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医务人员有尊严地生活,是对他们最好的致敬

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我国二三级医院医生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有62%的医师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医疗纠纷,33.2%的被调查医师罹患一种以上疾病,正高级职称医师年人均收入刚超过10万……这些数据折射的正是中国医护群体执业成本高、风险高、工作强度高的现状,加上晋升压力和医患关系等因素困扰,不少医护长期处于焦虑状态。

2020年,我国医护的执业现状如何?经历了疫情的考验,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好转?

“医学界”发起“2020中国医护执业现状调研”,针对疫情前后的情况做了数据收集和整理。本次调研共收集到1056份有效问卷,覆盖全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其中二、三级医院医护人数为776人,占比73.2%。参与调研的人群中,共有医生889位,占比84.2%,护士167位,占比15.8%。其中,60%的医护人员在新冠疫情期间参与了一线工作。

参与调研的医生中,主治医师及以上级别医生占比为60%,住院医师和助理医师占比40%;参与调研的护士中,护师、主管护师以上级别占比达78%。

65%的医护每周工时超48小时

高负荷工作仍是常态

“医学界”分别调研了疫情前后医护人员工作时长状况,调研结果显示:65%的医护人员在新冠疫情后工作时间有所增加,且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8小时(注: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医生每周工作时间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明显高于一级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医护人员每周工作时长(N为样本容量,下同)

疫情后,超过40%的医生和24%的护士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6小时。

图2:疫情前后,医生每周工作时长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疫情前后,护士每周工作时长对比

疫情后,近三成医护值班频次增加

为了更好地了解医护的工作现状,“医学界”也调研了医护值夜班情况。结果显示:29%的医护人员新冠疫情后值夜班频次有所增加。

图4:疫情前后,医护人员每周值夜班数对比

图5:疫情前后,医生每周值夜班数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6:疫情前后,护士每周值夜班数对比

六成医护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

长时间、高负荷工作的背后,医护人员休息得如何?

此次调研结果显示,疫情后,医护人员的睡眠时间明显减少,近60%的医护人员在新冠疫情后日均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此外,60%的医生和39%的护士表示,疫情后日均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

图7:疫情前后,医护人员日均睡眠时间对比

图8:疫情前后,医生日均睡眠时间对比

图9:疫情前后,护士日均睡眠时间对比

近九成医护月收入低于8000元

每当提及医护工作负荷重、压力大,便会有另一种声音出现:多劳多得,医护赚那么多,辛苦也是应该的。医疗行业也一直是国内外公认的高收入群体。事实真相如何?请看以下数据:

此次调研结果显示,疫情后,我国医护人员的收入略有下降;87%的医生和90%的护士月收入低于8000元。其中,医生群体收入略高于护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0:疫情前后,医护人员收入情况对比

图11:疫情前后,医生收入情况对比

图12:疫情前后,护士收入情况对比

中国医护是否属于高收入人群?业内有许多衡量标准,但似乎难有定论。如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标准,2020年上半年全国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为人均15666元,即月平均2611元。如果月收入超过5000元,便已超过全国90%的人群。但以近日某大型招聘平台推出的《2020年夏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为标准,全国平均招聘薪酬为每月8715元。医护的月平均收入低于普通白领。

广东一家三甲医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告诉“医学界”,收入是否合理除了关注收入本身外,也要从保护紧缺人才的需要和相对公平性的角度去考虑,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医生、护士、医技都属于紧缺岗位。作为执业成本高、风险高、工作强度高的“三高”人群,医护的付出和回报并不对等。

繁重的工作压力、医患关系紧张

医护压力山大

调研结果显示,繁重的工作、医患矛盾和职位晋升压力仍为医护人员所面临的三大主要压力,除此之外,继续教育的压力,职场关系的处理也成为困扰医护的来源之一。

图13:医护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来源

中国医护的成就感来源于……

近几年,让医护人员有尊严地生活成为业内共识。有尊严地生活不仅仅意味着医护的收入与付出相对等,也意味着医护的职业身份更受人尊敬,同时也有不断健全的法律法规来维护医护人员的安全与尊严。

此次调研结果显示,虽然医患矛盾一直困扰着医护,但67.8%的医护仍然将从医的价值感和获得感投给了“患者的信任和认可”一项。此外,52.9%的医护认为,疫情后患者信任度的提高,提升了从医的认同感。

图14:疫情前,医护从医的价值感来源

“医学界”也邀请医护对疫情前后患者就医态度进行评分,医护普遍认为疫情后患者就医态度明显好转。今年因疫情期间逐渐提升的医患关系,仍在延续之中。

图15:疫情前后,医护人员对患者就医态度也给出了不同分值,疫情后分值有明显提高

这种医患关系究竟能持续多久?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曾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因为医患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医患矛盾永远不可能消除。加上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分级诊疗不完善,医保概念与定位不准等现实情况,疫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医患关系。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制度改革才是改善医患关系最根本的途径。此外,也需尽快完善相关法制,保护医护的合法权益,对医闹、伤医行为绝不姑息。

此次调研中,“医学界”也征询了医护对执业现状的改进建议。受访医护表示,要改进执业现状,当务之急是从以下五点入手:一是提高医护的劳动价值;二是加大医护人员、医护工作的正面宣传力度,提升医护社会地位;三是加大医学科普的力度,增强民众医疗认识,提升患者信任度,改善医患关系;四是提高医护话语权,为医护提供法律保护;五是关注医护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来源:医学界

作者:子不语

校对:臧恒佳

责编:徐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