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嗨,大家好,我是猫不斩的北北~

最近在思考新的镜头买什么焦段,在升级50还是加一个35mm或85mm焦段中间纠结。

狗柯说:买85mm,人像超爽; 27说:升级50,1.2大光圈很强; 小清说:买35吧,可以拍情绪室内; 老木说:别纠结,都买

...行吧,在一些资料准备下,我发现了这些关于35mm、50mm、85mm镜头的介绍,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作者 | @ 乌

来源 | 公众号【七七摄影艺术社】

01

35mm焦段

金庸在《神雕侠侣》中描述剑魔独孤求败的剑法时分了三个阶段: “凌厉刚猛,无坚不摧;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不滞于物,无剑胜有剑。” 以此形容独孤求败的剑法境界。

在下面讨论50mm焦段的文章中,笔者曾如此形容:“35mm像剑,上手易学,如臂使指,精进需功夫。”接下来,我们先聊聊35mm的剑法。

01

35mm焦段概论

拍摄人像、生活、小景等题材时,35mm和50mm是经常会被放在一起对比的两个焦段,两者在世界摄影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各大论坛的讨论热度更是年复一年经久不衰。

35mm镜头从徕卡手中诞生时,配合徕卡旁轴相机的联动测距和独特的取景窗,可提前等待对象走到理想位置后估焦抓拍,天生就是为了人文纪实摄影而生

如果说50mm是大师的焦段,那35mm就是大师的人文之眼。

通过35mm镜头看出去的世界接近于人的双眼视角和透视,走在街头,看到的画面用相机拍下来基本一致,50mm则是需要略退后一点。这35mm可真就让摄影师的眼睛变成了镜头,所见皆是画面。

35mm的视角比50mm的视角宽广一点,这为画面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02

35mm剑法的三重境界

很多爱好者的第一支定焦镜头是50mm,在大部分情况下,50mm近可拍特写,远可拍全身,是一支可以终生使用、常用常新的好镜头。

在第二支定焦镜头的选择上,如果选择了85mm,基本上算是无缝切换;如果选择了35mm,麻烦就来了。

为什么35mm这么难用?

笔者参考金庸所描述的剑法三重境界,将自己理解的35mm焦段用法也分成了三个层次。

1)第一重境界:恰到好处小广角

35mm的整体视觉效果比较平实自然,亲切真实。

这一点上,和50mm是很接近的,但由于焦段更短,习惯了50mm视角再使用35mm时,总会有点别扭。

那是因为50mm的视角相对35mm要狭窄一点,就像是习惯了单眼看东西后,有一天睁开了另一只眼睛,世界一下子就宽广了。

35mm作为小广角,带有一些广角镜头的特性,但又没有24mm那样戏剧性的效果。

焦段短,靠近主体拍摄出的画面有一定的透视效果,可用快门速度更低,景深更大。利用这些特点可以轻易拍出50mm较难实现的画面。

大景深-马克吕布

缩小光圈,受利于短焦距,快门速度能降更低,手持也能拍出几乎全景深的高画质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低视角透视-马克吕布

高视角透视-委屈

配合不同高度的视角,充分发挥小广角的优势,保持人像比例不离谱的情况下,让画面体现明显的透视效果。

上文两张照片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不同透视点的消失位置。这是35mm可以轻易做到的事。

恰到好处的利用35mm小广角的特性,是为第一层境界。

2)第二重境界:专心致志做减法

摄影界的真理之一:对画面做减法。

35mm的减法,和50mm擅长的那种收窄视角、把主体从环境中剥离的方式不一样。

35mm的减法,是画面元素的减法,是平面构成的精简。

由于天生虚化能力弱于50mm,35mm对于摄影师控制画面内容的要求更多的在于精简平面中的元素和线条。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觉得摄影作品中,黑白照片要比彩色照片给人更深的印象?

