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秋风起,菊花黄,又到了食蟹的季节。但每年这个时候,大闸蟹“缺斤少两”“蟹绳当蟹卖”“洗澡蟹”“价格高”等等的新闻也层出不穷,通过互联网和便捷的物流,大闸蟹正从长三角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但同时也成为“被投诉大户”。

“大闸蟹是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明星水产品,为了进一步促进产销对接,促进网上销售,我们需要有一个精准可行的标准。”在9月16日举行的首届长三角大闸蟹云拼节上,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葛家春透露,研究所与拼多多共同制定了“长三角云拼大闸蟹产业标准”,将建立更适宜线上流通的新分级,解决线上规格繁多、选择困难的问题,完善大闸蟹电商销售标准,让消费者费买到“足斤足两”的大闸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日,太湖、固城湖、洪泽湖、长荡湖、高邮湖、大纵湖、南漪湖、芜湖、兴化等长三角大闸蟹优质产区联合拼多多,共同成立“长三角大闸蟹云拼优品联盟”,未来10天里,这些优质产区的官方旗舰店将陆续登陆拼多多,消费者可以通过拼多多的限时秒杀、百亿补贴、搜索等入口找到大闸蟹云拼节相关页面,下单拼购各大产区的源头好蟹。

长三角千家电商新蟹农

大闸蟹是每年秋季中国人餐桌上的美味,尤以“阳澄湖大闸蟹”最为知名。但业内公开的秘密是,想吃到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难。有专家指出,真正来自阳澄湖湖区的大闸蟹市场每年仅为3亿元左右,但2019年全渠道打着“阳澄湖大闸蟹”招牌卖出去的螃蟹高达300亿元。

事实上,“青背、白肚、金毛和黄爪”的大闸蟹产区遍布长江中小游,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固城湖、洪泽湖、长荡湖、高邮湖、大纵湖、南漪湖,长江中游的洞庭湖、洪湖都是大闸蟹的重要产区,但这些产区的大量大闸蟹被拉到苏州冒充阳澄湖大闸蟹,沦为洗澡蟹、听涛蟹和过水蟹。

数据显示,阳澄湖水域面积为18万亩,占全国大闸蟹养殖面积约为1.8%,但其所在地苏州的大闸蟹网络销售却是全网的41%。

贴上“阳澄湖”标签的大闸蟹身价暴涨,《IT时报》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上看到,标注产地为阳澄湖的大闸蟹,普遍售价要高15-20%,而线下价差更大。

有趣的是,此次与拼多多共同成立联盟的是太湖、固城湖、洪泽湖、长荡湖、高邮湖、大纵湖、南漪湖、芜湖、兴化等长三角主要大闸蟹产区,却并没有阳澄湖,这似乎是一场“原产地蟹”发出的正名声明:拒绝去阳澄湖“洗澡”,我们物美价廉。

在云拼节现场,拼多多正式发布了“新蟹农计划”: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帮助长三角大闸蟹产区培育100家电商龙头企业,1000家电商商家,并且创造200亿元的线上增量市场。

按标购买,消费明明白白

经过几年电商平台培育,大闸蟹正从长三角逐渐“爬”上全国人民的餐桌。葛家春透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线上消费市场中,鲜活蟹类占整体蟹类零售市场的68.1%,广州、四川已经超越北京和江浙沪,成为大闸蟹线上消费的前二区域。

但整体而言,大闸蟹线上流通仍有巨大空间,2019年,大闸蟹产业规模突破1120亿元,其中线上销售40.06亿元,尽管同比增长了29%,但占比仅3.6%。

产品上行还是遇到了新挑战。对消费者而言,在线上购买大闸蟹往往会陷入“选择障碍”。随便打开某电商平台的一个大闸蟹购买链接,里面有10几种规格体系,2.0-2.6两、2.6-3.0、3.6-4……但仔细一算,最大和最小之间的差距在0.5两之间,占总体分量的10%到25%。此外,“带绳销售”依然是大闸蟹行业的潜规则,3两螃蟹1两绳,消费者要为绳子支付与蟹一样的价钱。

提前布局、制定产业标准,这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此次活动,拼多多宣布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启动制定“长三角云拼大闸蟹产业标准”,未来一段时间内,双方将探索制定更多与大闸蟹电商相关的产业标准。

