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周的时间,我主要对《长安十二时辰》剧中人物的原型进行了一些探究。从上周开始,我希望从剧中的一些细节入手,来谈谈一些我感兴趣的唐代历史。今天的故事,要从剧中的主角——张小敬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最新的剧情中,张小敬已经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自己的后盾靖安司被龙波突袭,一直支持他的李必也不知去向,右相出手派吉温接管了靖安司,吉温一通连打带拉的官面文章过后,居然把张小敬认为是内奸,全城追杀张小敬!

转瞬之间,张小敬从剪除狼卫保卫长安的英雄,成为了串通匪徒搅乱长安的内奸。

作为一个保护长安的英雄却要被他所保护的人追杀,如果张小敬回想自己今天的境遇会不会感觉无比讽刺。长安就是一个巨大的怪兽,它会吞噬掉离他最近的人,即使这个人是保护它的人。张小敬如今也处在被长安吞噬的边缘。

为此,张小敬只得四处逃命。

这样的长安,还值得张小敬保护吗?

剧情发展到了这里,很多观众已经在弹幕中开始表达自己的不满了。终于在全城望楼的密切监视下,张小敬被找到了,看着迎面冲过来的要将他就地捕杀的士兵们,张小敬退无可退,他的手紧紧握住了挂在腰间的刀的刀柄上。

张小敬的刀,在剧中堪称一个谜。因为他有刀但是从来不拿出来用,即使用了也是连刀带鞘当做棍子抡着使。在与突厥狼卫的战斗中,在与刺客鱼肠的战斗中,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他也从来没有拔过这把刀。很多观众在追剧过程中都很关心:张小敬什么时候才能拔刀啊?

现在,张小敬已经处于被包围,再无退路的情况,从他走出死牢开始他就不断被阻挠、误解、侮辱甚至践踏,他心中的绝望和愤怒在一瞬间爆发出来,他终于拔出了自己的刀,要大开杀戒,五尊阎罗终于要重现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忘了,他可是张小敬,一口气杀了熊火邦34人的张小敬!

至于大战的结果,作者在这里卖个关子,剧透还是要慎重滴

和张小敬一样,剧中的很多人物,在出场时随身都有佩刀,无论是姚汝能,还是还是崔器,抑或是旅贲军的士兵,他们的腰间都有挂着随身佩刀。

姚汝能所配的腰刀,挂在他的蹀躞(音同碟谢)上。这里的蹀躞可以理解为古时候的多功能腰带。可以携带很多东西。

剧中押送张小敬到右骁卫的旅贲军士兵也在腰间的蹀躞上挂着佩刀。

可是这种刀的造型却有点让大家觉得奇怪,因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刀的刀身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点弧度,可是剧中人物的佩刀,刀身却是一条直线。这种刀,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刀,而这种刀所代表的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毫无疑问的可以问鼎中国刀剑史上最巅峰。

今天的话题,我们就来谈谈中国刀剑史上的巅峰——唐刀。

唐刀其实不是一种刀,而是几种刀的总体称呼,在历史上通常把唐代武库比较常用的几种刀统一称为唐刀。后人对于唐刀的定义往往都是来自于成书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的《唐六典》,根据《唐六典》卷十六中所说:“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这其中,仪刀是仪仗所用的,一般尺寸比较长,在出土的隋唐墓葬的壁画和画像砖中常常出现仪仗人员手里拿着仪刀的造型。

仪刀一般都有一个环首,上面雕刻着龙凤的花纹,但是因为仪刀实在太长,如壁画中的人就只好在地上柱着,没法挂在腰间。

至于鄣刀,因为没有出土文物与资料能够相互印证,所以有一点争议。因为据《唐六典》里说鄣刀就一句话:“盖用鄣身以御敌。”对于这一句话如何解读成为了争议的核心,有的人认为这就是说鄣刀应该是随身的短刀,防身用的;还有一部分人认为鄣这个字与障碍的障通用,如果能够清除障碍,那必然是一把比较长的兵器,所以有人认为鄣刀是长柄大刀。这两种看法都缺乏文物证据,所以这里仅仅罗列,不做对错评判。

剩下的两种,横刀和陌刀,是大唐军中常用的两种刀,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这两种刀。

