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是否常常觉得老是忘东忘西?也常常听到家里老人抱怨自己的记忆力差,常忘记事情,随着年龄增长开始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人们口中的“老年痴呆症”,还是只是因为老化记忆力变差?

判断是正常老化,还是失智?

老化:可能突然忘记某事,但事后会想起来。

失智:对于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完全忘记。

专家表示失智症是一种疾病,不是正常的老化现象。很多人常说老了容易痴呆、同样问题重复问很多遍、走路不稳、重复得无法解释的跌倒现象,以为人老了都是这样,就很容易忽略了很有可能是失智症的表现。

三大失智原因介入可延缓

在失智症的分类上,可分为:一、神经退化性(包括阿尔兹海默病、额颞叶失智症、路易体失智症等),二、血管性(多与中风相关) ,三、续发性(因为其他原因造成失智症状,包括酒精成瘾、维他命B12或叶酸缺乏、头部创伤、梅毒、甲状腺功能低下、硬脑膜下出血、脑部肿瘤等)。

所有失智症中,以阿尔兹海默病最为常见,占60%以上,其次是与脑中风相关的血管性失智症,约占一成,只有少于5%失智症为可逆性。

因此,如果能尽早找出可逆性的失智原因,或早期筛检出高失智风险者,立即给予治疗或介入,可能改善或延缓失智症状的发生。

4 大高危人群:家族史、高龄、女性、慢性病

专家提醒,导致失智症的危险因子,除了家族病史之外,高龄、女性、和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头部外伤、唐氏症),也是失智症发生率较高的危险人群。

失智症的原因相当复杂多元,以最常见的阿尔兹海默病为例,可发现患者大脑中有类淀粉蛋白的异常沉积影响了脑部功能,以及脑部萎缩(特别是负责记忆功能的海马体);

另外,少部分的失智症可能与脑部肿瘤、常压性水脑、脑创伤、颅内出血等相关;以上状况大都可由脑部影像显示,因此影像检查在失智症的诊断,也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败失智症:早发现早治疗

目前还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愈失智症,但可帮助延缓退化的状况,因此如何降低失智症风险成为很重要的话题。面对失智症,与许多疾病相同“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病情的掌控效果就会越好。

在我国,目前约有1000万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居世界之首,预计到2050年,将突破4000万。阿尔兹海默病是继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全球失智人口增加,依据国际失智症协会(ADI)2019年全球失智症报告,估计全球有超过5千万名失智者,到2050年预计将成长至1亿5千2百万人,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

国外失智症研究已实证,日常生活控制三高、戒烟、避免心血管疾病可降低失智症风险。每年9月是国际失智症月,提醒群众除了避免心血管疾病,也要评估自身与家人的风险因子,并定期安排健康检查,及时掌握身体状况、才能做最精准的预防介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