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国徽以中国红为底色,上面有着金色的象征着国家的国旗象征与天安门,象征着工人的齿轮与象征的农民的谷穗。这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是代表着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的纹章,神圣并不可侵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你知道,国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其实在1949年的6月份,就是中国开国大典的前夕,我国国徽图案的征集工作就已经展开了,当时一直到8月20日,国会的草图前前后后已经有了900多件草图,近112件投稿,其中清华大学营建系提交10个方案,中央美术学院的等人也是不甘于人后,纷纷提交设计稿。

但是国徽这时候并没有赶上与新中国一起诞生,关于国徽的设计工作依旧在进行着。1950年时,国徽审查小组邀请清华大学的营建系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开展设计竞赛。当时清华大学的带队人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美术学院的领导者则是美术家张仃。

林徽因当时正刚刚切除一个肾脏,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当时她的家人都劝说她放弃这个设计任务。但是林徽因坚持带病进行设计国徽的工作,毕竟设计国徽,对她来说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当时的丈夫梁思成见到妻子这样,没说什么,却紧紧的跟着林徽因的脚步没日没夜的铺在设计稿上。

经过几个月的奋斗,清华大学的第一份设计稿出炉。这一份设计稿是以玉璧为底,上面嵌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大字,图案的中间是金星以及齿轮,四周环绕着的是嘉禾,底下收尾的则是红色的绶带,底色则是中国红。整个图案整合起来则是汉镜的模样,是光明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美术学院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他们的国徽设计选用以天安门为主体内容,红色的齿轮与金色的嘉禾环绕在主图周边,齿轮上一颗金色的五角心周边以红绶带环绕,最下面则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

这次的方案两个都没有通过,但是这一次虽是“竞赛”,但是不重“输赢”。所以所有的设计者都没有放弃,1950年的6月11日,当时的国徽组通过了张仃带队的设计思路方案,但是这件事情还没有完,这只是初步的设计思路,于是两支队伍随即再次展开竞争。

1950年的6月17日,林徽因梁思成带队的清华大学提交上新的的设计方案。20日,国徽审查小组再次进行评审。讨论修改后的两个方案各都有各的风格,但是草图都是大同小异。只不过是林徽因组用的是正面的透视图,金红两色填充,但是中央美术学院则是色彩更加多元。

最后,国徽审查小组敲定使用林徽因,梁思成等人的设计方案。1950年的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正式确定下来了,随后的国徽经历过一些细微的修改,比如说谷穗的杂乱修整一下,城墙的歪曲扶正一下,就变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国徽。

准确的来说,我国国徽的设计。并不是一家之言,它是集众人的智慧于一身。才设计出来如今庄严,又颇具有艺术性的国徽。但是之前的几版国徽也都是精美绝伦,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