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微凉、光荣大地

为了配合中书汇年度大赛,切实提高大家的认知与训练水平,我们正展开系列讲座,强调深度和具体指导性。计划为50讲,这是第二十一讲——行书经典法帖:王羲之“二序”的取舍。

精临

行书的主要经典法帖,有王羲之“二序”、颜真卿“三稿”,还有后世的苏轼、米芾、赵孟頫诸家,我们将在下面逐一展开,今天要说的是王羲之的“二序”,也就是《兰亭序》和《集王圣教序》

提到行书,书圣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怎么也绕不过去。王羲之,是一个革新者,过去的书风都走古拙一路,如《平复帖》,而他却能把书法技巧由纯出乎自然而引向较为注重华美而达到精致的境界,与古拙相对而为“秀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兰亭序是个迷,它是天下第一行书,但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一书中却说不能学,并且后世几乎没有一个书家的书风接近兰亭序,这是为什么?

我大胆说说我的看法,很多人认为不能学的原因是:兰亭序的用笔,不是一种自然状态,太过“跳宕”,太有“仪式感”,太过于“”,尤其是笔势的“神龙见首不见尾”。

装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拔剑术”来做比喻。颜真卿的行书是追求一击必杀的务实的“拔剑术”,出剑即伤人;而兰亭序则是追求华丽的视觉效果的表演性质的“拔剑术”,出剑后还要挽个剑花。颜真卿的行书笔势是“随地流走”,自然流淌。而兰亭序的笔势则是“天马行空”,太过跳宕。

颜真卿行书,用笔正是那句随地流走,随势流走,“一击必杀”。

如这个茂字,撇结束后明明可以顺势铺毫从左上方入纸写横,但他非要往上面绕一圈从右上方入纸,这就是挽的那个剑花,挺好看,但它不自然,这也是我觉得我们这样的凡人学习这个帖子意义不太大的原因。如此这样的用笔还有很多:

看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如果我们追求的就是这种状态,那就得学,而且要深入学。因为,毕竟,书法已经远离现实生活,从实用走到了“显摆”,是应该与现实产生一些距离。初学,则大可不必。

《集王圣教序》虽为碑刻,但它的营养价值却不低于兰亭序,只不过要放在后面一些来学习,有了一定用笔基础再来学习(前面说得很清楚,行草书入门最好的帖子是智永的草书千字文)。

《圣教序》能给我们什么养分呢?

答案是:字多且风格统一,可以丰富我们对二王一路的造型认知。

王羲之的帖子,字都比较少并且风格多样,而《圣教序》字多,一共1900多字,风格还协调统一,所以它值得我们取法。

为什么圣教序要放在后面学习?

1,墨迹用笔更清晰,更适合初学,圣教序是碑刻,所以往后放。

2,圣教序毕竟是集字甚至拼字、杜撰,中有一些信息,需要有一定基础才能搞明白。所以很多写过《圣教序》的同学,反而不会写字了。不是帖子不好,是中间有些地方你理解不了,照猫画虎的结果是僵硬死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洞字,左右两部分很明显并不是连贯的,初学者不知怎么来处理这个笔顺,这应该是王羲之没有写过这个字(至少怀仁和尚没找到),所以怀仁和尚在其他字上面取了+同字。我们去临写的时候就没必要照猫画虎,徒有其表,需要有所取舍,可以这样处理,使它笔势连贯。(当然,我写得不好,不过这个意思能说明白了)

这样的情况不止一处,都是需要重视的:

这里完全没有贬低王羲之“二序”的意思,恰恰相反,由于这两个帖子的崇高价值和独特性,初学者不要轻易触碰,尤其是在没有明师指点下轻易触碰。
常言道自学书法等于自杀,对于“二序”,更是如此。虽然“邯郸学步”、“东施效颦”都是寓言,但是90%自己乱写“二序”的人,最后都变成了不会写字的,这个可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