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14日下午在东京举行投开票。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胜出,当选新任自民党总裁。菅义伟获得89张地方选票和288张议员选票,共377票。另外两名候选人,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岸田文雄和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分别获得89票和68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民党是日本最大的保守政党,它于1955年11月由自由党和民主党两大保守党合并而成。自建党以来,自民党作为日本国会中第一大党,长期处于执政党的地位。由于自民党对日本国家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故该党内的派系问题不得不引起世界各国及日本本国的政治界、经济界和新闻界之关注。

一、党内的派系特色

自民党内由参众两院的国会议员组成若干个派系,其不仅派系众多,且派中有派,各派之间互相渗透。这种典型日本式的派系是由一批追随者和一位领袖人物或在某种情况下是以领袖名义行事的一个小的领导集团所组成的。

长期以来,自民党内一直存在着三、四个较大的派系(每个派系有40至80人左右),另有一些小的派系。每个派系通常都有一个明确公认的派系领袖,他当然也是国会和党内的强有力人物。当他去世或退休后,该派系很可能分裂。这些派系,或者为了自己的固有主张单独行动,或者为了一个短期目标由若干个颇具实力的派系结成集团,或者为了长期利益由一、两个举足轻重的大派系联合一些较小的派系建成派系联盟。

因此,自民党被日本政治界看作“派系联合体”。

自民党内的各派系势力之大小与消长是难以预测的,谁筹集资金和接纳选区势力的能力强,谁的派系势力就大并得以发展,且在实施政策、竞选总裁和组阁时具有很大影响力。而反映派系势力大小的标志,是该派系在日本参众两院所拥有的议员人数,议员人数多者势力大即为大派系,议员人数少者势力小即为小派系。

不过,势力之大小并非绝对的,有时小派系之间结盟,其势力则超过大派系;而大派系由于组成成员貌合神离或内部因意见不一又分派,其势力有时实际上弱于小派系。

二、党内的派系领袖

作为派系领袖的条件是:

(1)具有统领数十名国会议员的能力;

(2)具有供给该议员集团相当数额政治资金的能力;

(3)有丰富的政治家经历;

(4)能对派系成员的麻烦或选举予以援助;

(5)是一定政治理念的提倡者。

从历来的自民党派系领袖来看,其类型不外乎以下两种。

其一为党人派,指依靠组织或参加政党而逐渐掌权者。这种地地道道的政治家出身的派系领袖一般在年纪较轻时已当选为国会议员,并组织或加入自民党,在其当选三、四次即有六年以上议员经历且积累了大量的处理内政外交等政治事务之经验时,自民党的核心层及掌权人物确认其有能力使该党势力进一步强大与发展时,则让其逐渐担任自民党的重要职务,一般都担任过在处理党务方面实权仅次于总裁的干事长一职。

与此同时,为了培养和锻炼其处理各方面事务之能力,还从任命其为某一省、厅的政务次官起,不断让其更换行政部门。而且让其掌管的一般是较重要的省或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相对重要的省。这种类型者在历任过几任大臣职务并逐步具备处理不同部门和不同事务之能力与经验后,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自己的派系。

其二为官僚派,指出身于官僚并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官僚制度的实力人物。这种官僚出身类型的派系领袖首先进政府官厅工作一段时间,在那里取得一定程度的社会威信和行政经验,然后再俟机竞选拥有很大权力的国会议员。

其进入政界一般较早,有些人甚至30多岁就脱离官僚队伍而出马竞选,当上了国会议员并积累了一定的资历之后,就逐渐扩大地盘以至于最终成为某一派系之长。

这种类型者既具有处理行政事务的经验并使自己在各方面卓越的才华和出色的工作效率为社会各界所赏识,又没有政治家出身者那么多清规戒律的束缚,因而较第一种类型者更易得势和更能得到首相一职。

由于官僚派掌握着庞大的官僚机构,故其候选人在选举中往往占有优势。内阁大臣的设置遵循党人派和官僚派各占一定比例进行分配的原则,这个原则在政权交替时也适用。

通常情况下,按长期任职者由官僚派担任和短期任职者由党人派担任这样的模式操作。但因战后日本国会拥有极大的权力,尤其是田中派掌权时致使相当一部分年轻的官僚出任党的领导职务而加入政治家的行列,因此,由第二种类型者的派系领袖出任自民党领导人之现象将逐渐消失,而最终几乎都要由第一种类型者担任派系领袖。不过,现在党人派和官僚派的区分已不明显。

三、派系政治规则

因为自民党内的派系争论程度甚激烈,人们往往误认为各派系政策有所不同。其实,在具有某种共同政治理念的基础上,且任何大的派系中都包括着观点不一的人,有时为了推行某种特殊的政治观点而成立的俱乐部或委员会往往包括各派系的成员。基本上一直对外的自民党内各派系和派系集团是在权力斗争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自民党内的利益协调、人事安排、资金收集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派系为单位的。虽然派系属于党内非正式组织,但实际上都高度组织化了,他们各自的事务所独立进行会计运作,并配有专门的职员。这种组织化是与他们在党内党外具有重要的政治作用与影响相适应的。

日本的政治被讥为“金权政治”,即各议员借金钱力量才能当选,各个派系须从不同的垄断财团或大企业以至地方势力集团那里获得政治资金以确保其选举成功。而连接派系议员的是金钱,加入派系的最大优点是解决了政治资金问题。

在此情况下,有一定政治实力并继承了老政治家地盘的国会议员和有雄心壮志且又能干有为的国会议员,一旦得到某一垄断财团或大企业等相对稳定且又长期的支持而当选时,或由于其能筹集大量的经费吸引着一批自民党国会议员建成以其为领袖的派系时,他们便会为了争夺自民党的要职和活动经费进行着激烈的争斗。

这种争斗,在自民党总裁的选举和日本内阁人员的变更时则变得异常激烈。争斗结果是使日本内阁的大臣和自民党机构的要职大致按各派系的实力来分配。尤其是日本内阁中主管日本对外事务的外务相,主管日本财政、金融、税收的大藏相和主管日本工商企业、振兴国内外贸易、管理外汇汇兑的通商产业相这几个重要省与被称作自民党“党三役”的协助总裁处理党务的干事长、负责拟订党的政策的政调会长和主管党的决策机构的总务会长几乎全出自几个大派系,各届情况基本如此。

从池田内阁起,甚至形成了所谓“三派三役”的惯例。

另外,日本的内阁采取了政党内阁制即由在日本国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内阁,并由该党的党魁任内阁首相。因此,几乎一直在日本国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自民党的总裁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日本内阁总理大臣。

正因如此,各派系对总裁一职之竞争十分激烈。总裁的人选往往是各派系联合后的结果,或选举或协调总之经斗争才能产生。

(保留所有权利,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制度开门”。资料来源: 张经建:日本自民党的派系问题,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