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

一名14岁男生

被母亲当众扇耳光后

趁人不注意从教学楼跳楼自杀

该男生就读于武汉市江夏区一中

初中部九年级

当天下午

因在教室与另两名同学玩扑克牌

班主任请三名学生家长到校配合管教

随后

该男生在五楼走廊被母亲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4分钟的完整视频中

男孩挨了两个耳光后

被母亲掐住脖子抵在墙上呵斥

期间还有用手推头等动作

男孩均未作出反抗

随后

母亲在劝阻下停手

转身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的3分钟

男孩沉默地站在原地

期间不时看向走廊尽头与护栏外

经过思想斗争后

他转身爬上栏杆跳下

当晚9时

该男生因伤势严重被宣告不治

目前,当地教育、司法等部门

已介入处置善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热议:

孩子的尊严也很重要

父母不易

教育孩子一定要讲究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习成绩不好被老师当众羞辱

上课不认真听讲被老师体罚

作业不好好写被家暴

对网游过于痴迷被收走手机等

都可能是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青春期

孩子无论身体还是性格

都处于快速的生长变化之中

容易产生敏感、叛逆、冲动、自卑等情绪

如果他的社会支持系统非常欠缺

遇到挫折和困难时

很容易导致危机事件的发生

因此

父母一定要用正确、适宜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同时

给孩子最大的心理支持

让孩子即使身处困境和低谷

也能免于崩溃

相信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那么,如何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叶玲,分享了针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经验。

1

青春期孩子是矛盾的统一体

青春期,特指青少年身体、心理发育加速发展的一段时期:女孩的青春期一般开始于10 .5岁,12岁时达到最高峰;男孩的青春期一般开始于13岁,16岁时达到高峰。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受身心两方面快速变化的影响,在性格上往往会表现出某些既矛盾又统一的特征。

这个时期的孩子对身体发育既感到羞涩,同时又有好奇、大胆的特征。叶玲认为,对青春期孩子的性教育应该采取直接跟他们讲道理的方式,跟孩子说清楚。“生理知识我们应该懂,但是没有必要随时挂在嘴上。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理应是文明的,我们应该管理好自己动物性的情绪和需求。”叶玲说。

叶玲表示,青春期的孩子还时常处于无人理解的闭锁状态,同时他们又有渴望被理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许多都有与家长沟通不畅的问题,一方面对于家长的靠近表现出拒绝,甚至是敌对的状态,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沟通、交流,渴望被理解,所以他们特别喜欢跟同学甚至网友聊天。

青春期的孩子还存在进取心强和自制力弱的矛盾。叶玲说,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理性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尚处于较弱的状态。因为他们的情绪控制与激素分泌是有关系的,孩子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激素,所以,会出现失控的状态是可以也应该被理解的。作为家长,应该学会理解他们,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督促。

在拥有宽广的信息视野的同时,青春期孩子的鉴别力与判断力又相对不足。叶玲认为,现在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是网络的“原住民”,拥有许多获取信息的渠道。然而,信息、知识、能力、智慧不是一回事。无论是孩子自主从网上获取的信息、言论,还是成年人之间有意无意的议论,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对信息的鉴别和判断。叶玲建议,家长应该给孩子“打预防针”,告诉他们描述与事实真相之间的关系。成年人之间的谈话被孩子听到之后,同样也要给孩子讲清楚事情的原委,以防止孩子片面地提取信息。

另外,青春期的孩子有对独立的渴求以及对情感、物质等的依赖。这个时期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尤为微妙,他们一方面希望父母不要“管”自己,给自己一个独立的生活和心理空间,另一方面又希望生活上处处得到照顾,情感上处处得到呵护。叶玲建议,家长们要教会孩子将心比心,既要跟他们讲道理,又要让他们感受到爱和安全感。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么爱你,你是不是也应该以某种方式回报他们的爱呢?”

2

有效对话,教育要触及灵魂

针对青春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叶玲给家长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家是一个特定的场域,相较于讲道理,更应该讲感情。比如,孩子做错了一件小事,但考虑到孩子最近在其他方面有些不顺利、情绪不佳,那么,家长就可以包容、迁就孩子一下,等他恢复到一个相对好的状态,再跟他讲道理。放下家长的架子,忘掉自己的社会身份及处世惯性,才能和孩子实现有效的对话。

其次,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勤于沟通、善于共情、积极反思。家长是成年人,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孩子知道应该如何去做,因为从理论上来讲,家长才是那个什么都应该明白的人,“但是实际上,我们自己也在成长。所谓‘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这是古人对自己的反思。家长自己也会犯错,为什么不能多体谅体谅孩子呢?”叶玲说。

