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开平矿务局的海归人陆锡贵和唐国安

海归,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一个词汇,即海外留学回国工作和创业的人员。也就是说,“海归”这个词语,是与留学相联系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海归是清政府派往美国留学归来的94名留学生,而他们中,当时有8个人回国后来到了唐山工作。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开始,在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同时,清王朝还派遣了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去美国留学,从1872 年到1875年先后选派了四批共120名10岁至15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当时被称作“留美幼童”。

留美幼童们在美国生活多年后,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思想言行也开始美国化,这与大清的道统相悖。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清朝决定把他们召回。清朝的这一决定,对这些正在求学黄金年龄的年轻人不啻当头一棒。中断学业回国,对他们的人生是一次巨大的转折。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回国后,勇于任事、自强不息,在所从事的各个行业中成为出类拔萃者,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自己闪光的名字。

1881年8月,94 名留美幼童(其他26名有的病殁他乡、有的拒不回国)被召回国。他们中有8个人被分配到了开平矿务局。他们是:第一批幼童吴仰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第一批幼童邝荣光,就读于拉法叶学院;第一批幼童陈荣贵,就读于哈特福德高中;第二批幼童陆锡贵,就读于哈特福德高中;第二批幼童唐国安,就读于耶鲁大学;第二批幼童梁普照,就读于北安普顿高中;第三批幼童邝景扬,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第三批幼童邝贤俦,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

94人中有8人来到了唐山,这是一个怎样的比例?也就是说,一次回国的海归,有8.5%到了唐山,而且,当时的唐山还不是州府衙门所在地,只是一个镇。他们是科学的种子,在唐山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在中国大地上结出了硕果——

吴仰曾来到开平矿务局后很快在技术岗位上显露才华,1886 年由李鸿章亲自安排送往英国伦敦皇家矿冶学院深造。完成学业后,吴仰曾再次回到开平矿务局,任该局帮办和主任验矿师。由于清廷的腐败,开平煤矿1900年被英资收购,沦为英资公司,后来曾任美国总统的胡佛来到开平担任了“总经理”,吴仰曾在工程管理和技术岗位上的地位一直不可动摇,由此可见各方对他的重视程度。

邝荣光在开平矿务局工作一段时间后任直隶省(今河北省)各煤矿工程师,后升任直隶省矿政调查局总勘矿师,在任上,他绘制了《直隶地质图》《直隶矿产图》和《直隶石层古迹图》,其中《直隶地质图》是中国人自制的第一幅地质图。

邝景扬来到开平矿务局后成为金达的助手,是运煤河勘测、开凿的主要参与者。

梁普照主要是负责管理船务,在开平矿务局建设沿海港口和运输方面多有建树。

唐国安是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的族侄,来到开平矿务局后在唐廷枢身边工作,经历了开平矿务局从草创到鼎盛的全过程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后来,唐国安成为今天清华大学的第一任校长。

纵观中国近代留学历史,历代留学生对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中国第一代留学生的诸多贡献中,对中国交通和矿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无一不是从唐山的开平矿务局起步的:在这个中国人自己经营管理的近代大型企业中,中国的第一代海归是主要技术核心。正如广州《时代周报》的文章中所说:“在拥有当时中国最大煤矿的开平矿务局,1900年前全为中国人所管理,其技术核心为七名(按:应为八名)留美学生:吴仰曾、邝荣光、陈荣贵、陆锡贵、唐国安、梁普照及邝景扬(按:还有邝贤俦)。正是他们主持开发了东自东北地区,西到甘肃各省的矿产宝藏。八国联军之乱后,列强介入矿务,但开平矿务局的工程及管理等重要职务,仍由留美学生所掌控。”

今天,当中国许多城市的决策者们把招揽海归人才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时,我们可以自豪地告诉世人:在当年的唐山——一个还没有成为城市的地方——已经成为中国首批海归者们风云际会的舞台,为他们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