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德国之所以败于苏德战争,除了恶劣的极寒天气外,苏联源源不断的武器生产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按说当时德国的工业实力仅次于美国,完全可以碾压对手。但令人惊讶的是,工业生产能力只有德国三分之一的苏联,却生产出了更多的坦克、飞机和大炮。连德国闪电战的主角虎式和豹式坦克,最终也被前仆后继的T-34和“斯大林式”坦克的钢铁洪流所淹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德战争)

工业实力远小于德国的苏联,为什么能在战时生产出更多的武器,而德国又为何没有用轰炸摧毁苏联的工业基础呢?

一、德国空军实力不足。

事实上,从二战德国的战术设计上看,城市或工业大轰炸并非重点,空军的主要任务是为闪电战开路,拦截和打击英法战机,保护地面装甲部队的快速推进。因为希特勒考虑的是,轰炸城市和工业,对德军占领后快速恢复生产就地补给不利,所以德国本土所生产的飞机几乎全是战斗机。

而且当德国空军把作战重心转移到苏联时,它的力量早在对英国的空战和大轰炸中遭到极大损耗,在此前的不列颠空战中,德国空军损失了近2000架战机,其中轰炸机就达到上千架。

(二战时期的德国空军)

二、苏联纵深太广。

战斗打响后,德国也意识到摧毁轰炸苏联军事工业核心地区的紧迫性。所以在地面部队快速推进,苏联军事工业基地暴露后, 德国轰炸机也会进行战略轰炸。比如乌克兰、斯大林格勒、高尔基城,甚至连更为遥远的乌拉尔城,都曾遭到德国飞机轰炸。

但是苏联的国土实在纵深太广了,大量的军事工业更多分散在后方。而德国当时的轰炸机航程最大的只有2500公里,作战半径不过1000多公里。因此,他们面对超出飞行范围的苏联工业目标,只能望洋兴叹,想要直接打击根本够不着。

此外,德国在发动二战前,对于重型轰炸机项目并不忽视。几乎所有的技术军官,都反对费力费时研发重型轰炸机,倾向于直接装备亨克尔和梅塞施密特公司研制的成品机。可这两家公司由于资源和技术并不完备,加上德国空军技术总监乌德特要求轰炸机具有俯冲轰炸能力。希特勒又提出把并不成熟的喷气式发动机用上,这些不合理的要求也增加了研发难度,因此迟迟难以量产。

等到德军地面推进受阻,甚至节节败退时。德国空军本就捉襟见肘的轰炸机,只能停止对苏联工业的轰炸,转面支援地面战斗的陆军。苏联的强大军工生产能力,就更难以受到影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时期苏联的重型坦克)
三、军事工业至上的苏联。

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占领了比利时、法国、荷兰等工业发达国家,其工业生产能力翻了一倍。等到战争打响,德国对可轰炸范围内的苏联工业进行摧毁后,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只有德国的三分之一。但苏联生产的飞机、坦克和大炮却远远多于德国,其实这一切均得益于斯大林的三个“五年计划”。

作为资本主义包围下的红色政权,苏联从一诞生就有着很深的危机感。斯大利发出号召,要么灭亡,要么赶超资本主义!为此,苏联制定了三个五年计划,等到苏德战争打响,苏联已经进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三年。

在这十二年间,苏联举国之力办大事,牺牲人民生活水平来保障军事工业发展需要。而且养兵费用低,每个士兵的军费开支不足英国的六分之一,不足德国的四分之一。那时的苏联人有思想有觉悟,战士没有薪饷,部队不发袜子,只有裹脚布,军大衣也是老兵退伍后传给新兵。这样的队伍,远比西方国家的军人更能吃苦耐劳和有凝聚力。

正是靠着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苏联军队从1928年时仅有的200辆坦克和1070台汽车,短短十年之后,就已经成为拥有1万多架自造飞机和坦克的强大军事力量,其军事工业发展水平速度之快,领冠全球。

苏德战争爆发后,措手不及的苏军乱着一团,德军势如破竹。但随着苏联反攻的开始,德国坦克兵发现,他们射出的每一发炮弹,都在苏军的坦克上弹了回来,而苏联的T-34坦克却能轻松打穿德国的任何坦克。

开战24天后,面对古德里安等将领的忧心仲仲,希特勒懊悔地说,假如知道苏联有这么强大的坦克和飞机部队,我就不会发动这场战争了。可是已经悔之晚矣!

(参考资料:《二战时苏联生产武器为何远超德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