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公元220年-280年,中国历史上出现魏、蜀、吴三个政权,史称“三国”。

如今,中国汽车能源市场,貌似又要迎来“三国”时代。

自从1886年卡尔·本茨申请第一张汽车专利开始,燃油车经过百年发展的加持,如今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一家独大,势力强大可称“魏”

然而,电动汽车的历史比燃油车更久远。1881年,法国电气工程师和发明家古斯塔夫·特鲁维推出了第一辆能够正常运转的电动汽车,正统出身可称“蜀”

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1966年通用汽车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氢燃料电池汽车——雪佛兰Electrovan,为NASA登月项目服务,后有丰田、现代等持续推进,新贵气质可称“吴”

群雄并起,“氢”绪高涨仍需兢兢业业

日前,大量政策规划密集出台,氢燃料电池产业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越发火热,势头一片大好。

在第五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城汽车等纷纷公布了各自在氢燃料乘用车领域的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广汽集团在广汽科技日上发布了首款氢燃料电池动力汽车——Aion LX参数图片) FuelCell,该车基于广汽GEP2.0平台开发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搭载自主集成开发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即将投入示范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13日,上汽集团发布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之前,至少推出10款燃料电池汽车。当日,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MPV上汽大通EUNIQ 7发布,以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系统为基础打造,储氢罐可装载6.4公斤高压氢气,3分钟即可加满,NEDC续航里程为605km。

长城汽车也于近日展示了氢能源战略的成果,旗下未势能源5年时间,投入15.7亿元,积累363项关键技术专利,首款燃料电池SUV将于2021年量产。

显然,众多国内车企正在聚焦氢燃料电池技术和产品,开展新一轮“竞赛”。

氢能源是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氢能源汽车分为氢内燃机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其中氢燃料汽车发展迅猛。

从全球来看,各大车企早已将目光聚焦到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也就是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

继通用汽车之后,丰田、奔驰、宝马、现代、本田等都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下了大功夫。

在技术储备方面,丰田走在了前列。2009年到2019年,丰田拥有超过1.7万项氢燃料电池技术,位列全球第一。

1996年,丰田推出了第一款燃料电池概念车FCHV-1。2015年,丰田推出Mirai,世界上第一款真正实现商业化的燃料电池汽车。

现代汽车在FCEV技术研究方面也有20多年的历史。2018年现代推出全新一代 Hyundai Nexo,代表了目前全球氢燃料电池车的最高水准。

今年,韩国现代开始加速FCEV的技术输出步伐。9月16日,现代汽车首次向欧洲出口氢燃料电池系统。未来,现代还计划将氢燃料电池系统向中国、美国等市场销售。

可以说,在氢燃料电池在应用方面,拥有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在技术、成本、安全、产业链等方面,还有许多待解决和突破的问题,因此氢燃料电池的普及应用,其实还有很艰长的路要走。

而且,有了早年间纯电动车企骗补行为做借鉴,政府更要加强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的管控,避免为了补贴乱造车,伤了产业,也伤了市场。

局面喜人,纯电仍能享受政策红利

在推进汽车“新四化”的进程中,纯电动车在新能源汽车中脱颖而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在政策扶持和国地补贴下,中国的纯电动车走出了一波大行情,不仅传统车企开始步入纯电动车的赛道,更有众多造车新势力竞相登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北汽、比亚迪、长城等传统型车企纷纷投入纯电动车的研发生产外,蔚来、小鹏、威马、理想等造车新势力更是不断出现在聚光灯下,成为市场和资本热捧的对象。

当然,也有一些造车新势力没能跑进“决赛”阶段,在能否量产销售的“预选赛”中就宣告失败,至今好消息越来越少。像是博郡、长江、零跑、电咖等新能源车企,至今都没有起色,极个别的企业甚至还出现拖欠工资及供应商货款等问题。

纯电动车的市场关注度,一大波流量被特斯拉收割,这也让一些品牌感觉很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圈外势力仍在涌入新能源市场,最知名的当属恒大集团和宝能集团,两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集团斥巨资进入新能源车的“赛场”,前者拥有恒驰品牌,后者拥有观致品牌。

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或是跨界企业,对于纯电动车都有自己的想法。总之,市场发展带来的巨大机会,不容错过。

从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来看,纯电动车未来的占比将远超现在。毕竟,现在国内纯电动车的市场渗透率还不到5%,距离中远期的渗透率指标相差甚远,这期间产业创新和升级仍有大机遇,未来的市场仍有大空间。

最近两年,全国各地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友好度进一步提升,既有增加新能源车上牌量的,又有多层面对新能源车进行补贴的。

由此可见,作为新能源车的代表,纯电动车目前更得人心。既然占了“人和”,那就有三分天下的可能。

意“油”未尽,燃油车仍将长期存在

以纯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如今势不可挡,再加上氢燃料电池汽车也进入上升期,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正在进入发展新周期。

欧洲等一些国家已经公布了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其中挪威宣布2025年禁售传统燃油车,荷兰、德国定在2030年,法国和英国定在2040年……不管最终执行禁售的时间是哪一年,都已经不能改变传统燃油车退出的大趋势。

作为全球汽车第一大消费市场,中国也在规划燃油车退出计划,有关机构发布报告指出,私家燃油车预计2045年退出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推动“油退电进”,海南省第一个明确提出2030年起禁售燃油车,走上风口浪尖,备受瞩目。

大众、丰田、奔驰、宝马等车企也纷纷发布了新能源车型的未来规划,主动拥抱这一轮变革。长安、北汽等国内车企也给出了停售燃油车时间表。

目前,全球一半的电动汽车在中国,但即便如此,电动汽车的渗透率依然很低,想要大步幅、跨越式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日,有专家指出,今后一段时期是节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行发展,全面向电驱动化转型。但是我国地域广阔,地理、道路复杂,多元化的汽车技术和能源结构更加适合国情,不主张禁燃时间表说法。

可见,在城镇化进程中,在新基建的推动下,不断变化的国情仍是决定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下,即便纯电动、氢能源等联手,燃油车的地位依旧稳固,可以坚挺多年。

结束语

能源消费格局的变化,在汽车产业体现的相当明显,如今消费风潮正在由燃油向纯电动、氢能源等新能源转移。但是,纯电动车、氢能源车想要撼动燃油车的地位,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成熟的燃油车产业相比,纯电动、氢能源等的发展依然有许多难关要攻克,即便“三足鼎立”的格局最终达成,也难保会有更强的搅局者再来打破平衡。


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分天下终归晋,未来如何,可预判但不可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