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绿色金融的五大支柱,但ESG在中国还是比较新的概念,中国机构投资者所管理的资产大概只有百分之几符合ESG原则。预计今年年底前所有上市公司将被强制要求环境信息披露。”这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在近期举办的“2020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发表的观点。

虽然马骏在该论坛的发言主题是绿色金融,腾讯财经在会议期间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探讨了更多他对于中国宏观经济、人民币汇率等议题的看法。他的主要观点包括:

*今年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恢复到6%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到5.5%左右是大概率事件。经济复苏的任务或将在明年一季度基本完成,宏观政策也将在那时开始回归常态。

*中美央行选择不同的货币和利率政策是基于GDP、失业率等经济数据表现的差异,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支撑正利率。中国的货币政策是独立的,中国的利率基本不受制于外部利率的牵制。

*近段时间人民币的升值,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国际投资者对(已经发生的)中国经济表现优于其他大国(尤其是优于美国)的判断。但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未来六个月美国经济的环比恢复的速度可能会赶超中国,美元未必会持续走弱。

*美元的国际地位是在相当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不会因为短时间内的汇率贬值或升值受到影响。“网络效应”是决定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国际主要货币的一大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其它货币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必须要克服网络效应,这个过程比较艰难的。

*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的压力和空间是存在的:对于许多小微企业而言,眼下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对于多数银行而言,只是利润多少的问题。适度让利不会导致金融风险的出现,反而可以通过帮助实体经济复苏而降低未来银行不良贷款率,支持金融稳定。

马骏,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曾任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三年。他还曾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德意志银行等国际机构工作多年,任经济学家和高级经济学家。他在宏观经济政策、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监管与改革、绿色金融等方面有大量研究成果。

以下是经过编辑的对话实录,已经本人审校:

1、宏观政策或将在明年年初回归常态

腾讯财经: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目前的恢复情况以及下半场的表现?中国经济增长是否能在年底前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马骏: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生产、生活已经恢复正常。由于疫情较快得到控制,今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好于预期,也明显好于全球其它主要经济体。我认为,今年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恢复到6%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到5.5%左右是大概率事件。目前的经济复苏主要靠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拉动,但随着制造业利润的大幅反弹,制造业投资也会回升。消费虽然仍然滞后,但我预计在数月内也会回到正常轨迹。到明年一季度,经济复苏的任务应该基本完成,宏观政策也应该开始回归常态。

2、中国经济基本面支撑正利率政策

腾讯财经:目前中美利差维持高位,原因是什么?这对于中国市场和政策制定有什么影响?

马骏:各国利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国经济基本面的情况。当一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时,央行通常会降息。

现在的中美利差就反映了中美两国之间经济状况的差异:今年二季度,美国GDP环比年化下滑31.7%,中国则实现了同比3.2%、环比年化56.5%的正增长。中国的失业率也在下降。经济表现的差异自然要求中美央行选择不同的货币和利率政策。

美国实施零利率、欧洲实施负利率,都是取决于它们的经济表现;中国处于正利率,是有实体经济支撑的。

部分小国家由于资本项目完全开放,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汇率挂钩美元或一篮子货币,其利率水平容易受到外部利率环境影响。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货币政策是独立的,再加上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中国的利率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制于国际利率水平。

3、人民币升值反映中国经济复苏快于美国,但美元未必持续走弱

腾讯财经:从5月底以来,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引发关注——离岸人民币升值了约3700点,在岸人民币升值了约3500点,尤其是9月第一个交易日在岸人民币汇率上涨将近300个基点。哪些逻辑支撑了当前人民币走强?如何看待后续走势?

马骏:外汇市场有很强的前瞻性。许多外汇和证券市场的国际投资者是基于对该经济体在未来一段时间(而非过去)与其它经济体的相对经济表现的预期的来做投资决策的。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还是贬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环比增速与美国经济环比增速哪个更强。

过去一段时间人民币的升值,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国际投资者对已经发生的中国经济复苏表现优于其他大国(尤其是优于美国)的判断。

但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未来六个月,美国经济的环比恢复的速度可能会赶超中国(因为美国现在正处于最低谷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元未必持续走弱。

当然,除了宏观基本面,还有许多其它影响汇率的因素很多,如货币政策、出口表现等。

腾讯财经:除了您刚才提到的经济基本面和预期的差异之外,您认为近期人民币相对强势的表现是否也与中美货币政策取向的不同、以及美元指数近期大幅回落有关?

马骏:中美货币政策的差别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中国仍然是少数几个维持正利率的主要经济体。利差确实会影响固定收益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的资产配置,但在有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的市场上,套利也会受到很多限制。与经济基本面相比,利差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应该不是首要的。

腾讯财经:人民币升值引发了市场对于A股“汇率牛”的猜想。您对此有什么观点?

马骏:不建议过度解读汇率对股市的影响和随意接受汇率走势的猜测。中长期的股市投资还是应该基于对经济和企业基本面的判断。

4、美元短期贬值不会影响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

腾讯财经:疫情以来,由于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总体看美元是一个对内通胀、对外贬值的状态,美元资产将缩水。我们也可以看到近期美元处于下跌趋势,美元指数从3月高点已经跌去了约10%。这会不会削弱或动摇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当中的地位?

马骏:美元的国际地位是在相当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不会因为短时间内的汇率贬值或升值受到影响。

决定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否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该国整体经济实力、宏观经济表现、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规模、资本项目是否完全开放、资本市场是否发达、以及网络效应等等。

特别提一下“网络效应”:如果全球已有大量企业和居民选择某种货币作为支付、价值储藏和融资的工具,就会更多的人选择这种,原因是这个网络带来的便利性。这也是为什么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持续占据主导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使用不太广泛的货币要变成一个主要的国际货币,除了要开放资本项目和发展资本市场之外,还必须要克服网络效应,这个过程是比较艰难的。

虽然短期经济和汇率波动不会影响美元国际地位,但如果美国对它国持续滥用金融制裁工具,则会激励其它国家设法摆脱对美元支付体系的依赖。如果美国对内长期实施无节制的量化宽松政策和财政刺激,也会使一些国际投资者由于担心美元贬值和美债安全问题而减持美元资产。

5、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的空间是存在的,适度让利不会导致金融风险

腾讯财经:上半年银行负债端面临较大压力:我们在强调银行降低融资成本、向实体经济让利的同时,储蓄率、存款增速又在下降,在您看来,应该如何防范银行风险?政策会如何应对?

马骏:疫情期间,银行体系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对维持帮助企业度过暂时困难、维持就业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或者说,银行发挥了很强的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当然,银行让利也使得其盈利下降而导致一些对金融风险担心。

我认为,在这个阶段,对于许多小微企业而言,这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对于多数大中型银行而言,只是利润多少的问题。银行既面临着对实体经济让利的压力,也有让利的空间。

对多数银行来说,适度让利不会导致金融风险,反而会通过尽早稳定实体经济,防止大规模企业倒闭而实现金融稳定。所以说,与不让利相比,从中长期来看,银行体系适当让利反而可能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当然,也要关注一些小银行,尤其是部分农商行所面临的困难。这些小银行在与大银行的竞争过程中失去了不少优质小微客户,剩下的客户的平均违约风险可能比以前更大。

本文来源:腾讯财经,原文标题《对话央行马骏:中国经济基本面支撑正利率,但美元未必持续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