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兰州兽医研究所布鲁氏菌病(布病)阳性事件再一次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根据2020年9月15日兰州市卫生健康委发布的通报,截止2020年9月14日,省疾控中心共计确认布鲁氏杆菌抗体阳性3245人。根据调查结果,此次事件是由中牧兰州生物药厂生产布鲁氏菌疫苗过程中使用过期消毒剂导致,是“一次意外的偶发事件,是短时间内出现的一次暴露”,目前,相关善后处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国,布病多发生于农牧区,农牧民是患病的高危人群。布病不仅影响畜牧业生产,也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据保守估计,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人感染布病。

布鲁氏杆菌是危害最大的人兽共患病之一,对于动物来说,布病主要影响其生殖系统,导致其流产和不孕不育

而布病感染人类后,临床表现与重感冒类似,如发热、出汗、战栗和肌肉酸痛,最典型的症状为波浪热,即间歇反复地发热症状。慢性布鲁氏菌感染会累及宿主多个器官,导致关节炎,睾丸炎,肝炎,脑脊髓炎,心内膜炎等,其中尤以关节炎最为常见。布鲁氏菌病人由于关节和肌肉疼痛,影响劳作,成为躺床上丧失劳动能力的“懒汉”,因此布病又被称为“懒汉病”。

此次进入人体的布鲁氏杆菌是兽用疫苗生产的人工减毒活菌,目前,3000多人只是布病抗体检测阳性,但是其中有多少人出现了布病的症状,官方并没有统计数据。根据通报,官方已经撤销了兰州生物药厂布鲁氏菌病活疫苗(S2)株和布鲁氏菌病毒活疫苗(A19)株产品批准文号。根据2017年甘肃省天祝县防疫员感染布病事件的研究调查,发现参加S2株免疫接种引起的布病感染率为24.76%,纳入调查的疑似病例至少出现了发热(≥37.5 ℃)、乏力、多汗、肌肉或关节疼痛症状之一。

布病全称为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属于人兽共患病,可以在人和动物中互相传播。布鲁氏菌感染宿主范围广泛,包括猪、狗、牛、羊、沙林鼠,甚至某些海洋哺乳动物,海豚、鲸鱼、海豹等也可感染布病。

人类感染布病通常是由于直接接了感染动物的组织和血样,或者食用了被污染的动物制品,如未经消毒的奶制品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兰州兽研所布病相关问答中称布病不会人传人,但是根据2018年发表的一篇发表在Tropical Medicine & International Health上题为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of Brucella – a systematic review的综述,布病是可以通过人传人的方式传播的,只是病例相对少,普通民众确实无需担心。该研究查询了之前与布病有关的615篇文献资料,最终挑选出35篇,鉴定出45例布病人传人事件,其中,61%的人传人的受害者都是不满周岁的婴孩,研究还确定布病人传人,且有母婴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骨髓移植传播、气溶胶传播等多种途径。

临床上对于布病并无特效药,多通过联合运用抗生素的方式进行治疗。但布病在胞内寄生的特性决定了免疫系统在布鲁氏杆菌面前束手束脚,而且抗生素的效力也要大打折扣。所以治疗时需要较长的用药周期,不良反应也比较大。常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亦可使用喹诺酮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及三代头孢类药物,但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为肝、肾带来负担、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目前也并没有研发出人用布鲁氏杆菌疫苗。有据可查的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核酸疫苗纷纷遇挫,因为这些均不能诱导有效的Th1型免疫应答,因此不能给人体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虽然目前某些减毒疫苗在实验室动物模型中和反刍动物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出于安全考虑,都不适于用来进行人用疫苗的研发。

正是由于缺乏安全有效的用于人体的布病疫苗,这次人类在布病面前才会显得如此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