就是因为去除了颜色的干扰,照片本身的光影、几何线条被更突出了,这些才是构图中的核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简-马克吕布

精简-马克吕布

精简-大卫赫恩

精简-男孩

上文的照片,使用了突出元素个体和几何形状的方法,既去除了画面中不必要的元素,又表达了环境。

可以这么说,无论使用的是什么焦段的镜头,学会如何做减法是永恒的课题。

在35mm焦段上学会了做减法,便是领会了何为“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3)第三重境界:娓娓道来讲故事

如同笔者之前建议50mm不要陷入大光圈虚化的舒适圈,拍摄照片,核心还是内容。

50mm讲故事,镜头是旁观者,是从一旁默默观察画面中的角色。

35mm讲故事,镜头是参与者,是站在角色旁一起经历,偶尔与角色眼神交流。

表达内容,不需要有多么梦幻的虚化,需要的是让观众感觉这故事正在眼前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事-马克吕布

法国著名摄影大师马克吕布这张照片,用窗户作为前景,将观众望出去的视线分割成窗户大小的聚焦点。每一个窗口仿佛自有一段故事,窗口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师之所以是大师,人文之眼之所以是人文之眼,总是有道理的。

故事-马克吕布

这对大眼睛,看向何处?看向何物?

故事-马克吕布

手捧玫瑰是否可以停止纷争?

故事-看窗外的男孩

35mm的优势,在于5米内空间的实时记录。

5米的范围内,只要摄影师有敏锐的直觉,有预先设想好的画面,只要那瞬间出现了,拿起相机一定可以拍下。

学习使用一个镜头,重要的是学习从这个视角看世界,得到器材,熟悉器材,忘记器材,让镜头看见的画面能提前呈现在脑中,这也就是所谓“摄影眼”的养成了。

对35mm焦段熟稔于心,不拘泥于镜头,而是专心寻找好画面,是真正做到了“不滞于物,无剑胜有剑”。

03

35mm的真正核心

35mm与50mm及更长的焦段拍摄时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35mm拍的是人和环境的联系、是人在所处环境之中的状态。

使用35mm时需要向前多走一步,这一步,不仅是现实物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理意义上的距离。

正如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的名言: “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35mm的拍摄距离,是和拍摄对象面对面的距离。

川岛小鸟-未来ちゃん

川岛小鸟-未来ちゃん

川岛小鸟-未来ちゃん

川岛小鸟-未来ちゃん

比如川岛小鸟著名的作品《未来ちゃん》,这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仿佛这可爱的小女孩就在你面前虎着脸吃着点心、玩闹着、沉浸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内心世界。

为何很多日本摄影师拍摄的人像写真作品,总会给人栩栩如生的亲切感?

笔者以为,近距离的聊天、玩耍、开心大笑时的抓拍,是最能体现画面亲和力的状态,这种亲密感,35mm能做到,50mm和85mm很难做到。

这是35mm的真正核心:“活灵活现”。

04

总结

相比50mm和85mm,35mm焦段在看世界的视角上多了更多内容,也教导摄影师学会把视线集中在真正想关注的部分上。35mm很易入门,35mm很难精通。

35mm焦段把工整和灵活结合地恰到好处,但当你学会了如何使用35mm拍出好照片,转用更长的焦段时就会像打通任督二脉一般顺利无阻。

02

50mm焦段

50mm镜头,常常是摄影爱好者在摄影路上一定会遇到的一支镜头,或早或晚,避之不开。下面,我们来聊聊怎么用好这一“平凡”的镜头。

01

万能还是中庸?

许多摄影爱好者在刚买相机做功课时,一定会听无数人推荐一支50mm镜头,常见的理由有三:

1)50mm是标准镜头; 2)便宜的大光圈; 3)50mm是大师的焦段

理由1:何为标准镜头?

