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记者从宁夏教育厅了解到,从2020年秋季学期起,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低年级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小学中高年级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初中阶段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劳动、服务性劳动,安排教育内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高中阶段则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同时,劳动教育课与通用技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

自治区教育厅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要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中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各中小学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科学设置校内劳动教育载体,创新劳动教育模式。通过制定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学期劳动任务单,采取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等组织形式,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和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要从班务、舍务、餐务等身边的“小劳动”入手,使学生掌握个人自理、内务整理、卫生保洁等生活技能。要利用学校闲置空地、校田地、绿化美化区等,开辟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丰富学生劳动实践项目。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特别是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事迹,让师生在校园里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加强家庭劳动教育,引导家长积极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科学转变唯分数的片面教育观念。要推动家长担负起子女家庭劳动教育的第一责任,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要引导广大家长积极教育子女从小养成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务事情帮着做的良好劳动习惯。对学校布置的家庭劳动作业,家长要积极配合并督促子女保质保量地完成。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营地),建立健全开发共享机制,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实训、实习场所、设施设备,为中小学提供所需要的劳动实践场所。农村地区和学校要安排相应田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和学校要为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践等提供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等教育活动载体,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升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置顶(AI)、虚拟现实(VR)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情景式、案例式、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推进线上线下情景式教学,将创新与传统有机结合,将新科技融入到传统手工艺等课程中,提升劳动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记者 杨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多新闻请点击

编辑:张剑平

审核:马江

海报:王君卓

来源:宁夏新闻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