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前阵子,经常刷到一条“新闻”。

说是有个16岁的广东女生,扬言“懒得考清华北大”。

对我来说,我感觉这话一点毛病都没有。

因为就凭我高中时的学习成绩,要是把目标定在清华北大的话,那基本就是过程有多努力,结局就有多辛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互联网普及了以后,每年围绕着高考,都少不了“名言金句”。

像什么“杭高人眼里没有太难的试卷”,最后考了个二本的林欢。

或者是“又考砸了”,结果被名校录取的隐藏学霸们。

每当听到这些“八卦”属性极强的金句时,每个人都在翘首以盼地等着他们成绩的公布。

就好像这是自己家娃似的。

至于“懒得考清华北大”…

这不是我心理阴暗,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又有学渣开始吹了。

但是甭管是为了吸睛,还是真有本事,这位广东女生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说实话,很多人之所以关注她,更多的其实也是为了等一个“翻车现场”。

但是在她的原话被还原之前,咱们这些吃瓜群众,显然是被忽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原

这位和我一样“懒得考清华北大”的女生,叫冼奇琪。

单看这句话,别说别人了,就连我都感觉她离“翻车”不远了。

但实际上,人家是真的懒得考清华北大。

因为刚刚16岁,还正在上高二的她,以663分的成绩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录取了。

她的原话是:我也想过去考清华北大,但是懒,万一考砸了,就上不了了。

然而被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一加工,这句话就成了“懒得考清华北大”。

闹了半天,这和我懒得考清华北大压根就不是一回事啊…

“神秘”的中科大少年班

2020年,中科大少年班一共只招收了48名学生。

其中来自广东的考生,只有两位。

所谓少年班,就是针对尚未完成中学教育,但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设立的。

而中科大,就是国内第一所设立少年班的高等院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8年,在物理学家李政道的提议下,中科大迈出了这历史性的一步。

中科大少年班招生数量极少,但却在这群“童星”的衬托下,星光璀璨。

42年的时间里,中科大少年班的学子有64%获得了博士学位,90.9%获得了硕士学位。

其中,有有200多人成为了国内外名校和科研机构的教授。

当然,也不乏誉满全球的科学家。

在办学上,中科大少年班也有着极其灵活的计划。

“华罗庚班”、“严济慈班”、“物质科学班”等学科强化班的创办,让因材施教的理念得到了更充分的实现。

虽然少年班的毕业人数远低于其他院校的毕业生人数,但是论高端人才比例的话,却是高得“离谱”。

无论从录取难度,还是从未来发展上来说,考上中科大少年班的意义,至少不会比读清华北大差到哪去。

何以为学霸?

冼奇琪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从结果来看这妥妥的又是一位学霸。

对于学霸,我的内心是极其复杂的。

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只能考35的试卷,他们是怎么考到140分以上的。

几十年来,很多人都在研究学霸,想去模仿,去复制。

但是还有另一群人又会在一边说:谁的成功都不能复制。

我想,学霸不仅不能复制,就连模仿都模仿不像。

至少我身边的学霸们,显然不是父母手把手去教会的。

思来想去,或许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规划能力”。

学霸们的学习,似乎从来不需要老师去催促,更不需要父母去监督。

在他们的世界里,除了每天上什么课不是自己安排的之外,好像其余的时间全都在自己的规划之中。

你要是真对他指手画脚地让他今天学这明天学那的,没准儿还真会适得其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并不代表父母不需要去约束。

因为如果不让他们明白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的话,那他们做出的自我规划,显然跳不出吃鸡和王者荣耀的圈儿。

写在最后

“懒得考清华北大”这种事,在今天这个信息更畅通的年代,顶多只能收割点博人眼球的流量。

但是在过去那个不是人人都能上网发帖的时代,如果被人抓住这句话,一杆子杵到底的话,没准儿还真得成了什么攻击国内教育,抨击学霸和伪学霸的抓手。

这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对“300万清华学子留美不归”、“81%清北学子出国不回”的消息深信不疑。

以至于要是有名校学子到国外去进修了,立刻就会有人跳出来给他们扣上个“不爱国”的帽子。

如果说别有用心的人带节奏是“坏”,那么深信不疑的人跟着补刀就是“傻”。

别再消费优秀的学子了,毕竟今天我们能安稳地躺在床上刷新闻,更多的成就,其实还是由他们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