横刀这个名字,在《长安十二时辰》剧中曾经出现过一次。在第二集中,狼卫曹破延走进一个理发铺子要把自己的胡子剃掉,这时理发匠曾经跟他有过这样的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发匠说自己的这把剃头刀是偷偷用军中横刀的材料做的。那军中横刀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其实在剧中早就已经出现了。在第一集中,崔六郎带着狼卫到丙六货栈的时候,当时负责侦查的旅贲军士兵所使用的就是横刀。

而这种横刀的特点从这个镜头中也可以明显看到,刀长大概带柄80公分左右,刀身光可鉴人,直刃。也就是张小敬所使用的那种刀,只是张小敬的刀比普通横刀稍微短些。横刀往往是作为随身佩刀而存在的,前面说过的姚汝能和崔器的佩刀应该都是横刀。

要说起横刀,就不得不提它的老祖宗,那就是环首刀。

图为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环首铁刀

环首刀最初始于先秦,盛于两汉。材质也从先秦时的青铜逐渐过渡到汉朝时期的钢铁。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三国魏晋南北朝甚至到隋唐的刀都有着环首刀的影子。环首刀可以说是在汉朝时候全世界最为精良科技含量最高的兵器,它最初是用来替代剑来作为汉军在对匈奴战争中的主要劈砍兵器来使用的,一面开刃,另一面刀脊比较厚,结构强度更高,可以避免汉剑在对匈战争中劈砍经常容易断裂的毛病,在战斗中比较利于砍杀。这也就形成了环首刀的普遍特点:长身直刃厚脊,刀柄较短,在刀柄上有一个金属圆环,故称之为“环首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土的各式环首刀

环首刀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成就和这么长的使用时间,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当时掌握了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冶铁锻造技术。我国在战国晚期应该已经掌握了炼钢的技术,并且在汉初已经掌握了“百炼钢”技术,这也成为了环首刀的“核心黑科技”。所谓“百炼钢”就是指人们在打制器物时有意识地将炼好的钢进行折叠然后再进行锻打,再回炉冶炼,然后再次折叠、锻打,一块钢往往需要打打烧烧、烧烧打打,重复很多次,甚至上百次,所以称之为百炼钢。百炼钢组织更加细密、 成份更加均匀, 所以钢的质量有很大提高。

在环首刀的发展基础之上,到了唐朝,冶炼锻造技术又有了大幅度提升,又有了覆土淬火和包钢夹钢的新黑科技。这里简单说一下,覆土淬火就是一种局部淬火工艺。基本方法是以调配的泥土覆盖刀身不需要高硬度的位置,然后将刀剑加热至特定温度。当红热的刀身进入水中后, 裸露的部分迅速冷却,而有泥土覆盖部位的温度变化不会非常明显,导致硬度与裸露部位不同。 这样可以精确控制刀身不同部位淬火时的不同冷却速度,从而使同样一根刀身,不同的部位可以有不同的韧性和硬度。而包钢夹钢是在高碳钢中间夹一块低碳钢或者在两块低碳钢中间夹高碳钢,然后再进行锻造,这样可以使刀刃更加锋利,刀身韧性更强,这也就是传说中的“好钢用在刀刃上”。

有了这两种黑科技的保证,唐代横刀的工艺得到了大幅提升,不过目前国内很少有出土横刀的,如果想看横刀到底长啥样,只好到我们的邻国——日本去看了。

众所周知,在唐代,日本曾经向唐朝派遣了很多遣唐使,中日之间也有很多往来,很多唐朝流传到日本的物品,都广受当时日本上层的喜爱,其中就有唐横刀。很多当时的物品,也都保留到了现在。在日本奈良的正仓院,还保存着自唐朝流入的唐横刀。不过他们不叫横刀,他们叫唐大刀。

奈良正仓院所藏的金银钿装唐大刀

从奈良正仓院的唐大刀可以明显看到,到了唐朝的时候,部分刀的刀柄上的圆环已经消失。这种造型与后来日本刀的造型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只是日本刀造型有一点弧度,不像唐刀是直刃。这一点据说是因为日本人也想学着做横刀,但是没有那么好的工艺,做不了那么直,所以只好稍微留一点弧度,这歪打正着成了日本刀的一大特点了。

