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凤凰卫视历时两年拍摄的10集文化纪录片《蜀道风流》在四川卫视、凤凰卫视播出。该片聚焦蜀道,围绕“有形”蜀道和“无形”蜀道两条脉络展开,播出后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和收视。在每晚黄金档电视节目融合传播指数榜单中,该片每集均进入榜单前10。优酷独家上线当天,便登上“文化纪实热度榜单”第一名,全网点击量破500万,累积破15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蜀道风流》在海内外的热播,独具特色、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也再次受到海内外观众关注。如何进一步发掘巴蜀文化的当代价值?如何让巴蜀文化有深远的国际传播和表达?9月22日,“巴蜀文化的现代表达与国际传播主题研讨会”在成都举行,《蜀道风流》主创、《如果国宝会说话》总导演徐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节目研究所所长张雅欣、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等专家、学者通过演讲、论坛的形式进行了探讨。

徐欢:要用新的技术手法传播

作为曾打造《如果国宝会说话》《跟着唐诗去旅行》《文学的故乡》等高口碑纪录片的纪录片导演,徐欢在谈到巴蜀文化的现代表达时认为,一定要探寻文化传播的多异之美。这里的“异”包括新的技术、新的观点、新的解读、新的叙事角度等方面。徐欢举例称,《如果国宝会说话》之所以能取得较高的口碑,在于用了更多贴近年轻人的表现手法和叙事角度。这部纪录片在制作时就定义为“中华文明的视频索引”,每一集就是一个文明时期的坐标点,在短短5分钟里激发年轻人的好奇心和对历史的兴趣。

《如果国宝会说话》总导演徐欢

徐欢表示,《如果国宝会说话》也用了很多新的技术,比如《飞天》里敦煌藻井纹案如海浪般律动;《纹锦》中以电脑编程展现古代二进制“经纬编织法”的奥妙……让文物“动起来”,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技术呈现。在徐欢看来,做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还要建立传统文化和世界的联系、古人和今人的联系,还要找到文化相互之间的联系,用古人之珠玉,开今人之文化。

谭继和:普通人的劳作也能见证历史

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副总裁魏克然这些年来一直带领团队制作文化的纪录片,其中也有不少关于四川的内容。在他看来,四川自古就有独特的文化,如今的创作者最重要就是加入一些新的味觉和味蕾元素和新的想法,像泡咖啡一样,用不同的咖啡豆带来新的香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很欣赏《蜀道风流》通过平常百姓的视角来讲述宏大的主题,并提到纪录片中让自己最为感动的都江堰竹编艺人的故事。这些艺人用竹编做出来的东西,竟是为了护堤,“这些普通人的劳作也能见证历史,这是活的长城,即使解说词没有说伟大,大家能潜移默化感到这种伟大的精神。”

《蜀道风流》番外篇已开始策划

对于《蜀道风流》在传播巴蜀文化中起到的作用,该纪录片总制片人、四川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任朱广皓认为,文化类纪录片的地域特征越明显,越容易成为传播的桎梏。这要求在策划之初,就必须树立全球意识,从区域化的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中抽离出来,在更广阔的视野之中重新挖掘题材具备的价值。

《蜀道风流》片中一幕

“蜀道”这一概念,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止步于有形道路与历史遗存。而《蜀道风流》则另辟蹊径,在蜀道这一东方文明符号之外,去发掘蜀人代代相传的诗意、达观,去呈现蜀地流淌千年的神秘与璀璨。这种对生活方式的探究、对文化来路的追溯、对历史与当代的连接,跨越地域,跨越种族,跨越国界,为人们所普遍关注,奠定了该片的国际传播价值基础。

据介绍,《蜀道风流》番外篇《蜀道风流之古蜀瑰宝》已经开始筹划。该纪录片则聚焦史前古蜀文明,透过20世纪人类伟大的考古发现——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宝墩遗址,解密古蜀文明,回望与寻找这片土地的故事。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编辑 乔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