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在影视作品中出镜率最高的鸟类,绝非家鸽(也就是我们最常说的“鸽子”)莫属。比如中国古装戏中经常出现的信鸽,戏中人物动不动就飞鸽传书;在现代戏里,鸽子经常出现在城市场景中,在广场上自在觅食,等着朝伟来;温顺可爱的家鸽还被吴宇森用在了暴力电影中,每逢枪战之前必有惊飞的鸽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张局势一触即发。图片:Shadow Ayush / wikimedia

家鸽的出镜率如此之高,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方面,它们遍布世界各地,几乎所有人都认识它们;另一方面,它们外表温顺可爱,人畜无害

广场上的鸽子。图片:pixabay

从野鸽子到杀马特

家鸽(Columba livia domestica)从原鸽(Columba livia)驯化而来,而且可能是最早被驯化的鸟类,比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还要早。最新的研究表明,原鸽最早可能在一万年前就被驯化成了家鸽,而家鸡大约是在八千年前被驯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鸽。因为驯养过程的简单,所以常规款的家鸽至今都与原鸽长得很像。图片:Muhammad Mahdi Karim / wikimedia

家鸽早期被驯化的目的主要是肉用,而不像今天主要作为观赏用。但自从家鸡被驯化后,家鸽的肉用目的便被大大削弱了。一方面,相比家鸡,家鸽的繁育力相对较弱,一窝才产两枚蛋;另一方面,家鸽保留了优良的飞行能力,没法像家鸡那样轻松圈养;更重要的一点是,和家鸡相比,家鸽身上的肉实在有点少。不过呢,如今还是有专门作为肉用的家鸽品种,毕竟烤乳鸽也是很香的嘛。

突然被烤。图片:深蓝小米粥 / 豆果美食

除了肉用和观赏用,鸽子也是一类重要的实验动物,比如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中,鸽子就有重要的分量。

达尔文是个喜欢养鸽子的人,在《物种起源》第一章“家养状态下的变异”中,他通过对许多家鸽品种的分析以及杂交实验,结合别人的研究成果,指出所有不同类型的家鸽品种都源自野生的原鸽,人工选育可以让源自同一性状祖先的家鸽演变成各种外形奇特的品种。

我们平时在影视作品或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家鸽往往都中规中矩,除了羽毛颜色有比较大的差异外,造型上很少有太大区别。不过,那些专门用来观赏的家鸽品种,可谓形态各异。这些“杀马特”都源自同一个祖先——原鸽,这跟形形色色的狗都源自狼一样,外表看似完全不同的品种其实都属于同一个物种。

一些不同类型的家鸽品种。左上角那只是原鸽。图片:Karl Wagner

机智的和平象征

除了出现在《物种起源》,家鸽还是很多动物行为学实验的主角,尤其是一些动物认知行为实验

20世纪40年代开始,一些动物行为学家便开始用家鸽做一些认知行为实验。著名“虐鸽狂魔”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用他自己设计的“斯金纳箱”拿鸽子做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发现,鸽子也会有类似于迷信的行为,将不相关的事情视为因果联系

在这一系列实验中,斯金纳先让鸽子学会啄击箱子上的一个按钮,每次啄击都有食物奖励,鸽子很快能将两者关联起来。但当食物的提供方式变成随机模式后,啄击变得无效,鸽子变得手足无措,各自演变出一些独特的“舞蹈”,并将自己的“舞蹈”和食物关联起来。鸽子的表现是典型的事后归因谬误,我们人类也常常犯此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金纳和鸽子。图片:pigeonsuperstition.org

除了这一实验,行为学家还让鸽子去学着区分不同的画作,比如区分毕加索和莫奈的作品——有意思的是,“和平鸽”最早的形象就是毕加索创作的。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在之前没有见过作品的情况下,鸽子也能区分两位风格不同的画家的作品。后续研究表明,鸽子还能区分不同风格的照片,比如人物照和风景照。

毕加索创作的“和平鸽”。图片:Pablo Picasso

类似的实验表明,家鸽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形成“概念”或者“分类”的知识,但这目前还有待商榷。鉴于鸽子的脑容量相对身体大小的比例并不太大,在鸟类界并不属于智商超群的一类,在一些复杂的认知行为学实验中表现得并不是很好,所以后来逐渐失去鸟类认知实验研究中的主角地位,被更聪明的鸦科鸟类和鹦鹉等替代。

不过,家鸽强大的记忆力和区分能力还是应该予以肯定的,而这两个能力对它们顺利归巢有着极大的帮助。

歇歇脚咕。图片:Simranjeet Sidhu / wikimedia

靠什么记住回家的路

看古装戏时,我们偶尔会听到戏里人物说:“取鸽子来,我要给XXX飞鸽传书。”飞鸽传书一方面是利用了鸽子的归巢习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鸽子有着良好的导航能力。

在古代和近代战争中,鸽子就在没有现代通信条件的情况下帮助人们传递消息。考古记录表明,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人们便用信鸽传递消息。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信鸽可能便已被用来传递信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信鸽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国军队甚至都有专门的机构来训练信鸽;英国在二战期间为动物专门设立了迪肯勋章(Dickin Medal),其中绝大多数获奖者就是为传递战场情报做出重大贡献的信鸽。

由于在市场花园行动(Operation Market Garden)中表现出色,这只名叫 William of Orange 的鸽子被授予迪肯勋章——尽管盟军发起的这次行动以失败告终。图片:wikimedia

如今,信鸽虽然已不在战场上担任信使的角色,但它却发展成一种颇为流行的竞赛运动。世界各地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不同距离的信鸽比赛

许多人可能对信鸽传信有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问过我,是不是可以随便让鸽子飞到某个地方去,传完信息后再飞回来。实际上这种想法不太对。

信鸽需要大量练习,需要一点点地从短距离到长距离放飞,让它们逐渐熟悉家周围不同距离内的环境,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建立起归巢所需的“线索地图”。用来作为信鸽的鸽子通常是由人把鸽子从家带到某处,只能在家和某处之间传递信息;当所带的鸽子全都放飞后,还需要从家中再带一批回来。信鸽的归巢能力偶尔也会带来一些有意思的故事,比如被主人交易出去的信鸽,有时候还会再飞回来,主人不得不再把它送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飞赛鸽。图片:Jaqian / wikimedia

所以,信鸽到底是怎么导航的呢?这个问题目前似乎没有标准答案。绝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认为,鸽子大脑中有一个类似“地图和罗盘”的机制,但对于机制背后的导航线索却有着各种争议。

有人认为家鸽基于地球磁场导航,家鸽的上喙处确实有一个部位富含铁,但2012年的一项研究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还需要找到感应机制。2015年,北京大学谢灿教授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磁受体蛋白MagR,这项工作为“信鸽如何感应到磁场”提供了思路,不过仍有待在信鸽身上证实。

还有的研究发现,信鸽会利用空气中气味的空间分布来导航;也有学者发现信鸽利用低频的超声波来导航;一些GPS追踪实验则发现信鸽是利用河流、道路等地标进行导航。

总之不大会犯路痴就是了。图片:libreshot.com

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不同地区的信鸽似乎采用了不同的导航机制。但无论基于何种导航线索,其背后的生理机制亟待破解,或许我们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