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唐代诗坛的扛把子,当年韩愈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一句话把李白杜甫的诗歌魅力说明白了。但是近些年,对于李白的各种质疑声越来越多了。

比如有人说李白其实不够踏实,一生只工作了一年半,其它时候不是靠妻子娘家就是靠朋友接济。除此以外,李白对妻子不好、对好友不够仗义等说法都有。在笔者看来,这些质疑都是正常的,人无完人,拿着放大镜看每一个古人,其实都多少会有些性格上的缺陷,但这并不影响咱们对他诗歌的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作为一个教师,笔者在近日听到的一个家长的抱怨,却让我想了很多。这位高中生的家长表示:“劝人喝酒的《将进酒》,为何入中学课本?”这位家长表示,他直接向语文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老师也被难住了。当他说这种课文应该从课本里删除时,老师则更是支支吾吾地回答哪些诗入选课本不是个人能决定的。

真如这位家长所言,《将进酒》是一首劝人喝酒的诗吗?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诗题目中的这个“将”字,念的是qiāng,意思就是请。在很多家长看来这还不只是一首简单的劝酒诗,它是一首颇有点儿因酒丧志的劝酒诗,大家来看看全诗:

开篇是两个“君不见”这是劝大家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但却并不是让我们珍惜时光来上进、学习,而是要及时享乐,要“人生得意须尽欢”。这其实已经是很多家长不愿意孩子们看到的内容了。

接下来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狂一点倒是无所谓,但是后面让岑夫子和丹丘生两位好友喝酒时,居然说到了“但愿长醉不复醒”,这样的劝酒显然就有点儿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接下来,李白又来了一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是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白话,这是告诉好友:“古代的圣贤们其实都没什么名气,只有那些喜欢喝酒的留下了美名”。这话确实说得有些不太妥当了,抛开沽名钓誉之嫌不说,这其实也并不符合事实。

最后让家长质疑的,则是这首诗中的金钱观。“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用曹植一斗美酒值万钱的典故,以及最后没钱喝洒了,就叫人把“五花马,千金裘”都拿出来换成美酒的作法,对质疑这首诗的家长们来说,这都是不太能接受的。

仔细剖析了诗中让家长产生质疑的地方,其实我们也可以看看古人对这首诗的评价。 南宋著名诗人家严羽对此诗的评价是“豪情”二字,而明代大才子杨升庵则评价它是“太白狂歌”,其它的评价也差不多都是说这首诗写得很有水平,很豪放。我们可以发现,古代名家们对这首诗的评价基本上都是在用词和写法上,对于诗的精神内核都没做评价,或许在他们看来这样一首劝人散尽家财,只图一时之乐的诗作,也确实没办法在这个层面上来吹捧它,虽然它出自万人膜拜的诗仙之手。

回到家长的质疑,一首这样的劝酒诗,难道就真的该从课本中删掉吗?对这个问题,笔者持否定态度。入选课本的诗歌其实两种,一种是诗词本身的精神内核是有教育意义的,比如陆游、辛弃疾的很多家国情怀之作;一种是本身的文学水平很高,读它们能让孩子们感受文字魅力的作品。李白这首诗显然属于后者。此诗问世1000多年来,已经成了唐诗中绝对的经典,诗中天马行空时的想象力,行云流水的笔法,都令人叹为观止,这样的作品如果孩子们不读,显然是一种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家长们担心这样的诗作会带坏孩子,那显然是多虑了,这首诗入课本这多年来了,也没见哪个孩子就因此爱上喝酒。事实上,劝酒诗词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别,直到现在很多地方仍有以诗歌劝酒的习惯,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综上,笔者认为《将进酒》入选中学课本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这样的诗作家长们都接受不了,那笔者再给大家说一说考古学家近年在敦煌发现的一则残卷,其中有一首《惜罇空》的诗作,被认为是《将进酒》的原版。它的全文是这样的:

不管是从劝酒的力度上,还是从字句上,它写得都更狂、更豪。有专家认为,这个原版之所以会改成现在的《将进酒》,极有可能就是古人认为有些字句确实太嚣张了些,不太适合读书人学习,也有损李白的形象。两首一作对比,大家还会觉得现版的诗作接受不了吗?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