费力就能拿到很不错的分数。特别是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拿到满分也屡见不鲜。

这种情况下家长该如何提前给孩子打好“预防针”呢?

第一、利用假期带孩多体验

这种培养教育的方式是让孩子通过对比优秀的人来找到自身的差距,看到优秀的人是怎么努力的。如果亲戚朋友家有年龄相仿的孩子可以多带孩子去交流。

因为本身家长的认知有限,同时过于唠叨孩子孩子也不愿意听。而榜样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对比他优秀的孩子,孩子自己就下意识的跟对方比较自己是否在某一方面有短板了。

如果周围没有太合适的,不如让孩子在假期的时候去个夏令营,可以是军事训练的、可以是科技类的、可以是游学类的,总之提供条件多跟优秀的同龄人接触,在无形中孩子就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第二、从广泛的阅读中找到自己的标杆

有的家庭条件有限、或者是孩子的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出于安全的考虑家长没有条件给孩子创造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这时候最便捷的方法是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

可以用个形象的比喻说,孩子如果只关注自己学校学习的内容,就很容易产生骄傲和自满的情绪,就像井底之蛙一样只看到了井口大小的天空。而一旦跳出了井底,看到了广阔无垠的世界,孩子才发现自己的无知和骄傲是多么的可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利用便捷的互联网让孩子体验什么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优秀的孩子很多,仅仅学会书本上的东西只是第一步。孩子接触新鲜事物的能力决定了他的眼界要比家长宽很多,利用网络让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在某个领域的深挖和精通。

比如孩子的外语不好,可以通过网络找到丰富的免费练习口语的资源、即便是付费资源的教学也更有针对性,而假期正是有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不断地磨练英语及语文能力的最好时机。

【我是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