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张昕&风眠

图|《朗读者》

我们常说,人性的本质是趋利避害。

但回到生活中,你可能会发现这条常识特别反常:

明知是错的人错的沟通方式,还是忍不住陷入纠葛; 每次全力准备,到关键时刻却会不自觉地拖延搞砸事情; 明明知道坏脾气对孩子的成长无益,可还是忍不住发火; 知道熬夜对健康不好,可还是忍不住晚睡……

仿佛当我们想要朝着某个方向前进时,总有无数种障碍阻止我实现目的。

是什么困住了我们?是信息吗?是智力吗?还是勤奋?

我发现,都不是。

关键是缺少一个心理学思维

如果说有别的,只能说是药引子,可以治标,却难以治本。

就好比中国有八大菜系,每种菜系至少都涉及了炒、爆、熘、炸、烹、煮、炖等工艺制作,这就好比一个个知识点。

如果你知道火候、油温这两点是这些工艺形成的变量,也就是相关性;知道操作顺序的编排——加热、冷却、旺火、慢火是这些工艺形成的根源,也就是逻辑性。

如果你理清了相关性和逻辑性,你不需要学习所有菜系,也能做到心里有谱,下次让你做一道外帮菜,你也知道从哪里入手,在短时间内把菜做好。

今天的文章,来自于张昕老师。

他是北大副教授,

心理学博士,

学习和研究心理学近20年,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前百度副总裁、著名营销专家李叫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毛利华纷纷推荐他的课程。

在他的眼里,值得学的心理学是分段位的,他们分别是:「人人都知道的心理学」、「高段位心理学」和「心理学思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好,我是张昕。

如果我问你,你懂心理学吗?你可能会觉得,心理学这个学科挺深奥,虽然看过一点科普,但还是小白吧。

但在我看来,其实人人都是懂心理学的,都是朴素的心理学家。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很重要,这个在心理学上叫做「首因效应」

再比如说,现在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心理学中有个词专门用来解释这个现象,叫做「马太效应」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知识,其实都是心理学。我把这种心理学,称为「人人都知道的心理学」。

这些心理学,不需要专门通过看书或者上课去学习,我们也能知道,它是依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而得来的。

然而仅仅是这些我们都知道的的心理学,都能生活带来巨大的收益。

「见招拆招的心理学」

当然,心理学不仅仅只有这些,除了「人人都知道的心理学」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心理学,叫做「见招拆招的心理学」,

这一层境界,段位要比上面那一层高很多,是很多经过一些心理学学习的人可以达到的。

这时候他对心理学现象已经不仅仅是观察,而是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招数」来解决问题。

比如一个妈妈,通过学习发展心理学,知道孩子遇到问题大哭大闹的时候,不去指责、打骂或贴标签,而是学会觉察、共情和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这些技巧听起来很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学会,但是在亲密关系中往往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不过,在这个层面的时候,有些人有时候也会翻车。

比如夫妻之间相处出现矛盾,丈夫说:「你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回避型依恋风格’,我现在要学会『接纳』你,和你好好『共情』,你看我现在『共』得怎么样?」

作为妻子,大约会忍不住翻白眼:「你可闭嘴吧。」

比如孩子要考试了,妈妈在耳边说:「我特别了解你现在的压力,我要是你我也很紧张,我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和你携手共度难关,blablabl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局外人,咱看得清楚明白,孩子恐怕离崩溃不远了。

「见招拆招的心理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会非常广泛,它能帮助你在很多场合更加自如,不过不通过学习理论,这些知识很难靠自己生活经验去进行总结。

但有些遗憾的是,我必须要告诉你,学了心理学知识,还是免不了会翻车。

是因为,一来每个人遇到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很难用一个套路去放诸四海皆准;

二来很多人其实还做不到真正的共情和接纳,所以反而容易流于表面、落于刻意,刻意去「共情」,刻意去「沟通」,结果往往是学了很多技巧,尽了很大努力,效果却一般。

心理学思维

如果把「人人都知道的心理学」当作第一层;

「高段位的心理学」当作第二层;

那么心理学的第三层便是「心理学思维」

它已经不仅仅是心理学知识本身了,而是一种思考方式。掌握这层心理学,我们便可以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

简单地说,就是当你已经把很多心理学的原理和逻辑内化成你的内部思维方式时,很多问题往往会在你「看似什么都没做」的情况下就自然化解了。

比如我的一位读者。

她说:「我婆婆非常玻璃心,总因为一些小事就觉得她被我鄙视了。

比如雾霾天我提醒她记得开净化器,她就生气了,说:『我难道是傻子吗?用你提醒我?』

她其实人不坏,对别人也不这样,就跟我这样。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和她相处了。」