横刀为什么要做成直刃呢?我个人认为,这可能是与当时唐朝甲胄构造有关。当时的铠甲,虽然出现了明光铠这种含有整块钢板的整体甲,但是大部分还是以甲片甲(就是由一个个小甲片构成的铠甲)为主,而唐刀的直刃,对于甲片甲是有很好的的穿刺效果的。这就是所谓的“唐刀破甲”。此外,对于骑兵来说,还需要有劈砍性兵器,便于在马上可以对敌人进行打击。所以又需要劈砍,又需要破甲,这就构成了横刀的直刃造型了

那么,唐代的横刀为什么要叫横刀呢?这其实与它的佩戴方式有关,在汉朝时候,刀剑的佩戴往往是通过把腰带穿过刀鞘上的一个孔来佩戴的,这样的佩戴法就导致了刀就会随着重力形成一种垂直地面的姿态。

徐州北洞山汉墓出土陶俑

从上面的陶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汉朝的刀剑基本上是垂直地面的姿态佩戴的。这样的方式并不太舒服,在用的时候也并不方便,走路的时候还经常卡腿。于是后来劳动人民就发明了“附耳”这种东西,在剑鞘上靠近鞘口处伸出一耳,耳翼前端穿孔,用皮绳系挂于腰带右侧。到了唐朝,劳动人民又发动了智慧,发明了一种双附耳的结构,也就是前面奈良正仓院所藏的唐大刀刀鞘上的两个附耳的结构。这样的刀在腰带上的挂法是这样的。

由两个附耳伸出两根带子,分别挂在两个不同的带扣上,这样悬挂的刀,自然与汉代的竖着的姿态不同,变成了横着的姿态,所以这样的佩刀也就称作了“横刀”了。《资治通鉴》中曾经有注解说:“横刀者,用皮襻带之刀,横於掖下。”也是一个佐证。

注意看剧中士兵的横刀佩戴法,就是典型的双附耳结构

《唐六典》里对于陌刀的定义是这样的:“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斩马剑。”这里面说明了几点,首先陌刀是长刀,其次主要是步兵用的,不是骑兵用的,再次它的起源应该是古代的斩马剑。

斩马剑这个名词从汉朝就有了,但是这个词到底对应的是什么东西还没有考古和文献互相证实。据历史记载推测应该是一种双面开刃的狭长造型的锋利长剑,叫斩马剑自然是能够斩马的嘛。陌刀既然源于汉代的斩马剑,所以自然就继承了斩马剑的造型。

陌刀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应该是在隋末唐初,在《旧唐书·阚稜传》中曾经记载:“(阚稜)善用大刀,长一丈,施以两刃,名为陌刀。”阚稜这个人是隋朝军阀杜伏威的属下。可见陌刀在隋末唐初就应该已经出现了。

长一丈,两面开刃,所以陌刀很可能是这个造型的。这个造型明显更加像剑嘛,可能因为主要用作劈砍,也可以算作刀吧。

但是,陌刀的工艺要求也比较高,由于两侧要锻造成利刃,中间还得留个挺厚的脊,这对锻造也提出了很高要求,所以造成了陌刀的生产成本特别高,而且杀伤力也是非常的大。

任何兵器总有个应用场合和针对对象,而陌刀因为来源于斩马剑,又是用于步兵,所以他的应用场合当然是步兵对骑兵的场合了。陌刀在唐朝最初主要是用来与突厥作战的,唐军在与突厥骑兵对战时,在机动能力上明显处于劣势,尤其是当在平原上开战的时候,那就是进入了突厥骑兵的主场了。人家的骑兵战术玩的那叫一个溜啊,无论是战略迂回还是分割包围,唐军总是处于下风。但是咱们大唐也不是一点优势没有,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唐冶铁技术发达,兵器无论是锋利程度和韧性都是非常上佳的。所以对于唐军来讲,当时的可行办法就是扬长避短,通过制造精良的兵器,想办法以步制骑。

长枪长而尖锐,可刺倒人马,制服敌骑有一定效果。但陌刀双刃而长, 一挥可杀数人,近战时当其锋之敌骑人马俱碎。显然 ,在近战时陌刀的杀伤力、威慑力比枪及弩要大,能震慑敌骑 ,稳住大阵,是以盛唐时诸军都成立陌刀队,有专门的陌刀手、陌刀将而没有长枪队,陌刀也因此而更流行。

