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受不了应老师对学生的qi压,我说我早就不想活了”,这是一个年仅10岁女孩的遗书,随后她从7楼跳下,目前高位截瘫,以后的人生都需要在轮椅上度过。

当记者问女孩为什么要跳楼时,女孩邓小小哭着说:“觉得老师太坏了,不想活了。”在邓小小眼中,其他老师对她都很好,她所说欺压自己的是教语文的应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小小说,应老师每次都会把自己的作业给全班同学看,让大家看她写得有多糟糕。有一次她的橡皮掉到地上、她去捡的时候,应老师认为她在上课做小动作,把她叫到了讲台上拿尺子打手心,打完之后还罚她扎马步一节课,很多同学都在看着她、笑话她。一节课40分钟,邓小小扎马步扎到不停出汗,但应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还时不时瞟她,她连汗都不敢擦。

邓小小跳楼前在学校还发生了一件事。应老师突然让她背一个没背过的东西,背不出来就罚抄10遍,第二天上午第一节课就上交,如果交不上来就请家长来,多远都要来,“如果来不了他就找校长开除我”,这些话应老师都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和邓小小说的。为了完成任务,她在下课时间一直抄写,被奶奶接回家后,感觉到自己没办法完成任务,“明天早上爸爸妈妈又赶不回来,我要被开除了,我又害怕,害怕我就跳楼了。”

邓小小是在2018年10月做了傻事,直到现在她对那次抄写还是感到委屈,“明明没有让背过,还要突然抽我背,之后又要请家长,我爸爸妈妈要赶一天一夜才回来,又连累了爸爸妈妈,我自己又要被开除。”

事发后,邓小小的母亲就被应老师移出了家长微信群,老师、学校都再也没有联系过他们。邓小小的母亲在事发后就线上询问应老师,而他从来没有回复。直到半年后2019年6月,他质问的一句话:“想想你说了多少句假话,不心虚吗?”这是聊天记录上他唯一说的一句话。应老师目前仍在学校正常教书。

要说明,上述皆是邓小小单方面的描述,应老师、学校拒绝和家长、媒体说明情况。目前案件已经进行了一审,暂时没有宣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个过程中,学校、老师拒绝媒体可以理解,但不和孩子家长对事件进行直接的说明和沟通,实在有些过分。也许他们认为10岁的邓小小是在假话、夸大、省略事实,或许他们觉得因为孩子跳楼已经无法和家长有效沟通、注定不能善了,但这都不是拒绝沟通的理由,这样傲慢的态度加深双方的分歧和不良情绪,无异于事件解决。

邓小小的父亲也有一种感觉,这位应老师只顾自己一时爽快,学校重视的是抓学习质量,根本就不管小孩子的心理。大家都知道老师也是人,有恪守职业道德、对孩子有足够耐心的老师,但也有职业道德不强、个人主观情绪和好恶极为严重的老师,对上喜欢的学生,就对他很好,对上不喜欢的,动辄辱骂体罚。老师的态度对于学生、尤其是年纪小的学生往往有较强的导向作用,经常被老师批评打骂的学生,也容易遭到同学的轻视甚至孤立,其影响有时候不亚于校园霸凌。

如果这样的不良老师恰巧被认为是会出成绩、教学有方的教师,那么学校就不会管他们的方式方法,有的家长还就喜欢这样手腕强硬的老师,不顾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对老师充满恐惧、自尊有没有受到伤害,尖子生拔尖的同时是不是有些孩子落下、变得更“差劲”了。

而在此事跳出当地圈子,被全网关注时,一些网友在相信了邓小小说法的情况下,不认为应老师有过错,而是在感叹邓小小和邓小小这样的孩子太脆弱了,打不得骂不得,一受挫折就要自杀、还写遗书,现在当老师太难了。

在他们的逻辑里,其实并不认可老师的行为是正当的,但在他们看来却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孩子应该坚强一点接受老师的指责、体罚甚至侮辱,如果不能,那就是孩子太过脆弱、承受不了一点点批评的错,而这样的人未来是无法面对社会残酷竞争的。所以孩子有没有被老师霸凌、问题严不严重不取决于老师,而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老师是不用负责的。

这样的心理也算是相当普遍了,每次出现老师恶意体罚学生、打遍全班同学一类的消息出现,总能看到这样的评价。可是他们自以为现实、理性的想法其实完全忽视了基础教育的目的,这个阶段,不是选拔人才、分出等级的阶段,而正是教孩子们养成良好品质、学会独立生活和学习和阶段。明明都是普通人,何必去当丛林法则的虔诚信徒?

邓小小事件的事实目前虽不清楚,但不影响思考,是不是该摒弃那些教育上粗暴的“胜者生存观”,是不是应该改善义务阶段的急功近利、罔顾学生心理健康了?

成年人会忘记自己幼时面对老师的无助,所谓的心理坚强的胜利者也会无视别人的伤痛,可有些人不会忘记。应老师的这件事被传播开来后,出现了很多曾经他的学生站出来痛斥应老师,“不是罚钱就是打骂”,“本来脾气就不好,现在都还记得读初一的时候把男同学按在地上打”,“我大概能理解您女儿的痛苦,我三年里亲眼见过他多次殴打学生,辱骂讽刺更是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是老师,是分数的监工;他进行的不是教育,是在恐吓,用这种强化权威、促使学生有更好的分数、更听话的表现,反过来证明自己教育的成功。可看看孩子们经历的待遇、看看已经熬过他的教育、长大后还念念不忘的愤恨,你就会知道,推崇这种教育方式,太离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