百科定义为焦距长度和所摄画幅的对角线长度大致相等的摄影镜头。在常见的全画幅上,对应为焦距 40mm-60mm 之间的镜头。

一般认为这个焦段的镜头拍摄的画面和人单眼看到的类似。

理由2:很好理解,荷包是实实在在能感受的。

理由3: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为何50mm是大师的焦段呢?

著名的马格南图片社创始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使用50mm拍下了无数传世之作。 但在当时的年代,受客观的限制(制造工艺、价格等),适用于新闻纪实题材的镜头中,50mm是最合适的能做到大光圈的镜头。 在布列松提出的决定性瞬间抓拍思路中,50mm的视角能在肌肉记忆和摄影眼的综合作用下,能高效定格下眼前所见的瞬间。

所以,不是因为先有50mm而后有大师,是大师和50mm相辅相成彼此成就。

上图:布列松著名的《巴黎穆费塔街》

当你用50mm镜头开始拍摄时,会慢慢发现它的好处。体积不大,重量相对较轻,视角亲切,所见即所得,肉眼看见的东西拍下后基本一模一样,什么题材都能拍,大光圈又具有浅景深和暗光拍摄两大优点

而继续使用后,你可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发现拍多了后,得到的都是差不多的画面,会觉得50mm镜头拍出的画面很中庸,既没有长焦一样漂亮的背景虚化,又没有广角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什么题材都能拍,好像什么题材都不突出。

你不像一开始对50mm那么趋之若鹜了。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问题是出在镜头上吗?

02

如何用好50mm镜头?

结论先行:50mm镜头是最能体现使用者摄影综合水平的镜头,觉得拍出的画面普通,是因为使用者的思路还不够开阔。

划重点,就像入庙拜佛要过山门、庭院、内堂三道门槛,要用好50mm镜头,可以通过三种变化:

1)大光圈/小光圈; 2)高视角/低视角; 3)前景/后景。

1)大光圈/小光圈

大光圈特写,这一定是每个摄影师相当一段时间内爱好的出片方式,咔咔拧到F1.8,对准眼睛或其他小物件,拍出特别浅景深的画面,过了大光圈新鲜感后,就存在电脑里没再打开过。

不得不说,大光圈、浅景深,这只是一张摄影作品无数表现方式中最不用动脑的一种,清一色撑满屏幕的特写,色彩再美光线再好总有审美疲劳的时候。

照片最终仍是要以故事和情感来体现内容的。抛离背景和内容,无意义的大光圈,就好像油锅捞上来的猪油渣,初尝甚是美味好吃,三块下肚就腻味了。

使用50mm的第一道门槛,学会控制光圈大小。

镜头有一个衡量成像质量的标准叫MTF曲线,体现了不同光圈下镜头画质的高低。本篇不做赘述,直接说重点。

大部分镜头光圈全开时,都不是画质最好的时候,各种紫边、画质肉、易跑焦问题都会出现。要得到最佳画质,一般需要把光圈收小几档,大致在F5.6-F8之间。这时无论是紫边控制、画面细节都会得到极大提升。

大光圈突出人物-滨田英明

大光圈表现光斑-水面反光

大光圈拍摄时,让主体和背景拉开一定距离,充分体现大光圈的浅景深,让背景自然虚化。如果背景有反光物体,便能拍出极美的光斑。

小光圈表达场景细节-日本大阪

小光圈表达场景细节-青岛

小光圈可以提高画面细节的同时增加景深,可以拍摄一些需要全部清晰的大场景和有质感的物体。画面放大后的细节不会让人失望。

一句话,大光圈不是定焦镜头的全部。

2)高视角/低视角

当你觉得你拍出的照片不漂亮又没有视觉冲击,恭喜你,你对画面的感觉是正常的。

当你觉得你拍不出一张好照片,怪罪于50mm镜头视角太平庸,对不起,这个锅,它不背。

在拍出几百张仿佛眼睛看到的画面而厌烦后,你有没有想过改变一下镜头的高度?

