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即《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通称《三国轴心协定》,也是人们熟知的“轴心国”集团。这是以德国为首的,为进一步在欧、亚扩大侵略战争,特别是为入侵苏联进行的战略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落后的军事思想,德国人很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计划显然违背了装甲部队的使用原则,自然也遭到观战的德军将领的反对,但一意孤行、死不虚心的关东军将领们不听劝。结果,仅进攻2小时,就被苏军反包围,伤亡惨重,一场好戏演砸了。德国人不仅报以嘲笑的眼光,更多的是失望。

日本落后的工业基础,不可能在远东牵制苏军。

而日军坦克,受国力、资源和生产能力的影响,不但性能差,而且数量少。按照当时坦克的分类,10吨以下为轻型,10吨至20吨为中型,20吨以上为重型,日军参战的89式中型坦克为13吨,而苏军T-28达31吨,差别之大,可想而知。

作为从正面进攻苏军的主力,日军第1战车团气势汹汹地杀向连接东岸苏军唯一的浮桥。站在高地上拿着望远镜观察的朱可夫十分惊讶,日军的坦克明显比苏军坦克小了一圈,这分明是“自寻短路”,他随即命令2个坦克旅迅速出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方300多辆坦克在诺门罕的平原上展开厮杀。苏军高大威猛的坦克群,闯进玩具般的日军战车群里,如入无人之境。只有20毫米装甲的日军89式坦克,抵挡不住苏军76毫米坦克炮的轰击,一辆接着一辆被打成了废铁,毫无还手之力。

而仅有10毫米的日军94式坦克,更是被苏军T-28坦克直接掀翻在地,冲上去轧成扁扁的铁皮,战场上毫无悬念地呈现出“一边倒”的景象。眼看全军覆没,首次参战的第1战车团残部,一口气撤了100公里,再也没有踏入诺门罕战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