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山好人方阵继续壮大。9月17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0年2月至7月“中国好人榜”,中山市人民医院ECMO研究室主任廖小卒上榜。廖小卒是中山市人民医院ECMO研究室主任,他是一名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医生,在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ECMO是拯救病人的最后一道防线。廖小卒就是这道防线的“守门员”。

既是高端技术也是体力挑战

联系上廖小卒的时候,他刚从病房出来,“前几天一名患者因心脏骤停实施了ECMO,今天给她更换了新膜膜,一直在观察。ICU同事说患者意识有反应,我们赶紧跑过去看”。36岁的廖小卒说起话来爽朗、干脆。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这项技术被社会熟知,它是拯救病人的最后一道防线。廖小卒就是这道防线的“守门员”。

长时间的ECMO辅助,人工肺可能会出现氧合不良,对于肺功能极差的ECMO辅助患者更换膜肺的速度必须要快。今年3月15日,在湖北荆州救治新冠肺炎疫情患者胡某时,廖小卒和他的团队创立了10秒换膜的记录。

“在异地上ECMO,还是有压力”,廖小卒说,虽然曾奔赴全国各地营救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屡屡与死神交手,但是一看到当地简陋的条件,廖小卒觉得现场又给自己一个“下马威”。

从2月19日至3月15日,这位来自监利县的患者已接受ECMO治疗25天,“人工肺”开始出现栓塞,病情危重需要更换膜肺。因为患者本身已无供氧储备,为最大限度避免膜肺更换时ECMO停机给他带来的危险,两地医护人员在当日下午花费近三小时认真准备。

这既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一场体力活,为了争取更快的时间,廖小卒和团队成员,事前要不断演练,换膜成功后,还要持续监督数据实时变化,一场救治下来要高度集中好几个小时。“当时派出我们这支团队奔赴湖北,大家就做好了前线条件艰苦的准备,都能熬能冲”。

鼻腔出血坚持手术体力不支

在一线抗疫最紧要的时候,廖小卒也经历过很难熬的时刻。今年2月22日,当地一名女性患者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当地医疗队马上通知ECMO团队。在准备建立ECMO之前,廖小卒鼻子出血了,“可能是天气太冷,空气干燥”,廖小卒患有严重的鼻中隔偏曲,“严格意义上,鼻粘膜出血是不能下病房的,因为有伤口容易发生感染”。

但是当时的情况他顾不上多想。“止不住,快帮帮我!”廖小卒向身边同事求助。护士长用纸巾塞住他的鼻子,“换别人吧!”“那不行!”廖小卒越着急,鼻子出血越厉害。后来,护士长找来耳鼻咽喉科的医生,医生立即给他做了麻黄碱纱条填塞止血。15分钟后,出血终于止住。

转身走进病房,廖小卒操作不久,就感到体力快速下降。“穿上防护服已经很憋闷,更要命的是我只能一个鼻孔出气,缺氧厉害”,廖小卒回忆,咬着牙,廖小卒和团队成员快速给患者建立了ECMO,稳住了患者的生命。

整个治疗过程也一直让人揪心,在ECMO辅助治疗的43天里,这名患者身上出现尿道出血等多种并发症,病情危重。为了保证她的治疗,荆州市中心医院与广东医疗队医护人员一同合作:医护团队坚持床旁监测,短时间内带她转运做CT;当地血库告急,血浆从广东运过去……

经过101天住院治疗,这名患者最后完全康复,现在跟正常人一样,还可以骑自行车,廖小卒感慨,“这真是奇迹般的存在,付出都是值得的”。

敬业精神代代传承

正是每一个康复后回归正常生活的患者,带给廖小卒前行的力量。“病人身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看到他们能健康走出去,给我带来的兴奋难以言表、无法比拟”,廖小卒说,今年8月份,中山一个小伙子准备结婚,突然发病需要建立ECMO,家属当时很悲观,觉得天都要塌了。“最终这个小伙子被我们救回来,对于一个家庭来讲,这就是天大的事”。

