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的山不多,也不高,要说最高的山峰,就要算叙永罗汉山了。不过山这个东西很有意思,它的名气可能不仅仅是高,比如有仙就有名,有名人游览就有名,假如有佛道在此为道场,也可能有名。所以泸州有名的山是方山和玉蟾山。而方山又算是个中翘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要说起方山的历史、故事、文化底蕴,恐怕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写成文字应该是一本厚厚的书籍了。江阳沽酒客在青少年时期,曾经多次游览方山,对于我来说,有不少过去的印记和奇遇一直深深的藏在脑海之中,我想我会陆续整理。虽然今天的方山跟过去有区别,而且手头老照片不多,但是还是值得写。

咱们是凡夫俗子,方山写它的第一个内容写什么呢?就写方山的吃的吧,这里以佛文化闻名,善男信女朝拜的很多,自然旺盛的香火下,也使得庙会的时节,人来人往,和尚尼姑要吃饭,来的香客也要吃饭,但是进庙拜神,就要守它的规矩,自然吃的全是素餐,但是方山的素餐在我的印象中,可是有些层次,虽然沽酒客是一个杂食动物,顿顿吃素怕要不到几天,就清口水长流,但是方山的素宴确实让我不知肉味也可以。

当然当年我到方山游览和居住,吃的素宴可能还不是最全面的,但是已经觉得很神奇了,用萝卜和芽菜来做的素烧白,吃起来相当可口,还不油腻,还有其他好多素菜,反正觉得味道巴适,当然少不了一碗素豆花。那个时候,真便宜啊,跟着大人一起去,一个人就一块两块随喜功德就可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才不想今天在泸州城要吃一顿素席,是比较奢侈的,完全丧失了佛家清心寡欲的内涵。当然也许今天某些素食餐厅,与信仰无关,或者打的是健康养生的理念,所以食材上比较精致,反正有钱人乐意,也无所谓。

而方山的素食在当年可真的是良心了,现在那些老一辈人,做素食的居士们,那些和蔼的老太太,恐怕都已经不在了,九十年代好多都六十多了。功德圆满。不晓得今天还有人做没有,是否已经失传,还有是不是价格已经无法常人接受呢?最近翻阅《方山志》看到关于方山素食介绍,原来历史悠久,比当初自己去感受,更加详细,沽酒客为大家整理几个比较有意思的,方山素菜为大家分享一些。

方山素宴,以老云峰寺素食闻名遐迩。据说自唐、宋建寺以来,历代僧徒均有创造。建国前达官显费,香客游人,来寺订做素筵不乏其人。

其实建国后,云峰素筵一度停办。1979年以后恢复寺庙佛事,又经批准云峰寺为开放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每当春游季节,游人络绎,日游千人。当时为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云峰素餐馆应运复业,而老一辈的会做的还有,于是传承下来,为游人服务。每逢佛会期间,则大办素,供人品尝。

方山素食具有:香、酥、脆、焦、甜、酸、麻、辣、鲜、烫等特点。

菜的门类碟子、凉拌、煎炒、油炸、蒸、漫、煮、泡等皆备。其中这几个算是一绝。

酥锅巴:

相传云峰寺备斋饭,厨下沿用大瓮子焖锅饭,锅底剩下达一寸多厚金黄色的巴。清乾隆时主持云峰寺昆山禅师创制“椒盐锅巴”,作为寺僧“早斋”佐粥,众僧称道可口。

其做法:将锅巴取出晾干,经日晒夜露半月,逐次转换使用。把晾露过的锅巴置入菜油中炸,成黄色时加拌炒盐和花椒面,便香酥四溢,食之咸、香,麻于一口,后经妙清和尚(曾在南海普陀山学法,并潜心学素筵席)另创品种“糖酥锅巴”,先用白糖浸泡后炸制成甜、脆、酥而化渣。切为四方小块,用白纸包封,加盖“云峰寺”红色钤记,成为馈赠佳品。今天看不到了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会弄,当然本地出品那种,才有意义,这个非得这里不可,个人去悟。

梅花香片:

