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官话属于北方方言的一种,主要通行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广西这七个地区,总人口约3亿人。为什么西南地区距离北方那么遥远却说着一口北方方言呢?

主要原因就是移民,早在周朝末年,诸侯国秦国灭亡巴蜀,就进入了四川盆地,楚国也已经在湖南湖北统治多年。汉族人从此开始慢慢移居西南地区。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征百越,汉族人迁入广西。后来经过汉朝的大一统,汉人已经广居西南各地。从三国时期开始,中原不断发生战乱,又有天灾,无数老百姓迁居西南。比如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时,汉族迁入四川的线路主要是越过秦岭,移民的主体为中原汉人,说的是北方方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清两朝是汉族大规模移民西南的重要时期,西南官话也是在这段时期内,通过方言间的不断融合而逐步形成的。元末明初,湖广一带是元朝军队与农民起义军厮杀的主战场之一,战乱使得当地人口急剧减少。因此明朝初年,出现了“江西填湖广”和第一次“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向西南地区迁入大量移民。

明代大移民,彻底改变了原来西南地区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结构,发展到明朝末年,汉族已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变成多数民族。其来源主要为江南、湖广、江西等地。

我们从明代西南地区的史书记载可以证明西南官话在当时已经成型。移民早期,因人口来源多样,呈现出村镇杂处,言语各异的局面,不方便互相交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官府提倡学习以北方方言为主的官话,方便大部分人都能听懂。经过互相学习和融合,形成了现在的西南官话,是一种带着南方特色的北方方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经过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尤其是张献忠,使得四川地区人口急剧减少,到清朝顺治、康熙年间时,再次出现“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湖广的移民,占移民总数的一半以上。清代改土归流后,以前由少数民族控制的地区也进入了大量的汉人,逐渐遍布西南各个角落。西南官话也发展成为主要的语言,并且随着移民的扩散,而不断扩张,输送给周边地区,生命力非常顽强。

所以西南地区的人们说着一口北方方言,讲话都大同小异。如果你说的也是西南官话,给我点个赞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