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禹州市,因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此而得名,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夏禹文化、钧瓷文化、中药文化源远流长,素有“夏都”、“钧都”、“药都”之称。来到禹州,最值得一看的古迹,是距市区西南30公里,箕山山脉东南端的神垕古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坐落在大山深处的神秘小镇,早在夏商时期就有先民在此农耕和冶陶。自唐代出现钧瓷以来,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的陶瓷中心之一。北宋徽宗年间,神垕古镇的钧瓷生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与江南水乡古镇不同的是,神垕古镇因钧瓷而得名,因钧瓷而兴盛。明清时期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由此可见古镇曾经的繁华。随着陶瓷业的兴盛,许多富商在此修建豪宅,为防土匪侵扰,古镇周围还修建了高大坚固的寨墙和炮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垕古镇还被誉为“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坐落于肖河两岸的神垕老街,全长3.5公里,俗称“七里长街”。街道两旁的销售钧瓷的店摊鳞次栉比,生产钧瓷的窑炉抬眼可见,穿行其中,遇到喜欢的瓷器,可以买上几套作为纪念,游客也可以亲临钧瓷工厂,亲手做一件钧瓷,感受千年古文化的魅力。

千百年来积淀的文化底蕴,让古镇的建筑弥漫着神秘的色彩。沿街的明清古民居多为一进三、一进四的庭院结构,布局对称,雕梁画栋,形成经营、生活、制作一体化的地方特色宅院。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温家大院、白家大院、王家大院、霍家大院、苗家祠堂等,堪称中国北方明清建筑的典型代表。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名窑瓷器之一,钧瓷以其变幻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著称于世。由于成品率极低,自宋代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珍品,一年只出产36件,不许民间收藏,如今钧瓷已作为消费艺术品,走进了千家万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垕古镇瓷窑星罗棋布,寺庙祠堂也处处可见。在现存的40余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始建于宋代的伯灵翁庙是最神圣的一座。庙内供奉着烧窑工匠最信奉的窑神孙伯灵、司土之神舜帝和司火之神“金火圣母”。如今,伯灵翁庙已成为神垕古镇的重要标志景观之一。

伯灵翁庙的大门背后有两座紧挨的戏台,俗称“花戏楼”。这里是窑工们在烧香拜神后的休息娱乐场所。其中东侧的戏楼是晋商商会所建,曾常年供养着一个“一把泥”梆子戏在此演出。唱戏时窑主们坐在椅子上边喝茶边听戏,窑工们却只能席地而坐。后来窑工们为了争口气,凑钱在隔壁建造了一座更加恢宏气派的戏楼,取名“争气楼”。

由于钧瓷的成品率极低,“十窑九不成”的钧瓷人,不但祈求窑神的庇佑,也祈求“关圣帝君”显灵。与伯灵翁庙仅一墙之隔的关帝庙,由清初时期的晋商所建,虽然面积不大,石刻木雕却极为精美。当年许多晋商在神垕娶妻生子,造屋建厂,神垕瓷业的兴盛,晋商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