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抗疫题材电视剧《最美逆行者》的播出,无论制作团队和演员都非常强大,很多题材来自抗疫一线的故事。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正能量影视剧,但播出几集后,在豆瓣上的评分却垫底的2.4分,从评论中可以看出观众似乎不怎么买账,有可能这种导向和题主不符,现在评分和部分评论已经不可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禁在思考一个问题,影视剧是不是一种艺术创作,其本质是什么?在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影视剧反映着当代的社会标签。以样板戏和红色主题电影最为鲜明,在上面你可以找到熟悉的语境和肢体语言,其故事情节也惊人的相似,即家国情怀。以牺牲自我成就国家和集体为创作主线,弘扬爱国主义,展现消灭敌人的斗争意识。

这种旋律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比较相吻合的,想表达什么效果就拍什么故事,虽然有着其创作和故事的局限性,但并不妨碍传递出来的电影语言,能让大多数观影人群对电影意思的理解,可以说有着非常直观的说教意义。

自商业影视概念被引入之后,特别是外国电影被引入之后,无论在故事情节还是拍摄上都取得质的飞跃,一些导演也被称为第三,第四代导演。在一段时间内,强调影视剧的商业氛围,娱乐性被提到首要位置,甚至一些以前非常严肃的抗日情节也被娱乐化。抗日神剧每年打死的鬼子已经超过日本总人口了,这种泛娱乐性质的影视剧很多时候都在侮辱观众的智商。但也出了一些值得一看的抗日题材影视,唯一的难题就是如何在真实和电影中找到平衡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数多年来比较有名气的影视剧,贺岁电影的出现,无疑是中国影视界值得纪念的时刻。在这个时期出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电影,纯粹以娱乐性和故事性为主的题材,首次以商业的形式创作影视剧。此后无论是现代都市剧,古装剧还是穿越剧,目的只有一个:拍剧赚钱。

由此带动的影视产业和从业人员是历史时期最多的,大咖级导演,大咖级演员都是这个时期步入公众眼球。按这种趋势下去,中国影视会达到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但历史往往会出现变数,正是这种娱乐性质太过浓烈,又有人出来批判没有意义深刻的作品了,甚至戏说历史,宣扬个人主义,与历来提倡的家国情怀不符。在这个时期一直都是红色影视剧(正能量)和商业影视剧的较量时期,此消彼长,很多观众都用脚投了票。

眼看正能量剧力不从心,于是多方出手,除了大力发展正剧之外,还把商业片也纳入家国情怀题材。这种转变无论从创作者还是演员身上都得到了体现。以拍家国情怀影视剧为己任,出现很多现象级的大片,无疑这种组合还是成功的,不仅票房大卖,而且还主题正确。于以前的红色电影稍有不同的是,加入了一些大国情怀,以表现大国担当的自豪风采。

同时这种过分强调主题正确的思路下,即便拍国军,里面或者结尾必定有我方卧底,虽远必诛也被再次写到商业电影上。而在表现人性和社会遭遇方面反而成为禁区,像韩国电影《寄生虫》之类表现人性的电影,是不太可能出现的。这不是什么技术和创作问题,而是说明一个非常乏味的问题,我国影视剧除了家国情怀之外,难道真的无剧可拍了吗?答案比较扎心,是非常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