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无

【引觞漫谈】

大家印象里李白和杜甫的关系是怎样的?

是偶像和粉丝的关系,还是忘年交,或者是互相看不惯的仇敌?

前两种关系都算靠谱,至于有人真的当真相信两人在当时才华相当,所以“文人相轻”互相看不惯,以至于互相攻讦。

我只能说:“不会吧?”然而历史上还就是有这种人,他们还认认真真的去做考证,从历史中发现一些李杜不和的蛛丝马迹,然后费尽心思的炒作,希望大家接受自己的观点,以至于在后世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不是有很多人都认为李白看不上杜甫吗,杜甫给李白写了14首,李白却仅仅给杜甫写了3首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李白如果看不上杜甫,当初就根本不会与杜甫见面。李白大杜甫十几岁,在当时文坛上的名声天差地别,见杜甫,那真的是赏脸了。

不仅如此,杜甫还和李白一起漫游了两三年的时间,普通朋友谁会一起疯玩这么久,这交情都好的不得了了。

李白给杜甫写的诗少,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单看李白自己的性格就知道了。李白是一个个人色彩很强烈,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人,他不会受任何东西的束缚,也就意味着他不会重视任何寻常人眼中值得重视的事物。

和你交朋友的时候,他可以掏心掏肺,把酒言欢,可是缘分过了,也就淡忘了。可是杜甫不一样,他是一个很知道照顾别人的人,受儒家影响特别重,所以会心心念念李白,放心不下。两人的性格如此,互相酬赠的诗歌数量多少,本来也无关紧要。

【临其诗境】

今天这首诗是李白写给杜甫的3首诗之一,也是表达思念之情最直白,也最深刻的一首诗,杜甫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应该会长叹一声吧,多年的努力终于追星成功了!

公元745年,李白、杜甫和高适三人结束了求仙访道的漫游生涯,寻仙小分队正式宣告解散,杜甫为此还写过“未就丹砂愧葛洪”的句子,作为对一段美好时光结束的纪念。

分别以后,杜甫去长安,李白在南下江东之前旅居沙丘城,分别未久,就开始怀念杜甫,于是写下了这首《沙丘城下寄杜甫》,情真意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典原文】

沙丘城下寄杜甫
唐代: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条分缕析】

李白的这首格律诗就规矩了许多,严谨着依循着格律音韵法则,而字里行间却依然带着他自己的印记。语言朴素无华,随意道来格调自现;抒情亦是率性而为,由景及情,情深而意长。

诗歌的结构很特殊,说是寄给杜甫的诗,前6句却全是写景,一丝一毫也没有提及杜甫其人和自己的思念之情,只在最后一句中,李白郁积的感情才喷薄而出,豁然开朗,荡气回肠。

先来看前6句。首句起笔就是自问,我来这里到底是为了啥?

这一个问句一上来就紧紧的抓住了读者的心脏,李白怎么了,去哪里了,为什么这个样子?

第二句回答了一个问题,自己现在正躺在这沙丘城上,不过问句之中的懊悔与自责之情,李白还没有向我们解释。

第二句写远处,城边上有古树,秋风吹来,飒飒作响。以一颗古树的遭际,点明了秋天这个大背景,自古伤春悲秋,李白心中的忧郁似乎找到了出处。

第三句继续着这种莫名的惆怅,此地的酒不能醉人,因为没有知音与我同饮了,齐国的歌声没什么情感,因为自己已经无心去倾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到这里,读者心里应该急得不得了,诗歌都要结束了,李白大大到底想要干嘛呀?

而李白的情感,也就在此时收束不住,喷薄而出。

想念你啊,就像那日夜不停的汶水,浩浩荡荡的向西南流去。

西南,正好是杜甫去长安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