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飞鱼说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我们在过春节时所贴的春联,其实也是对联中的一种。

春联文化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可能是要算最早的春联了。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对联通常是有很多字的,其实不然,对联的形式有很多,有时候仅仅一个字便可以成对。

比如说,墨字,就可以用“泉”字来对,“墨”字上黑下土,“泉”字上白下水,对得当真是工整非常。

此外,二字联、三字联、四字联,乃至多字联,皆是应有尽有,当然随着字数的增加,对出下联的难度也越大。

不过对于肚子里有墨水的人来说,对对联并不是一种为难,而是一种享受,想想也是,自认为天下没有能难倒自己的对联,这不也是一种成就感吗?

明朝大才子唐伯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能够得到才子的称号,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会写几首诗、会画几幅画、会对几个对子就行,因为时时刻刻都有人想着踩在才子的肩膀上,成就自己的名声。

有一次,唐伯虎应友人之邀参加一个文人举行的活动,就有人向唐伯虎发难,灵机一动出了这样一个上联:

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往东扔。

唐伯虎苦思之后才对出下联,而下联也堪称经典,那么他究竟对的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下联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上联。

不少人看到这个上联,觉得这个上联真是俗,其实出对联的这个人,那是相当有才,他出的上联并不是事先准备好的,而是经过一阵寒暄之后,得知唐伯虎也在其中,又看到了小书童们准备的西瓜,随即想出来的上联。

这个看起来很俗气的上联,其实是一个相当妙的上联,虽然看起来比较俗,也比较没文化,但却包含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而且形象地勾勒出了一个人在津津有味吃西瓜的意境。

唐伯虎听到这上联之后,也是眉头紧锁,他自然听出了这上联的精妙之处,如果不对出一个让众人心服的下联,自己的大才子之位想必就要易主了。

可是越是着急越想不出合适的下联,就在唐伯虎准备用一个并不好的下联应付了事时,他转身思索之余,突然看到了一位才子手中的《左传》。

于是二话不说,对出了惊艳四座的下联:

由上向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这句下联当真是经典,上、下、左、右四个表示方位的词,完美地对上了上联中的四个方位词,在词性上和上联也是可以对应上的,并且这下联勾勒出的一个读书人正在埋头读书的刻苦形象,和上联中吃西瓜的形象相比,那高了可不是一个层次。

说到这,有人就说了,唐伯虎对错了吧,我们读书时分明是自左到右,书往左翻的。

其实这就要说下古代书籍和现代书籍的区别了,古书的书写一般都是自上而下,自右向左,装订的位置和现在大多数的书籍也是相反的,就好比你把一把本书背面朝上反过来看的感觉。

所以说,唐伯虎对出的这个下联,也一度被誉为经典,甚至说是最合适的下联的也不为过。

唐伯虎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位置,当真是名不虚传,能够在短时间内想到这么妙的下联,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是根本对不出来的。

可是一个人即便是再有才又能如何呢,唐伯虎的一生是不幸的,甚至还有几次轻生的经历,不过对于现在人来说,唐伯虎是风流倜傥的,而他的才华也成为文坛和艺术中最闪耀的存在。

唐伯虎的下联虽然妙,但并不是唯一,现在很多人也对出了不少相当工整的下联,比如说:春种秋收看冬雪, 花至夏放,再比如说:上天下地朝左边,看往右走。

不过细细品来,还是和唐伯虎对出的下联在意境上有些差距,如果是您,您能对出什么样的下联呢?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