高视角-布列松

高视角-嬉戏

低视角-Marta Bevacqua

低视角-嬉戏

视角高度变化这一方法,在广角和标准焦距时使用会比较容易,长焦低视角还好,高视角就不容易了。

反思一下,觉得画面视角平庸,是不是因为常常站在那里平平地拍摄?并且经常以成年人的高度居高临下拍孩子?

下次,站高点或是蹲下来。

3)前景/后景

前景后景是让画面体现故事的一种方法,丰富画面元素的同时,引人遐想,使画面中不同的元素彼此联系,让实现在彼此之间移动,提高叙事性。

前景-布列松

前景-布列松

布列松这两张作品,主体都在画面后方,听演讲的人群和墙上的跳跃人形图案,而前景分别用演讲者和跳跃的人/倒影与主体彼此呼应,构成单幅画面中的故事闭环。

后景-布列松

后景-布列松

这两幅布列松的作品,主体都在画面下方的前景中,后景分别用镜子反射和远处交谈的人群来表现,拍摄的是主体位置的主角,但画面的主角又不止是前景中的主体,后景同样构成了画面的叙事主体。故事感就是这样产生的。

再来复习一遍,1)大光圈/小光圈;2)高视角/低视角;3)前景/后景,下次,体会一下不同的拍摄习惯带来的变化,你会对50mm有新的体会。

构图-布列松

内容-布列松

而在凌驾所有变化之上,永恒不变的摄影核心,是构图和内容。本身不那么凸显的长处,可以通过摄影师的水平来补正。所以才说,50mm是最能体现拍摄者综合水平的一个焦段。

03

定焦镜头概论

我们在讨论人像、生活拍摄的定焦镜头买哪支的时候,会比较这三支,35mm,50mm,85mm。

其中50mm经常容易被忽视,理由常常是狭小空间不如35mm,虚化不如85mm。仿佛50mm就像是鸡肋一般食之无味。

笔者个人拙见,以兵器为例: 35mm像剑,上手易学,如臂使指,精进需功夫。 85mm像斧,专学专用,一招鲜,吃遍天。 50mm呢?是枪,百兵之王。入门不易,常练常新,开窍了无往不利。

50mm的特点是畸变较小和画面平实,可近可远,近了可集中特写,远了可带入环境。中距离的焦段,即可与对象主体有一定互动,也可悄然不打扰主体而真实自然。

35mm,近处特写透视明显,不那么自然。

85mm,想带入环境要老命了,除了来往车辆还要小心脚下的水沟。

为什么说50mm是一支可以拍摄大部分题材的万能镜头?

可近可远,原因就是这了。

调侃的人说:定焦镜头,对焦和拍摄靠走 认真的人说:定焦镜头,对焦和拍摄不仅靠走,还要靠看见美的眼睛和会讲故事的大脑。

04

总结

在动辄24-70、70-200、85的镜头推荐中,仿佛50mm是一块隐形的玉石,人人都夸,但常常有人束之高阁。

但笔者想说,不是所有拍摄题材都有唯一适合镜头,也没有一颗镜头能完全胜任所有拍摄题材。如何最大程度发挥一支镜头的特点,让它的平实变得不平庸,才是体现摄影师功力。

这颗50mm定焦镜头可以伴随你整个摄影学习生涯。初见既是永远,世间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吗?

03

85焦段

上面笔者如此形容85mm镜头:“专学专用,一招鲜吃遍天。” 出发点有二:85mm最擅长做的事,极易学习&接受度极高。

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85mm镜头的那些事。

01

85mm焦段概论

85mm一般被理解为拍摄人像的黄金焦段,主要是三个理由:

