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学与艺术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这句话在昨天(19日)举行的2020年上海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上得到充分体现:在婉转的琵琶声、铿锵的京剧唱段、悠扬的朗读声中……科学家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共抒“心中的江南”。

这只是一场科学盛宴的序幕。未来一周,从市、区到街镇社区,从学校到学会,从科技场馆到企业,近2000场科普活动将“快递”至市民身边,占“全国科普日”活动总数的10.2%。今年的上海市“全国科普日”活动由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科委、市生态环保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卫健委共同主办,不平凡的抗疫之年,科普始终在你身边。

如果说书画家是用画笔在纸张上挥毫泼墨,那么科学家就是用仪器设备在地球上“作画”。在“心中的江南”之“画船听雨眠”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分享了一组从1985年到2020年从卫星上拍摄的长三角照片,城市的发展和生态变化尽收眼底,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城市越来越绿了。

“中国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向来有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倾向。”上海中国画院院长陈翔与公众分享了明代画家仇英的人物故事图《竹林品古》和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的《姑苏繁华图》,在这些画作中,人物屋子外均点缀着修竹、花圃、太湖石,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著名小提琴曲《梁祝》的创作也与江南文化有关。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陈钢简述了江南的青山绿水、人杰地灵、文化传承和创新现代,而正是因为这些才有了我们心中的家园。

在“春水碧于天”环节,两位加起来超过180岁的科学家、艺术家携手走上舞台,他们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和国家一级指挥曹鹏。当曹鹏问苏纪兰,当年为什么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国时,孙纪兰的答案只有简单的七个字——因为我是中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今年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上,上海还首次推出“科普全日大放送(大联播)”。在连续12小时播放中,观众将看到2020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科学与艺术”对话专场活动,以及“大手拉小手生态环保时装秀”,更有“科学家精神”“科学诠释”“院士论坛”“健康一点点”等十余个板块上线直播。

作为上海市“全国科普日”活动的“保留节目”,“最美映像2020·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三届上海科技电影周”昨天在上海科技影城开幕。十余部科技电影通过科普公益场、科技工作者专场和主题展映活动的形式与广大影迷观众见面,其中科普公益场票价仅为3元。电影周还特设科学家精神专题展映板块,《钱学森》《袁隆平》《我是医生》(吴孟超)三部传记电影尽显院士的爱国情怀和“国士”风采。

作者:沈湫莎

图片:市科协提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