经过了解,我提醒她:「对别人不这样,只跟你玻璃心,看起来她在你面前自尊很敏感。我推测,在她心里其实是觉得你非常优秀,让她有了危机感,从而产生『防御性攻击』的心理。她怕你瞧不起她,所以先发制人。」

读者恍然大悟说:「可能还真是,我收入比我老公高很多,这可能是她不安全感的来源。」

后来,她告诉我:「自从我想到婆婆是因为我优秀而产生了不安全感,我就不生气了。我去学习了很多和情绪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这可以帮助我跳脱出自己的情绪,理性而温和地面对她的情绪,不再和她针锋相对。

我好像也没刻意做什么,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之间的关系不再剑拔弩张了,有时还能一起有说有笑的。」

是的,她没有去学什么婆媳沟通技巧,也没有捏肩捶腿地讨好婆婆,更没有掌握什么「东风压倒西风」的招数和婆婆一决高下。

但是她看见了婆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并且真正从内心接纳了这种情绪需求。她的接纳婆婆能够感受到,也就因此卸下了心防。

诸如此类的「心理学思维」的境界,是需要建立在深入、系统和大量的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并加以长期的思考和某一刻的顿悟才能够达到的,但是一旦形成这种思维,你会受用无穷。

学习心理学,

帮你掌握一把「万能钥匙」,解锁世界

过去8年,在传播心理学的路上,我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遗憾」。

遗憾自己认识心理学太晚,学习心理学太晚,懂得心理学太晚。

这样的遗憾,都来自于一个最大的误会:心理学是一门专业课,是为了帮助那些心理有问题的人,普通人学了也用不上。

但实际上,心理学是为所有关注自己身心发展,想更卓越优秀的人所准备的,它能帮你掌握一把「钥匙」,解锁生活中的问题。

负面情绪:很容易焦虑,压力很大,该如何是好? 性格塑造:性格太内向,我的优势在哪里? 职场关系:如何和领导、同事沟通,更容易让对方认同自己? 亲密关系:遇到喜欢的人,如何才能够让对方也喜欢我? 生活难题:总是拖延,觉得生活很没意思怎么办? ……

上述这些常常困扰我们的问题,都可以从心理学中找到答案。

同样的问题,当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思考时,会有完全不同的解法。

这门《懂点心理学,活得更通透:北大名师心理学80讲》,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推翻重来了5次,浓缩了我在顶尖高校学习以及实践近20年的精华,打磨出这80堂实用心理学课。

课的品质我很有信心。相信也是2020下半年你非常值得学习的科学行动指南。

扫码开启学习之旅

让心理学为你所用

之前有一位买了课的读者反馈说:

我认真地听下来,感觉老师的课需要去理解整体的逻辑,听完之后觉得心理学不是有些大忽悠吹的那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一个很科学化的理论系统。我现在的收获很大,每当我陷入某种情绪无法自拔的时候,都可以很有逻辑地帮助自己跳脱出来,不会掉入无意义的情绪陷阱,二会把精力放在更有效、更有意义的地方。

过了一段时间再回头思考,我真的体会到了恍然大悟的那种感觉,看很多事情都有一个更清晰、更明朗、更透彻的视野了。

我一直说,其实世界上大部分的烦恼、困扰和焦虑,都是因为不了解世界运行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了解了,有办法了,自然就不焦虑了。

课程将如何帮助我改变?

  • 第1板块中,你会重新认识他人的想法和行为,解读到更多可能;

  • 第2板块中,你会打开思路,突破因果论的局限,从另一个角度洞察世界;

  • 第3板块中,你将跳出自我,活出自己,感受到普通与卓越的差异;

  • 第4板块中,你将对人生意义有更好的、颠覆性的理解;

在我们后台,很多同学提问,都得到了闫博士的回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专业理论我能否听得懂?

主笔团&产品经理体验感受汇总:

这门课的内容选取得精深而简练,不需要你有心理学或或哲学的基础,张昕老师会用通俗的,容易被理解的方式来讲解;

听的过程中,不会听到太多的学术名词,老师会直接围绕生活现象,和现实咨询的案例展开讨论。

用一句诗可以很好地概括:「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学完课程能收获什么?


1.活得更通透

遇到同样的问题,变成那个一眼看透事情本质、更有办法的人

2.更有影响力

在人际关系里更游刃有余

3.生活有动力

确立你的目标,找到向内生长的力量

15+心理学入门书籍精选

10+心理学分支核心知识点

50+心理学前沿期刊论文参考

100+实用场景与经典实验案例


80节
超实用心理课程

Momself首发特惠,仅需9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