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世民聪明果断,对内以文治天下,对外开疆拓土,作为一代明君怎么会在立储这么大的事上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李承乾年龄小的时候表现还不错,但长大了以后,由于脚有了毛病,性格开始叛逆起来。开始唐太宗以为是认识问题,先后挑选了十余位老臣、名臣轮流去东宫进行思想教育。李承乾不过盖个房子,便批评他过于奢华;李承乾和宦官玩乐便将他比作秦二世,一有不对的地方就立马犯颜直谏,教育的结果是李承乾依然故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贞观十六年,由魏王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唐太宗非常高兴,接二连三地大肆赏赐,但唐太宗此时并无易储的想法。然而李承乾出于忌惮,试图暗杀李泰,失败后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用兵逼宫,事情败露后被废为庶人。

后来重新立储,唐太宗在皇后所生的儿子里选择了性格温和的李治为太子,希望手足相残的悲剧不要再次上演,哪想到李治从寺院拉来了武则天搞起了二圣临朝,以至后来发展为武则天自己当了皇帝,为了扫除障碍大肆屠戮李家皇族。

其实李世民除皇后外,还有嫔妃十几人,儿子也有十几个。除了长孙皇后生的四个外,还有一个叫李恪,比李承乾稍小,是李世民和隋炀帝杨广的女儿生的孩子。对这个儿子李世民也是非常喜爱,从小就封各种王,恩宠有加。

李治当太子不久,太宗就怀疑李治仁弱能否胜任,曾对长孙无忌说:“你劝我立稚奴(李治)为太子,然而稚奴懦弱,恐怕不能守住国家,怎么办?吴王李恪英武果敢很像我,我想立他为太子,怎么样?”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坚持抗争,认为不可以。但长孙无忌从此之后,深为忌恨李恪。

李恪融杨隋、李唐和独孤氏三大豪门之血脉,身兼两个大一统皇朝且血缘亲近渊源深厚的帝族,在中华历史中可谓难得一见。

若李恪为李世民的继位者,可以想象不仅国家治理的好,李家兄弟也能得以保全。可惜这一切都因为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私心,以及长孙皇后的正面影响和隋炀帝的负面影响而化为乌有了。

每一次国运的选择就是若干人的飞黄腾达与若干人的含冤受屈甚至人头落地,不得不慎重行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