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坛,虽然男性文人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是也出现了很多名垂青史的才女,诸如卓文君、“唐代四大女诗人”、朱淑真等。不过这些才女虽然颇有才华,但是和同时期站在文坛巅峰的男性文人却难以争辉。就像“唐代四大女诗人”再怎么去评价,她们相比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这些真正的唐诗大家,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观漫漫历史长河,唯一能和所处朝代巅峰文人相媲美的才女,或许也就只有李清照一人了,这也让她有着“千古第一才女”的美称。李清照虽然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不过她写起霸气之作时也不输男儿丝毫,面对丈夫的临阵脱逃,她能挥笔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激昂愤慨;眼看着南宋朝廷苟安,她登临八咏楼之际更是写出“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的豪气壮阔。

这样可婉约可豪气的李清照,自然是让世人推崇不已,哪怕时隔近千年,她的作品依旧深入人心,单是入选课本的诗词便有好几首。她的诗词,也是考卷中时常考查的知识点。其实不只是学校中老师喜欢考查李清照的诗词,作为一档文化类节目的《诗词大会》其实也很喜欢考查李清照的诗词,曾出现过很多有关于她诗词的考题。就像有一期节目诗词大会就考到了李清照的《如梦令》,题目如下:

李清照《如梦令》中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里的“红”指的是什么花?

A、牡丹 B、芍药 C、海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道题当时难倒了现场的19位诗词高手。但实际上这道题并不难,从词本身就能找到答案,题目中出现的这几句前面一句正是“却道海棠依旧”,我们从这里就能得知这里的“红”指的就是“海棠”。而在嘉宾点评环节,康震老师对于这首词更是不吝夸奖,评价这首词说“李清照是个厉害角色,比你们想象地更牛”。那么李清照到底牛在哪里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首词寻常答案。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属于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创作年代大概是公元1100年左右,当时的李清照17岁。

起首两句描写了词人早上起来后的情形。恍惚间记起昨夜风雨交加,自己喝醉了过去,沉沉睡了一夜酒还没有完全消尽。那么词人是因何而醉呢?这在词中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根据后文中词人对于落花的叹惜,可以看出词人饮酒就是因为惜花惜春,不忍心看着花儿凋零,春光黯然。

紧接着两句则是描写了词人对于海棠花的关心,这也是惜花人的必然心理反应。虽然不忍看海棠凋零所以一夜酒醉,但是醒来后还是对它念念不忘,于是便问正在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这里“试”之一字可谓将惜花人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十分传神,词人关心海棠花又怕听到凋零的消息,不忍心看落花却又想知道此刻的海棠到底怎么样了。而且对于侍女的回答,词人的描写也很有意思,一个“却”字,表现出了词人的讶异,昨夜雨疏风骤,按理来说海棠花应该是遍地凋零,怎么会依旧呢?这也自然而然引出了结尾两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一句既是词人的自言自语,也是对于侍女“却道海棠依旧”的反问。词人并没有要求侍女回答,而是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经过了一夜的风雨,院中的海棠怎么可能依旧,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对。词人没有亲眼见院中之景,所以这句中用了“应是”,算是留了余地。但我们细细品读,这里的“应是”其实有着“不得不是”“必须是”的宿命感。因为风雨无情,海棠花怎会依旧?其中自然而然流露出了词人惜花惜春的无限忧思和绵绵情意。

这首词中最为人称道的当属“绿肥红瘦”,这个词其实是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昨夜风雨交加,花儿凋零,叶儿却在雨中生长地更为旺盛。其二则是暗示着春日的即将逝去,花儿缓缓凋零,叶子越加繁盛。词人的惜春、伤春之情,都暗藏在这4个字当中,着实令人惊艳。

17岁的李清照,竟能写出这样深刻的字句,也难怪乎康震老师对她对这首词评价这么高。对于李清照这首词,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