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本文与迷信无关,也不提倡铺张浪费,只是从民俗的角度对扎纸进行表述。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2019年6月,法国人用中国纸扎在欧洲最大的以非西方艺术为展陈主题的凯布朗利博物馆(Musée du Quai Branly)举办了一场名为“极乐天堂”(Palace Paradis)的艺术展,主角就是用作祭祀的传统“纸扎”,展览被巴黎最高点阅率的艺文指南“Sortir à Paris”评为今夏巴黎十大必看展览之一。

这条曾经被热议的新闻,其实到今天还是没有得到太大的追捧,原因很简单,纸扎是中国传统丧葬祭祀用品,在我们的文化价值观里,是阴森晦气的东西。即便它再多技艺和民俗传统的内涵在里面,也少有人会研究提及。而且虽然古人对身后事有圣人教导“慎重追远”,然后到今天这个行业依然处于不得不相遇,又不必去过去注解的行业。

我们抱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一些东西的时候,可能结果会不一样。作为民俗文化里很重的一部分,国人对三件事情是非常重视的,一件是出生,一件是结婚,最后就死亡。人生是不是这三件事情最重要,今天江阳沽酒客不去下结论,但是所有人起码都会经历其中两件,生与死这是自然规律,不管你是皇帝还是平民,不出生永远无法跟这个世界产生一系列的联系和关系,而死亡,虽然谈起来并不美好,但是这是没有一个人能躲过去的。

神话人物可以,道家和古代很多皇帝都在追寻长生不老,但是至今没有一个成功者。然而故去不代表结束,不管你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你身后或多或少会留下一些东西,或被大众传承或者只是被你的后人记录。

从古到今,中国人虽然避讳谈到它,但是关于它的仪式感却从来没有简单过。长久下来形成了一整套体系,而其中纸扎就是这个体系里重要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纸扎并不仅仅只是给故去的先人办理后事才会用的,很多民间节日,它们依然会派上用场,比如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寒衣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流行于北方,不少中国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街上又会看到人们烧纸衣的身影,思念在火光中,传到了彼岸。

有人曾经这样感慨到:思念,总伴随着三分歉疚。放不下的感情,来不及开口的话、未抵达的礼物,未了的心愿。纸扎,让我们有机会去弥补。

当然今天的社会,这样的情形其实已经大面积的缩水了。移风易俗的时代,规矩还是有被改变的可能,虽然全国各地都曾经有,现在也没有消失,但是都市化的时代,它们的使用面积越来越小。且不说,新事新办,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太有信仰和仪式感,社会的氛围不在的时候,固守往往是一种尴尬。而有一些要想讲规矩的,也发觉只能浅尝辄止,一是原生态的那些规矩和传承已经七零八落,不再像样;二是讲究在今天可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对普通人来说承受不起,讲究就变成了将就。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在生的时候足够的孝心,比之身后更有意义。

今天除非比较保守的地方,和在意旁人的眼光,其实很多人还是不至于被俗套的东西给遏制住的。

不过今天我们不谈它的规矩和形式,来谈谈它的历史和人文底蕴,从民俗的眼光去聊聊,关于这特殊的“浪漫”。

纸扎,在民间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如扎作、糊纸、扎纸、扎纸库、扎罩子、彩糊等。泸州好像是反过来汉扎纸或者扎纸匠。以前和道士是分开的,吃死人饭的殡葬业过去的规矩可能比任何行业都要多,而隐秘,倒是不是他们刻意保守,主要是这个行业没有人乐意去打听和传播,反正最终会有人找他们。

广义的纸扎包括彩门、灵棚、戏台、店铺门面装潢、匾额及扎作人物、纸马、戏文、舞具、风筝、灯彩等。狭义的纸扎指的是丧俗纸扎,主要指用于祭祀及丧俗活动中所扎制的纸人纸马、摇钱树、金山银山、牌坊、门楼、宅院、家禽等焚烧的纸品。

虽然是焚化用品,但是也应该属于陪葬的一部分,甚至跟墓室的不同的是,它们被认为经过纸扎匠人的手之后,按照规矩焚化,每一件物品,都会具备灵魂进入冥界,供逝者享用。当然穷人的收入有限,甚至除了纸钱以外,更多的焚化不起,但是至少可以选择小一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概是一种安慰,生前不如意,到了地府还可以根据这些纸扎用品,过得好点。当然富人就更加丰富了,风光身前延续到了身后,这个纸扎就圆满的弥补他们的需求。尽管这个事情更多的是仪式感罢了。

中国的纸扎艺术最初起源于丧俗,它是将扎制、贴糊、剪纸、泥塑、彩绘等技艺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纸扎在民间又称糊纸、扎纸、扎纸马、扎罩子等,它是为满足民众祭祀信仰心理及精神需要的一种形式。但是它 具体成形于什么年代,很难考证了。

目前,迄发现最早的纸扎实物,是1973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古墓群中发掘的纸棺。棺体骨架用细木杆扎成,根据墓主人随葬品买地券上的记载,年代为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这具特殊的纸扎棺材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今天部分农村还保留一些传统,讲究死者为大,人死后务必要场面了走,这人没了,选块好点的墓地是基本,可要想走的风光点,葬礼上烧给死人的那些纸马香稞就半点不能马虎,而这做纸马纸人的营生,多半由扎纸匠大包大揽。至少今天他们在这里还有市场,而且很多与时俱进,过去扎的都是传统的,今天什么电视、彩电、冰箱、电脑和手机等等也是有的,也算这个行业不落后的表现。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丧俗艺术形式也在演变,对鬼魂的崇拜更倾向世俗化、功利化,更注重人情。人们或因表达对死者的哀思,或利用悼念形式减轻对死亡的退避、恐怖之情,或者出于相信死者的灵魂存在而彼此转生,死者家属都要尽其义务,按当地风俗习惯,进行各种丧葬活动。这个就当时而言,是世俗的一种必须经历的过程,有几个人能像庄子那样击缶而歌呢》

不过过去普通人的纸扎比较简陋,富人自然丰富,即便皇族也用纸扎,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画的纸人总比古代残忍的殉葬好多多。至于这里面那些玄幻和避讳的东西,如不能点睛等等这里就不多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