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书法的笔法,向来众说纷纭。至于王羲之的王氏笔法,更是扑朔迷离,真真假假难分清楚。

有人说,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王氏笔法。也有的说,王氏笔法绝对有,只是后来失传了。更有人说,王羲之准备了两套笔法,一套在家族内秘传,一套外传。内传的后来失传了,外传的就是“永字八法”。

果真是这样的吗?那就看看“永字八法”的渊源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法被冠以永字,最早出现在唐人张怀瓘的《玉堂禁经》中。他在文中明确记载了八法的起源,“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锺、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

这里的隶字,是最初的楷书。崔子玉是早于锺繇的一位书法家,特别擅长草书,他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草圣张芝也有取法于他。用八法而成的文字,自崔子玉,经过锺繇、二王向后人传授了万字有余。

那么说,这个八法就是王氏所用的笔法,只是王羲之又对它做了补充和完善,渐渐才有后来的样子。

可是就有人认为永字八法并不是王氏家传的笔法,因为,王家因为有家传书法秘籍,七代中出了十几位书法上有影响力的人物。比如王献之、王徽之、王珣、王僧虔、智永……各个都是引领时代的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不是因为有不外传的独家书法秘籍,怎么会代代都出现这样的大家?唐宋以后永字八法已经广为流传,书法大家却寥寥无几,这不就证明了八法的不真实?

看来,这些人是把书法笔法当成武功秘籍了,仿佛只要得到秘籍就没有不成为一代宗师的。有这样的想法也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了,他自己在自信上就否定了自己,因为他永远都不可能以家传的方式得到王氏笔法秘籍!

王氏笔法的外传是在智永那里,智永禅师没有后代,又不甘心笔法失传,所以把笔法外传了。其一,他把笔法传给了虞世南;另一方面,他书写了八百本《真草千字文》,散与世间,供人们传习。

此后,虞世南身后名家涌现。他把笔法传给外甥陆柬之,还有李世民。陆柬之又把笔法传给了侄子陆彦远,陆彦远又把笔法传给了他的外甥张旭。张旭又传给颜真卿、徐浩、吴道子,吴道子把书法用到了绘画中。徐浩又传给了李阳冰,李阳冰传给怀素……看看,哪一位不是书法上集大成者?

王氏笔法经虞世南传给李世民,等于大白与天下了,后来,张怀瓘编辑整理成“永字八法”。唐宋时期数不清的书法奇才,难道不是得益于八法?

永字八法虽然没在王羲之现存的理论中出现,但也不能说明八法就不是王羲之传下来的。王羲之承袭于卫夫人,永字八法跟卫夫人的《笔阵图》中的七种用笔方法比较,可以发现,他们的一致性,所以都属于同一个体系,永字八法就是王氏家传笔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隶、楷、行学习要依“永字八法”中的八法,草书也用“永字八法”。永字八法实质上包含了蔡邕的《笔势论》和草书笔法。

永字八法的异法、异势有一部分就是说得草书的写法。

比如,“散水异法”中,第四个就是,“此草书。法以借势捷遣而已,若失之以缓滞,即其为病甚矣。不可不慎也!”

“勒法异势”中,第三个也是这样,“此名草势。法以险策捷挫,锋露飞动而已。”

并且“永字八法”中也不缺少篆籀笔法,“五势”中,两个钩转的书写方法,“钩努势”就是篆籀笔法,“钩裹势”则是相对的新法。

此外,八法中还有用笔时手部、腕部的九种动作,叫做“九用”。凡用笔动作都在这里面,书法学习不如意,不要责怪没有古法可学,而是有法而被视而不见。学习时更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以达到能与二王、虞世南、张旭等的境界同步,可以领悟出“永字八法”中包含的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