1.长度适中的焦段 2.大光圈 3.恰到好处的拍摄距离

恰到好处的拍摄距离这一点,是针对于半身以上的肖像的,大部分室内场景都是能找到角度拍摄的。

而在户外时,85mm拍摄竖构图全身肖像或横构图半身环境人像,需要5-6米,这个距离是一个刚刚好的沟通距离,说话声音适中即可顺畅交流。

85mm属于适合新手入门的镜头,使用思路简单易上手,学会基础的中心法和三分法构图就能马上应用。

很容易得到肉眼难及的视觉效果,和模特的沟通距离刚刚好,体积和重量处于折中区间,这是85mm镜头群最大的优势。

02

一招鲜吃遍天的万能思路

85mm的虚化能力和透视程度有一种天生的平衡,85mm拍出的人像既能保留一定的脸部立体感,又能得到肉眼足够惊艳的虚化效果。

拍摄85mm最擅长的半身人像时,构图时选择一个足够远的色彩不那么多的背景,或是适当选择的前景,充分利用大光圈将其虚化掉,会得到油润的焦外成像。

学会了这招,可以吃遍天下一招鲜了,任谁都会被梦幻华丽的大光圈迷倒。

Steve McCurry-透视和虚化的平衡

Steve McCurry-透视和虚化的平衡

Steve McCurry-透视和虚化的平衡

滨田英明-背景虚化

滨田英明-焦外光斑

前景虚化

85mm以上的中长焦,能做到一些35mm和50mm做不到的事。

只要在空间足够的户外,可以利用空间压缩能力和大光圈,既带入了环境,又能有不错的虚化效果,拍出大大的风景,小小的人。

Steve McCurry-大景小人

滨田英明-大景小人

大景小人

03

长焦的视角

诗人卞之琳写道: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放在85mm身上,是一种安静客观的视角美学。

85mm作为一个承接上下的焦段,既有足够惊艳的大光圈虚化,又能一定程度带上一点环境,烘托主角所处的氛围和故事性。更重要的,是教摄影师用更客观的视角观察生活,把眼前所见切出薄薄的一片故事,定格那一瞬间的滋味。

85mm有着比50mm更长的焦段、更扁平的空间压缩,得到了不打扰主体从而带来的旁观者视角,能拍出更为自然的主体。

英国摄影师 Nick Turpin 使用长焦拍摄了一个摄影醒目,在远处记录下公交车窗边的乘客,用水珠、窗户、灯光和乘客绘出油画般的众生相。可以发现,用远距离拍摄得到的街拍,与常见的28mm、35mm、50mm扫街有着不同的味道。

雨夜的公交上,你坐在窗边看着车流想着生活。远处的镜头中,Nick Turpin静静地看着你。

安静客观,这是85mm的摄影眼。

04

主流三定焦综述

35mm,50mm,85mm。可以说是购买定焦镜头时最先考虑的三支了,三者随着焦段的增加,镜头讲故事的倾向在降低,突出主体的性能在提高。

笔者认为,每个焦段的镜头都有配合其最佳表现距离的用法,和另一种配合其焦段特点拍出来别有特色的用法。

35mm-50mm-85mm

35mm擅长表达人和环境的关系。 50mm擅长表达环境中的人。 85mm擅长表达人本身。

但镜头能拍摄的题材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一些情况下,狭小室内35mm一样能拍人物特写,35mm拍摄特写更能抓住近距离人物的神情变化;

宽广空间85mm也能拍出人在环境中的状态,85mm拍摄环境人像更能拍出人物不被打扰时的自然神态。

35mm环境人像

35mm特写

85mm特写

85mm环境人像

学习这三支镜头的使用,本质上,是在学习如何理解焦段和距离带来的心理、视角变化。

05

总结

笔者曾写道:不是所有拍摄题材都有唯一适合镜头,也没有一颗镜头能完全胜任所有拍摄题材。

贯穿于镜头选择和使用的,是摄影师本身对焦段的理解。并且,最重要的永远不是相机上挂着的是哪颗镜头,而是你能如何用这颗镜头去做到你想做的事。

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 END -

来源:公众号【七七摄影艺术社】

作者:@乌

微博:@七七小菇凉

本书由北大出版社赞助提供

开奖时9月14日中午12:00

喜欢就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