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晚安,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不久我看了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故事后,一度很感慨,难道一切都是天注定,成材的注定成材?

钟芳蓉从小都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爷爷奶奶只照顾吃喝,完全不懂教育,照样优秀。

但今天,听了蔡姐的故事和心里话之后,我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蔡姐的儿子不到半岁就交给了婆婆,婆婆人很慈爱,喜欢带孩子,勤快,做得一手好菜,把孩子交给她,再放心不过了。

蔡姐过了6年的神仙生活,她很庆幸自己遇到了好婆家,自己只负责生一下,没有因为孩子而失去职场和最美好的年华。

蔡姐的闺蜜和蔡姐差一个月生孩子,因为婆婆坚决不带孩子,不得不辞职,做了全职妈妈。

这些年,闺蜜无比羡慕蔡姐有好婆婆帮忙带孩子,总是抱怨自己带孩子无比琐碎辛苦,失去职场,收入减少,压力山大,每天围着锅炉灶台转,生活枯燥,内心自卑,一度陷入严重抑郁症……

然而,6年后,蔡姐的人生和闺蜜的人生完全反了过来。

孩子6岁半上小学,蔡姐把儿子接到身边来,当头棒喝从天而降。

儿子一直不怎么在身边,所以她很少关注幼儿的教育和成长,没有那个意识、紧迫感和信息渠道,所以她儿子“无忧无虑”地玩到上小学,没有上幼小衔接班。

没想到一年级的课程如此之难,儿子完全跟不上课程——

蔡姐陪他学拼音和写字,他不学,冷战,对抗,宁愿空坐两三个小时。让他背课文背古诗,他就一直哭,哭得蔡姐心烦意乱,恨不得把他丢出去算了。让他别背了,直接睡觉,他又不肯,害怕第二天老师检查,背不出挨批评。

每天晚上都要磨到十一点才能睡觉,儿子身心疲惫,蔡姐也身心疲惫。

除了这些,蔡姐的儿子吃饭巴不得有人喂,卫生习惯不好,懒。无论蔡姐怎么轻声细语跟儿子讲道理,他一个字也不听,语气重了,他还顶嘴。

开学快一个月了,蔡姐感觉自己已经短寿了10年,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蔡姐的闺蜜则很轻松。她的儿子一直跟着她,从1岁开始就学习自己吃饭,3岁就学自己穿衣服鞋子,刷牙,洗脸。

由于家里没老人,家庭成员少,关系简单,意见统一,完全不存在过分宠溺。
所以,几年锻炼下来,她儿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整个小区里,只有她儿子可以独立去家附近的商店,帮父母买醋和简单的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闺蜜长期接触全职妈妈圈子和各种课外辅导圈子,进行各种信息对比,很果断地放弃了“快乐教育”,让儿子5岁开始上幼小衔接,还报了每周一次的英语和街舞。

事实证明,孩子喜欢充实而有趣的生活,而不是父母认为的“无忧无虑”的瞎玩。

他很早就在课外辅导班里习惯了老师布置作业,上小学就跟上辅导班一样自然。

每天放学回家,洗手,写做作业,看半小时动画片,吃晚饭,学10分钟英语和练10分钟字,下楼找小朋友玩,9点回家洗澡,听故事或者和父母聊天,睡觉。

听了蔡姐的吐槽,闺蜜这才意识到区别,意识到这6年并不是白白牺牲,感叹道:

“原来,孩子谁带,区别这么大,仅仅6年,天差地别。
把孩子交给婆婆带,看似轻松省事,其实先笑后哭,自己带,真的是先苦后甜!”

在蔡姐的焦虑混乱和她闺蜜的从容有序中,我确实折服于一个现实:孩子交给老人和自己负责,是绝对有区别的。

但在现实中,也有大把的家长亲自带孩子,面临的却是和蔡姐一样的局面。

这其中真正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必须要有科学培养孩子的意识,而不是盲目地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弄晕头了头。

很多家长要么过度培养孩子,交智商税,例如1岁多的孩子在早教中心爬一个小时花300块。

要么脱离现实,盲目信仰“快乐教育”,认为孩子上小学了才开始培养,太早没用,上辅导班是对童年的扼杀。

正确的步骤应该是,意识到应试教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孩子到了什么年纪就做什么事,按部就班也能获得很幸福的人生——科学地培养孩子,帮助孩子平稳地度过漫长而关键的学校生涯。

这里的培养,在幼儿阶段,不是学多少个字,会做多少算数,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专注力、情绪表达和管理。

第二,家庭教育最关键的是和孩子建立稳定而温暖的情感交流模式,而不是用家长权威粗暴压制孩子。

什么叫稳定而温暖的情感交流模式?

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信息比以前的孩子多多了,他们很聪明。

做父母的千万不要伪装,不要用空洞的权威包装自己,而是必须让孩子知道真实的你是啥样的人,优点和缺点是什么,二你也熟悉孩子的性格禀赋,彼此尊重、信任。

否则,你迟早会失去孩子的信任,也失去孩子。

为什么蔡姐和她的儿子沟通那么难,就在于她们没有稳定的情感交流模式。孩子对她不信任,也不愿意听她的。

我有个朋友,儿子也是主要交给爷爷奶奶带,她就是下班后陪伴,但是她非常懂得和儿子平等交流,错了就是错了,会跟儿子道歉,告诉他:

“大人并不总是对的,大人也只是普通人,会犯错,会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你虽然比妈妈小很多,但你在很多方面比爸爸妈妈优秀。
大人不是完美的,我们也会对你说一些伤害的话。你一定要知道,不是你的错,是大人在犯错。无论别人怎么说你,你都要自己爱自己,这永远是最重要的事。”

长期在这种平等而坦诚的交流模式下生活,即便偶尔父母失控,做得很差,孩子和父母之间是不会有很大的隔阂的。

没有隔阂,沟通就会顺畅很多。而沟通顺畅是一切事情进展顺利的核心秘密,辅导作业也是如此。

第三,在带孩子、“陪孩子好好长大”这件事上,没有谁能偷懒,你偷的懒,将来都会加倍奉还。

蔡姐就是典型的例子。

即便是钟芳蓉这样不需要父母也能独自成长的天才孩子,在面对央视的采访镜头时,谈及父母对自己成长的缺席,也红了眼眶,失声而泣。

她内心深处对亲密关系的渴望,是深深隐藏的,考取北大也并不能抹去这种缺失带来的痛苦与孤独。

而且根本料想不到,这种缺失带来的隐痛与后遗症,会在未来的哪一天,以怎样的形式,猛然爆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