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语古今异义,甚至是背道而驰的现象十分普遍。古人口中的阳春白雪,可能变成了我们嘴里的下里巴人;我们所认定的秦晋之好,在古人那里可能风马牛不相及。

比如,光天化日,现在形容形势非常明朗的场合,常常用于威慑:"光天化日之下,你竟敢…"但其实它本来是形容太平盛世的,与海晏河清差不多。又比如,出尔反尔,现在是批判一个人不讲信用的说法,但古义却是指: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就怎样对待你。也就是将心比心之意啦。

在流传过程中,成语还存在褒贬互换的现象。比如今天的主角"大放厥词",多比喻狂妄的家伙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喋喋不休,是个贬义词。然而,在这个成语的故乡,它却是彻头彻尾的褒义词,而且是极佳的赞语,一般人还享用不起。

"大放厥词"的发明者是文宗韩愈,被他写在《祭柳子厚文》之中。柳子厚很多人不熟悉,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柳宗元,世称河东先生。但即便说起柳宗元,很多人的印象都停留在那首"千万孤独"的《独钓寒江雪》上,实际上他最厉害的成就最高的不是诗而是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柳宗元一生共留下骈文百余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尤其犀利,多针砭时弊,多辛辣讽刺,是唐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贤才,否则也不会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然而,历史的规律总是如此:才华横溢的文人总是得不到重用,总是郁郁不得志。

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改革失败后,柳宗元成为了"二王八司马"中的一员,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一待就是十年,他一多半的诗文都创作于此时期。十年后,柳宗元终于被召回京,皇帝都松口了,可朝中还是有人不肯放过他,于是他又被贬为柳州刺史,再度踏上贬谪之路。

元和十四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逝,享年47岁。韩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二人关系一直很好,听闻挚友的离世,韩愈痛心疾首,便挥泪写下了纪念雄文《祭柳子厚文》,子厚正是柳宗元的字。

祭文开篇即写道:"维年月日,韩愈谨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亡友柳子厚之灵。"韩愈备好了美酒佳肴,为柳宗元祭奠魂灵。尔后,韩愈开始"商业互吹",极力赞许故友的文采成就,

他写下:"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青黄,乃木之灾。子之中弃,天脱馽羁;玉佩琼琚,大放厥词。富贵无能,磨灭谁纪?子之自著,表表愈伟。"

意思是说,树木之所以不愿成材,是因为祭祀所用酒器以及青黄的文饰,就是木材的灾祸。而你的官运就是你的羁绊啊,上天为你去除了这一阻碍,使得你的文章就像美玉制成的玉佩,晶莹剔透,大放厥词,精妙铺陈。那些富贵但无能的家伙,他们声名的磨灭谁又记得呢?只有你的声名高著,必将流芳百世。

不得不说,这一段赞美简直令人惊叹,不仅给柳宗元的被贬找到一个完美的理由,更为柳宗元的身后事做了深思熟虑的铺垫和考量。这就是"大放厥词"的来源,厥的意思是其,说白一点就是大放他(柳宗元)的文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它究竟是何时化褒为贬以及由"辞"变为"词"的,还不确定,不过很大可能是在清朝。因为明代有文人模仿韩愈写过一篇祭文,曰:"维公柯山之英,廊庙之秀,中慧而文,大放厥词,我辈咸后乎?"

但到了清代的一篇文章里,它就变成了这样:"便敢大放厥词,刺刺不休。"这是诉讼案里对犯人的描述,可见作者已经将它归为贬义了。由此可见,大放厥词的本义是极高的赞语,而且刚开始基本是出现在祭文里的,所以从这一层面来说,它也是"一般人"享用不起的。可惜,现在却大多被拿来骂人了。