第三,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发生意义的教育是触及灵魂的教育。教育并不只是通过言语发生,家长说得再多,如果没有触及孩子的心灵,那么,不仅没有用,还可能适得其反。家长应该把说话的权利和机会多给孩子一点,当和孩子沟通不畅时,也要学会按下暂停键,运用亲密接触的非语言力量,让孩子体会到温暖和爱。在准备和孩子谈话前,家长最好能提前备课:谈什么、在哪里谈、哪些人参与……最好话题集中,避免东拉西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叶玲提醒家长,孩子不喜欢的不是谈话,而是那些没有营养的谈话。

第四,青春期正是孩子三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应强调正面引导教育。家长要有意识地、适当地向孩子传输“正能量”,让孩子活成“朝阳”,既有自身的温暖,又能去温暖他人。

3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性别差异

除了是“矛盾的统一体”,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还有另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他们会展现出对性别差异的超常关注。相关研究显示,孩子表现出来的对性别的关注,通常在五到八年级时达到最高。而青春期也是人的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家庭氛围的影响,父母对子女性别能力的定位、预期,都会影响孩子对自身的评价和预期。

社会认知对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存在一定的区别,女性的表达功能更强,男性的工具功能更强。叶玲认为,家长根据性别对孩子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别对待是可以的,也是有必要的。但是,这种区别对待应该适度,否则会使孩子形成固化的、刻板的性别角色认知,从而限制了自身发展的可能性。父母应引导孩子对生理性别及性别的社会角色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

叶玲认为,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正确的三观应该是每个人的人生底色。所谓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三观正,人才会追求真善美,确立有价值的人生目标,形成有底蕴的人格。然而,两性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别,这就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引导。

传统观念中,女性是依附者的角色,而现代社会,女性从男性的附庸解放出来,成为了独立的性别角色,但仍然有一些家长认为,只要女孩长得好、嫁得好,就是女孩的“好命”。叶玲认为,女孩要成长为一位独立的女性,就要拥有稳定的学业、高雅的趣味,还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美,首位是健康。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对女性,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女性提升自信有明显的帮助。有规律的、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女孩形成强健的体魄,增强身体对外界的感知力,并获得诸如果断性之类的气质,而这是有利于提升女性的自信和自尊的。除此之外,家长也要教导女孩审美的多元化。“美有不同的样子,只要健康、自然、大方、得体,就是美丽的。而仅仅是达到这一层面,就需要长期地去修炼良好的习惯。“美丽的容颜光鲜一时却难以持久,而风神之美、人格之美才能放射出真正的永恒的光辉。”叶玲说。

而对于男孩,叶玲认为,家长要重点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培养现代社会的君子。青春期的男孩对性尤为好奇,而这个时期正是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性的最佳时期。“家庭氛围很重要,尤其是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会对男孩对自身的预期产生很大的影响。”良好的氛围、适时的引导,能够涵养孩子自爱、爱人的能力,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将来成长为一个为家庭负责任的男人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传统观念中的男性角色是强势的,同时,也要求他们压抑自己柔弱的一面,这也是对男性自身的压迫。父母应引导男孩正确看待“男儿有泪不轻弹”等观念,教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情绪。出现了问题,一方面要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但也要学会沟通,乐于并善于沟通,这样才能真正妥当地解决问题。

家长感言

有段话曾刷爆朋友圈,大致是这样的:“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有的花开在春天,也有的花开在别的季节。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时,你别急,也许你家的花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你家的花还没开,也不要急,没准你的花是腊梅,到冬天才会开;如果你的花到冬天还没开,你也不要生气,没准你家的花就是一棵铁树,铁树不开花,开花必惊艳四方,炫丽无比。”

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家长和孩子默默地耕耘与付出,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驿站,我们都应该在,等到她们有了足够的视野、足够强大的力量,我们再转身默默地祝福和想念。

青春期的孩子,是一个矛盾的个体。他们渴望了解关于身体的知识,但又羞涩面对自己身体的变化;他们如饥似渴地通过各种手段摄取信息,但是书籍、电视、尤其是网络上得到的信息鱼龙混杂,而孩子们缺乏鉴别和判断能力,更容易误入歧途。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加强孩子的性别教育,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自身的变化,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应青春期孩子的问题,不逃避、不误导。

与孩子一起成长已经成为当今家长的一大课题。在很多方面,比如,你的青春期与孩子的青春期、你的人生哲学与孩子的三观养成、你和孩子对于网络的认知等等,似乎关联诸多,却又各自不同。家长不断更新自我认知,不断学习和跟上孩子成长的节奏,及时与孩子讨论沟通,正向影响,形成良性互动,很重要。

愿逝者安息

悲剧不再发生

编辑 |熙妹校对 |木尧审核|关关

来源 |中国教育报、江夏区教育局、封面新闻、教育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