于是,在唐军中开始大量配备陌刀,并且发展了以陌刀为主的战术。这使得陌刀在唐朝天宝以后称为唐军步兵的主战兵器,当时的枪和槊杀伤力都不如陌刀。陌刀用的好的话,往往能够在战场上收到奇效。这也在安史之乱中得到了很多次验证。这也导致陌刀成为了当时唐军的秘密武器,国家对于陌刀也控制很严,平时由武库统一管理,战时才下发给士兵使用。

提到陌刀,就不能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安史之乱中凭借一把陌刀,闯出名垂青史的名将之路的大唐将军李嗣业。

李嗣业,是现西安高陵人,天宝初年,到安西都护府参军。当时军中刚刚配备了陌刀,大家都不太会用,这会就看出来李嗣业的本事了,当时的部队中都认为李嗣业使陌刀最牛。(于时诸军初用陌刀,咸推嗣业为能),后来在跟着高仙芝在战争中表现出色,到安史之乱前已经做到了骠骑左金吾大将军。

安史之乱以后,李嗣业跑到了灵武去跟着肃宗,肃宗拿他真当大腿抱,当时李嗣业跟郭子仪等等唐朝平叛将领经常一起领兵进攻,因为特别牛掰,《旧唐书》记载他所到之处“贼众披靡,所向无敌”。

但是,李嗣业人生中的巅峰应该说是在香积寺战役中到来的。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九月,李嗣业率军与叛军在香积寺北交战。在交战中,叛军将领李归仁所率领的精锐部队向唐军发起挑战,唐军追击途中被叛军大部队进攻逼退,叛军的进攻势不可挡,一直突入了唐军营地,此时的唐军已然大乱。

就在这敌军入营,军心打乱的时刻,李嗣业对中军主将郭子仪说:“都到了这个地步了,要是还不跟敌军决战,置之死地而后生,那咱们的部队就全完了。(今日之事,若不以身啖寇,决战于阵,万死而冀其一生。不然,则我军无孑遗矣。)”接下来,李嗣业人生的高光时刻到来了,他干脆脱了光膀子,拿起自己的陌刀在叛军阵前大喝一声,然后左劈右砍连着杀了十几个叛军,《旧唐书·李嗣业传》中曾说:“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可见李嗣业的杀伤力之强。

李嗣业的壮举阻止了唐军阵营被打乱的倾向,让唐军重新稳住了阵脚,并且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而李嗣业所使的陌刀,也随着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

无论是横刀、还是陌刀,都曾经在历史上留下了灿烂的轨迹,但是随着唐朝刀剑锻造之法逐渐失传,即使以现在的科学技术,都很难说完全复原唐刀的工艺。由此可见唐刀在工艺和技术上所达到的高度。所以,唐刀在中国古代兵器史上完全可以称为钢铁刀剑的巅峰。一千多年以降,如今远离冷兵器日久的我们,当看到博物馆里出土的刀剑的时候,仿佛仍然能够感受到盛唐时那“金刀动秋色,铁骑想风尘”的豪迈气象,好像看到了“大雪满弓刀”的凌厉壮丽,让我们不禁对盛唐时慷慨豪放的尚武精神心向往之。

正所谓“野夫怒见不平事,磨损心中万古刀”,我们一旦失去了尚武精神,其实失去的是自己捍卫正义的能力和愿望。也许正因为我们很多人做不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所以我们才对张小敬这样的角色报以深深的期望和同情,我们希望他能够替我们拯救我们心中的正义,同时又希望他不要做出那么多牺牲。张小敬的两次拔刀,上一次,是为了闻无忌,这一次,是为了自己。上一次他可以说成功了,这一次,我希望他能将这些挡在他面前的肮脏和卑鄙一刀斩断,破局而出,收获他自己的成功!

参考资料:

1、《唐代横刀研究》 夏超伦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中国传统刀与刀文化研究》 陈洋洋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3、《唐刀锻制考》 宋毅 现代兵器 2008.1

4、《唐陌刀源流与历史作用》 李德辉 宁夏社会科学 2002.3

5、《陌刀何以盛于唐》 李德辉 浙江社会科学 2000.6

6、《论汉代的环首刀》 陆锡兴 南方文物 2013.4

7、《旧唐书·李嗣业传》 中华书局

——————————————————————————

感谢您关注网易号懒龙说,如果您喜欢看我的文章,可以在评论下方与我留言 ,或者可以转发朋友圈,甚至可以点击文章下面的“赞赏”,为作者提供一点点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