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 题:中国在多个“经济热土”新设自贸区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新华社记者

国务院近日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24日,各省自贸区正式揭牌。至此,中国自贸区数量增至21个。

专家认为,这一举措将通过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先试,进一步提升中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推动中国外贸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也是中国吸收外资的重要平台。今年前7个月,18个自贸试验区新设外资企业33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900亿元以上,进出口额达到2.7万亿元,外资占全国16.8%,外贸占全国13.5%。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说,中央决定设立新一批自贸试验区,在自贸试验区努力探索更高水平自主开放,彰显了中国政府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坚定决心。

据了解,北京自贸区包括科技创新、国际商务服务、高端产业三大片区,湖南自贸区涵盖长沙、岳阳、郴州三个片区,安徽自贸区涵盖合肥、芜湖、蚌埠三个城市,浙江自贸区则扩围到宁波、义乌等市。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大所副所长周密说,新增区域是对已有自贸区试验版图的补充。“这是对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进一步完善,从沿海、沿江到中部内陆地区,显示中国希望推动多元的、更高等级的开放。”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仪式暨建设动员大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此次新增和扩展的区域都有各自的侧重和差异。北京科技创新活力充沛,湖南装备制造业厚积薄发,安徽新兴产业要素活跃,浙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各地围绕服务贸易、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等新领域、新业态,提出了特色鲜明的差别化试点任务,打造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湖南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介绍,目前,国内21个自贸区范围覆盖东中西部,各个自贸区都有其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实施范围、功能划分,与其当地的发展特点密不可分。湖南自贸试验区的特点就是将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内陆开放新高地。

根据实施方案的“差异化”定位,安徽自贸试验区发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重要节点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内陆开放新高地。

北京自贸试验区定位为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和数字经济试验区。

周密认为,三个新增的自贸区比以往更多关注投资者整体的环境。这说明中国对外开放到一定阶段后,吸引外资外企更注重促进其与本土企业、产业的协同发展,注重满足外资外企更多、更深的需求。

“这为外资外企对中国更加开放的环境和持续开放提供了非常好的预期,也提供了制度创新和更多试验性的尝试,如在数字经济、高端制造业产业链的融合等领域,给出了具体的引导发展举措,这对外资外企来说能更好地降低投资成本,增强整体的投资实力,投资环境也将更宽松。”周密说。

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实施7年来,至今已形成了260项制度创新成果,面向全国复制推广,取得显著成效。此次新增、扩容的4个自贸区所在省市去年利用外资占全国21.4%,进出口额占全国21.7%。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中国自贸试验区的扩容推动国内需求的释放和发展,增强整个中部的发展动能,将更加壮大整个中国市场。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将催生更多市场机遇和需求,未来外资外企就可以更多地面向中国本土市场,这将是一项长期利好。(记者张玉洁、强力静、史卫燕、王昕怡、马姝瑞、汪海月、罗鑫、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