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植物的荫芽、生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便成了季节的标志,于是人们把大自然的这些节律现象叫做物候。中国古代先民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制定出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规定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这样一年就分为了四个季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人们又根据某个节气时开的花,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花为代表,作为这一节气中的花信风。花信风,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是中国节气用语。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花信风是与七十二候对应的,但又不是完全对应。古人认为,到了夏季,花事已过,所以此时也就没了花信风。

所以,根据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说》记载: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即指∶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八个气节),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通俗的说,二十四番花信风,就是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每一个节气,有三候,每候五天,对应一个花信。也就是每五天有一种代表这个节气的花绽蕾开放,即一月二气六候花信风。每一候花信风便是候花开放时期,到了谷雨前后,就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四处飘香,春满大地。楝花排在最后,表明楝花开罢,花事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十四番花信风分别为: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8个节气里共有24候,每候对应一种花卉绽蕾开放,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从这一记载来看,一年花信风梅花最先,楝花最后。经过24番花信风之后,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来临了。

然而,也有与之不同的观点,比如梁元帝《纂要》记载:一月二番花信风,阴阳寒暖,冬随其时,但先期一日,有风雨微寒者即是。其花则:鹅儿、木兰、李花、杨花、桤花、桐花、金樱、鹅黄、楝花、荷花、槟榔、蔓罗、菱花、木槿、桂花、芦花、兰花、蓼花、桃花、枇杷、梅花、水仙、山茶、瑞香,其名俱存。这种观点也是“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但是,将之分布到了十二个月中,不再是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二十四番花信风,在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具体体现,比如:

春日绝句

宋陆游

二十四番花有信,一百七日食犹寒。

眼中不是无春色,叹息衰翁自鲜欢。

春晚行乐

宋白玉蟾

晓雨初收翠霭浓,此番二十四番风。

忽惊春暮翻为雪,乃是杨花飞满空。

好事近二十四番风

宋洪咨夔

二十四番风,才见一番花鸟。已是有人春瘦,正远山横峭。

踏青底用十分晴,半阴晴方好。深院日长睡起,又海棠开了。

减字木兰花春容秀润

宋贺铸

春容秀润。二十四番花有信。鸾镜佳人。得得浓妆样样新。

情无远近。水阔山长分不尽。一断音尘。泪眼花前只见春。

如果说这些诗词还不深为人熟知的话,那么,有一首诗,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那就是志南和尚的《绝句》: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首诗中写到的“杨柳风”,就是清明时节吹的风,也就是清明三候中第三候对应的花信风。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