在同事的眼里,廖小卒是ECMO团队里的中坚力量,与多学科背景的队员互为战友。至今,中山市人民医院ECMO团队已经抢救了近千名濒临死亡的患者。在妻子眼里,丈夫廖小卒坚持学习,在职考学取得硕士与博士学位,囿于学习与工作繁忙,甚少陪伴家人。

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工作,这样敬业到底值得吗?廖小卒笑着回答,“我的老师李斌飞(中山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和上一辈,都是这么付出,也都是这样教我们的,我不能做得更差”。加入ECMO团队后,碰到禽流感、甲流,团队二话不说上前线;过年在中山蹲守值班,很多年没有回一趟老家。“这种精神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我相信,也会一代一代再传下去”。

病人身后都是一个家庭,看到他们能健康走出去,给我带来的兴奋难以言表、无法比拟。

回想起来,很多人努力克服心理困难,毕竟当时最大的恐惧,来源于未知。

——廖小卒

对话

“我们的使命,就是要保护老百姓”

南都:这次登上“中国好人榜”,你的第一想法是什么?

廖小卒:这个荣誉给我个人,是集体的荣誉,既是对我们之前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压力和动力,要继续做好标杆、示范作用。有什么成绩才能配得上“中国”两个字?我觉得现在做得还是不够,以后的工作要更加尽善尽美。

在今年前往湖北抗疫的过程中,中山市ECMO团队受到很多赞誉。实际上,我们这批去的9个医生都很优秀,都是年富力强的业务骨干。在那里很多事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获得的荣誉也应该属于整个团队。

南都:你作为中山ECMO团队的队长,应该比其他队员付出更多?

廖小卒:我认为队长更多的是要穿针引线,做好服务工作。比如去湖北的时候,广东省很多医疗单位都融合在一起开展救治,有很多具体的事情,需要队长来沟通协调。

队长另外一个作用,是鼓舞士气。最初到湖北的时候,确实很辛苦,没有周末,连续作战,我们接触的又基本上是危重病人,很容易让人身心疲惫。这时候我会多观察,通过各种信息判断每个队员的心态。平时我比较爱运动,就想办法组织团队活动,调节气氛,让大家走出个人情绪。

我们的团队里有资格比我老的,有很多业务能手,但是没有个人主义,大家都会相互包容,目的只有一个,把事情做好。

南都:现在回想在湖北的日子,是不是有不一样的感触?

廖小卒:前几天我又看了一遍当时的视频,在给病人转院的时候,条件那么简陋,气氛也很紧张,把我自己都感动了,对内心冲击很大,好像是做了一件挺伟大的事。

其实这段视频我看了很多遍,刚从湖北回来的时候,自己一个人看,还不觉得有什么不一样。这次是在一个公开场合,室内灯光都暗下来,效果很震撼。回想起来,很多人努力克服心理困难,毕竟当时最大的恐惧,来源于未知。看到视频里有一个护士说,“我们的使命,就是要保护老百姓”,这句话直达我内心。这不是一句套话,就是我们真实的想法,所有的人劲往一处使,没有一个人后退。现在回到中山,我们团队9个人,都保持着一种战友情,只要一个号令,马上能够聚齐。

南都:你对工作付出很多。那在孩子眼中,你是一个怎样的爸爸?

廖小卒:我的休息时间确实少,到家就想倒头睡下,孩子们都知道,爸爸没有时间陪他们去游乐场玩。对家里人平时我不善于表达,很少说“谢谢”,但是我知道,他们是一直在默默支持我的。

记得今年从湖北回来,隔离结束到家的时候,我大女儿在家里的墙壁上贴了很多气球,欢迎我回家。有时候她还会拉着皮箱,说要去湖北。虽然现在她还不理解,去湖北意味着什么,但是看到爸爸在电视里出现,还是会很高兴,为我骄傲。以后有一天,当他们明白爸爸的工作,希望他们也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可以挺身而出。

采写:南都记者 吕婧 通讯员 林茹珠

摄影:南都记者 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