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原本仅以地域或师承门户划分的相声界被贴上了“主流”和“非主流”的标签,两个所谓流派在舆论的漩涡中成了水火不容的对立面。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体制内”和“体制外”。这样的划分还多少有些道理,不过体制内并非是一无是处的代名词,体制外也不是值得骄傲的资本。

最近这些年,从各大文工团、各省市曲艺团退休的老先生有很多对相声仍怀有眷恋和不舍,不少转战民间相声团体,在小剧场的舞台上继续演出。对演员本人而言,无疑是艺术生命的一种延续;对于观众来说,同样是一大幸事。作为全国第一大民间相声团体的德云社因此成了很多老先生退休“补差”的最佳选择。然而,想在这里发挥余热也不是件容易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德云社初创阶段,曾有四位老先生被郭德纲奉为“德云四老”。包括:邢文昭、张文顺、李文山以及王文林。除张文顺外,其他三位老先生都曾是体制内的专业相声演员。李文山当年就职于北京宣武说唱团,王文林曾加入过北京青年曲艺队,邢文昭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与马季、李文华共同就职于北京工人艺术团。

三位体制内的老先生在退休后相继加入德云社。但当时的德云社还未大红大紫,仍和其他相声团体一样举步维艰地经营着。直到2005年郭德纲一夜爆红,德云社随之日渐起色。俗话说:“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好景不长,仅仅过去三年时间,王文林就因薪资待遇问题宣告退出。老先生想晚年多置点杵的愿望最终没能在共同创业的德云社实现。

除了这老四位,天津捧哏名家谢天顺当年也长期在此“补差”。谢先生曾在天津市曲艺团工作,自从上世纪八十年末与马志明裂穴后,一直没有固定搭档。先后给刘俊杰、刘晰宇、赵伟洲、常宝丰等人捧哏。论捧哏水平,谢天顺毫无争议能归到“大量活”的范畴,只是搭档不固定,没能在马谢档结束后迎来艺术上的下一座高峰。退休后的谢天顺,受郭德纲盛情邀约来到德云社长期驻演。都说“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但师爷辈的谢天顺在让观众领略其保托范准的捧哏技艺时,还让大家记住了郭德纲口中“婊子辈老先生”的头衔。 砸挂砸到这份上,恐怕是谢先生和以往诸位搭档合作时见所未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新“德云四老”的集体谢幕,郭德纲也亟需更多老先生坐镇压场。从中国铁路文工团退休后的杨进明,去年宣布加盟德云社。虽说论年纪他比郭德纲足足年长22岁,但要按入门先后算他还得管班主叫一声师哥。郭德纲2003年拜师,而杨进明则是在2007年跳门拜在已故相声名家侯耀文门下。其实,能在退休后加入师哥的班社确实是双赢的结果。

加盟之初,杨进明并没分到与之水平相当的逗哏搭档。除了和高峰、栾云平合作过一次由他创作的《罗圈帐》(《谁欠谁》)还算是棋逢对手,其他演出搭档就着实让人难以捉摸。去年6月份德云社接连四天的小剧场演出中,给杨进明安排了四位不同搭档,分别是杨鹤灵、张鹤雯、赵云侠和刘鹤龙。搭档不停地换,就得要求捧哏演员迎合不同搭档的表演风格,说白了量活的路数必须区别对待。说了大半辈子相声,年过花甲还只能在小园子里给学徒量活。换了是谁,心里都不免会有落差。

体制内演员退休后继续留在相声舞台,无论加盟德云社还是其他相声团体都是好事。退休“补差”不过是句笑谈,作为迟暮之年的老演员,最在意的不是靠劳务费来体现艺术价值,他们更想得到观众的欢迎和同行们应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