使用面精,腐筋和以花椒,香油、味精(今天不吃味精的人自己改进)等用布紧裏,再用四支筷子夹成五瓣梅花形,麻绳紧扎,放入笼内蒸熟,切成薄片,食之风味别致,再拌以“酥锅巴”,营养丰富,脍炙人口,老少皆喜、游人有口皆碑:“观‘罢’方山景,口嚼酥锅巴,再品梅花片,游客不思家。”你看看当年这个俨然也成了方山一张名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翠叶飘香:

将血皮菜叶洗净,把菜叶用手粘上豆粉、灰面(有花椒豆油)的混合浆糊入锅油炸,呈黄色焦硬时,起锅晾干。一面把油煎开放入白糖、泡生姜、泡海椒、搅拌成芡粉,上菜时立即加醋和醪糟,使成甜酸味,将芡粉淋在叶上。

慧于龙眼:

以高僧慧于取名,将去皮红苕煮烂捏成浆糊,和以豆粉、灰面、花椒、味精、豆油等作料,左手从虎口冒出小圆珠,用凉水打湿的调羹,从左手虎口挤出来的红苕丸,舀到菜油锅去炸,现出金黄色,达到香、酥、脆、立即起锅放入盘内,撒白糖上席。

凤尾酥:

将洗净的芹菜叶子,每张小叶三片,作为一个凤尾,把豆粉、面粉、花椒、味精、豆油批拌成糊状,将芹菜叶一张张裹上粉糊入油锅炸焦、脆、酥、起锅晾干,盛盘加白糖上席。

云峰什锦:

(头碗)将豆腐和线,加花生米、味精、豆油豆粉、灰面、揉团成丝子,放入油锅炸熟起锅,碗底垫条粉、水笋,再上笼蒸

飞霞明月:

(以景观取名),先将豆腐做的果子炸泡,翻出里面和以作料再炸,把豆腐花椒、豆粉、酒米饭、味精、花生酱、麻油、海椒搓成条,,腐皮泡胀摊开包裹,蒸熟切成块,用板栗、花生米、核桃仁垫在下面,然后蒸笼久蒸即可上席。

虎溪清蒸:

(以景观取名),将芋头洗净去揉成浆,再和豆腐豆粉搓成条状,约1——2公分,面上再抹点豆粉下锅炸,待呈黄色起锅,切成块状盛在碗内,下垫大头菜、耳子(木耳),加上花椒、豆油、胡椒面等放入原汤,再上笼,蒸即可上席。

九九回峰:

(以景观取名),将冬瓜(葵瓜、萝ト、棒菜、莴笋均可)切成长方形块,用豆粉穿衣裹上,下油锅炸至八分熟时,起锅排列在碗底,共八块一碗,上面盖上芽菜或盐菜,入笼蒸巴,取出用大碗叩上翻出,即可上席。(不加汤蒸)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我之前吃的素烧白。

‘薄’刀来龙:

(以景观取名,)将水豆腐压干成块,用刀切成长方形,下油锅(加花椒几粒)炸黄带起晾干,用快刀把豆腐一边开条口子不切断,将麻油和的白糖、芝麻面夹在里面,反着放入碗内,每碗十六块,上笼蒸熟即可上席。

龙泉琥珀银耳汤:

(以景观取名)将糯米用手搓揉成小汤圆,染上食品红、黄二色下锅煮熱,舀起晾干。将锅擦浄注入“龙泉”浇开,放发好的上等银耳加白糖、冰糖,起锅前加入汤圆,下锅煮2一3分钟,即可盛上席。

银珠汤:

先将大头菜、花椒几粒入锅加水烧开,将水豆腐少加豆粉、灰面搓揉成浆糊状,用左手将糊状从手沿口挤出,用水打湿的调羹将豆腐丸子舀来放入锅内,煮熟前放入味精,盛入碗内撒胡椒粉。

以上部分,感觉油炸的比较多,不晓得还有其他类型没有,我记得当时吃的素席中,好多菜都不油腻,但是有很好吃。不晓得方山文旅这块有没有考虑把素席重新挖掘整理,并考虑时代的需求,再次推出呢?希望不要一味打感情牌或者只是想着赚多少钱,特色有了,人文底蕴有了,保持不变,价格适中或者分出档次来,也完全可以有市场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