葛家春透露,新标准将在五个方面进行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制定更简单明了的电商分级标准体系,解决线上规格繁多,选择困难的问题,该标准将对大闸蟹外观、体色、螯、足完整性,黄、膏色泽和肉质饱满度等方面进行更加具体的要求。

二是明确足斤足两、明白消费的新服务。通过制定统一处理、质量分拣、称重分类等标准,联合电商平台,鼓励产区市场主体实行足斤足两,打破“蟹绳增量”的潜规则。

三是明确质量安全标准。按照国家对水产品、淡水蟹类食品的安全要求,制定大闸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提供质量安全判定依据。

四是制定更加完善的产后处理解决方案,降低市场主体流通成本,提高螃蟹存活率及到货品质。

五是探索更适宜线上消费的创新养殖模式。根据电商大闸蟹的消费特征、区域特征和重点规格等,同长三角产区的产品特性、生长周期、出塘时段进行关联对应,倒推养殖端进一步优化结构和技术。

新标准有望在明年大闸蟹开捕前出台,葛家春希望实现产品标准化后,通过电商平台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让螃蟹直达消费者的餐桌,让传统蟹农冲破养蟹不赚钱的“怪圈”,“不过,这套标准毕竟是推荐性的,尽管不强制,但在拼多多平台上,应该对不达标的商家有所制约。”

据了解,此次云拼节将首次在行业内推出大闸蟹“足斤足两”概念:商家承诺足斤足两之后,将在标题页和详情页显示足斤足两标签。消费者在收到商品后,可以对螃蟹去绳后称重,损耗高于行业标准以上(失水率超过7%),平台将会进行赔付。

记者在拼多多网站看到,不少大闸蟹商家的详情页面已经有相应约束,消费者收到大闸蟹之后,如果发现“缺斤少两”,可以申请商家给予一定赔付,如果单只重量少于20%,赔付金额为100%。

“脚上有泥”的拼多多

农业起家,从水果拼团“拼好货”起家的拼多多自诩自己的底色是“脚上有泥,身上有土”。数据显示,2019年,拼多多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成交额达到了1364亿元,农产品成交额连续5年保持三位数增长,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

“截至2020年上半年,平台年度成交额达到1.27万亿,其中农产品成交额占比大概占到13%左右,远高于其他电商平台2%左右的占比。”拼多多副总裁陈秋表示,农产品上行一直是拼多多发展最核心战略,如今随着规模发展,拼多多将做一些更为深入的探索。

蟹圈里素有“养得好不如卖得好”说法,蟹农、本地一级收购商、本地二级收购商、消费地收购商、商超/批发市场、消费者等多个环节层层加价,中间商通过压低收购价格、提前预售蟹卡等方式,将市场风险转嫁给蟹农。葛家春透露,目前大闸蟹的养殖成本约为20元一只,蟹农销售价为30元,终端销售价是45~50元,渠道利润远高于养殖,最终消费者为高价买单。

“有一对夫妻,包了40亩蟹塘,一年下来还不如两个人外出打工赚钱,”在上线云拼节之前,拼多多也做了很多调研,陈秋认为,传统大闸蟹的产业链和利益链条已经固化,很难从内部打破,而互联网则具有从外部“打击”,重建合理产业生态的能力。

此次拼多多发布的“新蟹农计划”,希望可以帮助蟹农转型成为大闸蟹电商商家,通过平台直接对接消费者。一方面获取了流通环节的利益,另一方面直接面对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需求,优化源头养殖模式。

“通过从培训、入驻,到资源扶持、流量倾斜在内的一揽子新蟹农计划,带动一批优质的新蟹农,成长为地方代表性企业,并且用2到3年的时间,助力各大主产区形成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真正帮助更多优质湖区的大闸蟹走向消费者。”陈秋表示。

对拼多多本身来说,大闸蟹也是一个很好的高客单价引流商品。从各电商平台在售商品来看,基本客单价都在150元以上。陈秋预计,未来5年内,创造200亿元的大闸蟹线上增量市场。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大闸蟹项目只是拼多多助力长三角农业一体化的开始,通过大闸蟹一体化的样本,未来拼多多还将探索更多品类,深度助力长三角特色农产品上行。”陈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