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9月2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广州科技创新新闻发布会(2020年总192场)。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孙翔在发布会上介绍,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背景下,广州已成为巩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一极。

孙翔表示,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告》创新集群百强首次将广州与深圳、香港组合,形成“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2位;《自然》杂志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榜单,广州全球排名从2018年第25位跃升至2020年第15位。

孙翔介绍,广州2019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9283家,连续2年居全国城市第一,2020年目前已入库9540家,超过去年总量。此外,2019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273亿元,连续两年居广东省首位,2020年截至目前同比增长54%

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一名名扎根广州的科研专家的艰苦贡献。

“国际前沿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落地广州开发区

将构建有广州特色的医疗器械国际高端平台

南都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上个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迎军等四位院士牵头的“国际前沿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在广州开发区签约落地。四位院士中有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两位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

王迎军表示,选择将这些国际前沿的成果在广州落地转化,是因为广州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具有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潜在市场,这个市场在‘十三五’期间整整扩大了一倍,但是目前中国市场的高端医疗器械主要还是依赖进口。”王迎军认为,这并不代表中国的研究水平不行,相反在很多方面中国学者的研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但很多前沿成果还没有落地转化成产品,没有走向市场用到临床。

王迎军进一步分析,广州在医疗器械领域,小型企业占了大多数,大型企业比较少。但小型企业对于研发投入不够,对于一些前沿、高端的成果,接不住也很难拿来用。

“在广州开发区创建‘国际前沿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正是想把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在广州落地,发挥企业主体创新作用,产出一批国际领先的、国家急需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王迎军表示,各个院士团队的雄厚研究力量,可以源源不断的推出原创性的科研成果,推出更多的从0—1的突破,打造长板,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医疗器械国际高端平台。

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核酸检测试剂盒获批

最低可以在1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全过程

对广州开放包容的土壤,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蕴韶也深有感触。何蕴韶认为,正是广州独特的科技孵化土壤,团队才会在1999年被广州市科技局发现,成立校办企业,达安基因之后才得以于2004年8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疫情期间,达安基因将科学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这一具体产品,并于1月28日顺利获证,可用于临床的筛查与诊断,2月5号在国际上首获CE证书。

提到何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构建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何蕴韶表示,科技瞄准国际前沿非常重要,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成果转化非常重要。同时,在新冠肺炎发生前,企业便受到启示,要将试剂核心原材料掌握在手中。由此在疫情期间原材料“断供”的情况下,企业仍可以保质保量地生产。

南都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达安基因还于近日取得了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 PCR 法)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相较今年2月2日取得注册证的新冠检测核酸试剂盒,本试剂盒包含单管单人份的包装规格,使用者无需进行反应体系配制,可直接加入样本核酸后进行PCR反应,简化了操作流程。

“过去试剂盒需要3个小时,现在最快可以在28分钟完成核酸检测。” 何蕴韶说,该试剂盒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更加简便。让核酸检测试剂盒不再受制于实验室,最低可以在1小时完成,最快可以在45分钟完成检测全过程。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